虚拟课堂中教学资源组织形式的变化

2013-04-29 05:57马珏朱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学科资源

马珏  朱军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逐步被应用于中学学科教学过程中。由于其组织形式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引起了学校教学在教学环境、教学形态、教学过程等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的变化,也促使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资源之间形成了新的关系结构。本文将从虚拟课堂教学中教学资源组织形式的三个变化维度分析信息技术对中学学科教学产生的影响,剖析其现实意义。

资源提供主体的变化

在传统讲授式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讲授方式的要求,学科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因此,课堂教学资源往往由学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自身教学习惯对资料进行判断及选择。然而,这样的教学资源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往往需要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方能得到相应的反馈。这样的资源使用情况的反馈是滞后的。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一旦教学资源出现问题,往往是无法弥补的。

在虚拟课堂教学活动的实现过程中,教师则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教学内容的确定、学生学习活动框架的搭建等环节上。如地理教师根据地理学科学习框架与特点,选择可探讨性强、学生研讨兴趣浓厚的“旅游地理”作为学生网络学习的切入点,根据学生兴趣方向,为学生搭建“情迷胡同深处”、“游历文化遗产”、“寻访名人故居”、“探秘宗教文化”、“采撷农家民风”、“齐聚高等学府”、“行走经典场馆”、“考证非遗传承”八个研究平台。(如图1)由学生根据自身研究特长和兴趣选择相应课题小组展开研究。

图 1

在课堂研究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特长选择了除“采撷农家民风”、“考证非遗传承”以外的六个课题小组。从学生的选择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避开了他们不熟悉、不便于开展调研的课题。这是他们根据学习实际做出的选择。此后,在学生自由选择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在虚拟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涉及的相关资源提供工作便主要是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要进行寻找、比较、选择确定的。

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学习框架的搭建过程中,而教学资源的提供转而由学生实现。这既大大减轻了教师备课的压力,又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资源形成成果的变化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通常是现成的、静态的,一般与教科书配套。课程资源的范围也是仅仅局限在课本和教科书中。这种狭隘的课程资源观使得教师往往忽视自己身边已有的资源,使他们不能真正地走进课堂与学生互动,将其价值发挥出来。

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也就是说,课堂教学需要在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从而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

虚拟课堂教学所提供的动态网络交流平台为生成性资源的形成搭建了平台。在虚拟课堂中,学生个人主动提供的资源、学生间相互质疑与解疑、师生间的共同探讨……都是课堂教学过程形成的生成性资源。

因此,我们在本次虚拟课堂学习流程中,设计了“赏古都(我推)——品特色(我推你评)——析成因(我析你点)——探发展(共析共探)”四个阶段,层层推进。

在“赏古都(我推)”环节中,学生借助头脑风暴的团体训练方式,使得个体的才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讨论中学生思维高度活跃,打破常规思维方式产生了大量创造性的设想。

在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基础上,我们又通过“品特色(我推你评)”的环节对学生进行自我设计的训练。该环节侧重要求学生根据一个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课题进行线路设计,并重点在于评析原因。这恰恰是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现有的知识水平而设计的教学环节。

在“析成因(我析你点)”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于生成性资源进行剥离、分析、归纳和总结。此时,学生回顾前期的讨论过程,形成了对学习资料的整理、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研究对象的探究和对后期探究的规划(如图2) 。

资源效果影响的变化

新课程要求学习者应具有收集资料、归纳和整理信息、分析并获得结论的能力。但面对学校学习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学生会缺乏大量的生活经验,我们的教学也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而虚拟课堂向学生们呈现了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在虚拟课堂中,学生可以自选时间和地点,轻点鼠标,随时随地搜集各种相关资源。由于网络通过文本、声音、图像、声音、影像、三维图形等多维信息刺激人的感官,因此,学生个人可借助网络所展示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模拟现实情景,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这样不仅能够体验表象事物和现象,还能够加深对学科知识和问题的理解。同时,学生可通过虚拟课堂教学的多种手段,克服实证的限制,将学科问题以立体多维的方式展现,弥补了学科教学活动平面化的不足。

虚拟课堂不仅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也突破了原有教材的结构限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研讨的课题研究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线性结构,使学生完全可以依据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因而知识不再以“点”的形式呈现,而是以“流”的方式传递。虚拟课堂构建了知识网络体系,更加强调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虚拟课堂应用于中学学科教学,既是信息技术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走向虚拟化和智能化,虚拟现实在教育中的应用是提高教育绩效的有效方法,它对促进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学科资源
【学科新书导览】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超学科”来啦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