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曲调先有情

2013-04-29 05:37方思华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加减法分母数学知识

方思华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其《琵琶行》中有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有曲调先有情”,把琵琶女的凄凉身世与作者的抑郁悲凄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具艺术感染力。其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何尝不是一种艺术实践呢。小学生的情感世界十分丰富,而数学知识本身却枯燥乏味。如何在导课环节融入感情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进行了积极尝试。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感情认知

情境是知识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是认知活动的学习来源。数学情境是含有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境,它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有些概念、性质等基础知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可使学生很快融入教学过程。

案例:“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引入。

师:同学们,小明和小华今天来到学校时为一件事吵了起来。小明说:“我家到学校有100米,我用了2分钟就到了,所以我比你快!”小华说:“我家到学校有150米,我用了3分钟就到了,所以我比你快!”他们两人吵得面红耳赤,都分不出胜负来,决定找老师评理。王老师听后哈哈大笑起来,同学们!你们知道王老师为什么笑吗?

……

二、设疑导入,调动学生未知欲望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在学生产生疑问时引入新课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所要解决的疑问之中,提高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1.以旧引新法

用旧知识搭桥过渡的导入方法,成功运用了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自然导入新课,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作了铺垫,使学生感到新知并不陌生,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案例:《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导入。

(1)出示卡片口算。

(2)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为什么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通过对问题情境中实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悬念导入法

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对新问题的思考,让学生由疑生趣、由疑诱思,产生认知冲突,以致“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

案例:教学“年月日的认识”时,播放录像:边境检查站扣押了一个人,原因是这人的身份证显示他是1970年2月29日出生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接着板书课题:年月日的认识。

三、趣味导入,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1.谜语导入法

新课导入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心理准备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寓言、典故、谜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案例:教学“年、月、日”时,可通过猜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形象地揭示了日历的特点,从而激发了儿童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欣赏导入法

所谓欣赏导入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利用多媒体手段,选择最动听的音乐、歌谣和最美丽的图案,创设极具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以情感人,以趣激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以热烈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案例: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从欣赏小学一年级上册课文“山村”导入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

总之,教有法而无定法。在小学数学导课设计上,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情感因素,结合他们的生活体验和认知冲突,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一开始”就爱上数学,从而为后续深入教学奠定坚实的情感和知识基础。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加减法分母数学知识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