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认识学科本质挖掘信息技术的潜能

2013-04-29 05:22徐章韬孙生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作图画板轨迹

徐章韬 孙生富

超级画板、几何画板都是深入数学学科的软件,它们的设计者具有非常好的数学修养、数学整体观以及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从这个角度而言,数学带动着技术。比如,前面我们已经谈了超级画板中的轨迹问题[1],但在实际制作轨迹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制作不出轨迹。这就要求教师能深刻认识学科内容的本质,深入挖掘信息技术的潜能,使技术为我所用,而不是被技术牵着鼻子走,深化对技术和课程的认识。

案例剖析

超级画板对轨迹的制作有什么要求,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要求?

图1 超级画板生成轨迹的条件

图1是超级画板关于如何制作轨迹的一段说明,包含了对主动点和轨迹对象的要求。其中,“主动点”要求是具有拖动参数的点,参数表达式中含有拖动参数。拖动参数t的属性就是定义参数t为变量,告知系统参数t是一个变化的数,其值以及参数值能随鼠标的拖动而随时改变。假如没有这个定义,系统默认参数t为常数,此点就不能拖动,不能拖动的点当然就不能充当轨迹的主动点(驱动点)。半自由点所以能作为主动点,是因为系统已默认定义了它是具有拖动参数和参数的点。

对“轨迹对象”的要求是,轨迹对象是由主动点确定的几何对象,这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逻辑要求。但实际制作中的几何对象,很多情况不全是由主动点确定的,而是由主动点和其他几何对象确定的。完全由主动点确定的轨迹对象,系统默认它是轨迹对象;但上面那种情况系统不会将其默认为“轨迹对象”,如果选择这样的主动点和轨迹对象生成轨迹,就会出现图2所示的对话框,而生成不了轨迹。

图2 不能生成轨迹的提示

虽然系统不会默认其为轨迹对象,但我们可以通过手动定义来要求系统将其视为轨迹对象。如果对要作为轨迹对象的参数表达式进行处理,使其包含所有主动点的拖动参数,这样就建立了“由主动点确定的轨迹对象”的逻辑关系。经验和理论都表明,系统对这种定义规则是认同的。下面就用一个具体的样例,实际体验这种手动定义“轨迹对象”的过程。

这是2012年河北省的一道中考试题。

课件制作要求:动态显示图15-2中的(m+n)与x的函数关系,以便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制作步骤:(1)作图15-2,其中,点D为半自由点,其默认拖动参数为u000。(2)测量线段BD和垂线段AE、CF的长度。(软件依次记录为m000、m001、m002,将其标签分别修改为x、m、n。)(3)在没有选中任何对象时,右击作图工作区的空白处,选择其后快捷菜单下的“坐标点…”命令,在其中输入x和y的坐标,如图3所示,得点G,其坐标为(m000,m001+m002),也就是(x,m+n)。(4)选择半自由点D和点G,通过“作图”菜单下“轨迹(L)…”,就会跳出如图2所示的参数错误提示框。

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此时点G是由测量参数值确定的几何对象,测量参数不是由拖动这个点G本身而来的,因而系统不可能认同它是拖动参数,即便你指定u000或m000为拖动参数。特别是指定u000为点G的拖动参数这种情况,在指定后,点G确实能拖动,u000也在改变,但系统还是因为上述分析中存在不合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拒绝执行轨迹命令。

根据样例之前的分析,作为“轨迹对象”的要求不在于这个对象(从动点)有没有拖动参数,而在于这个对象(从动点)的参数与主动点的拖动参数有没有建立一个逻辑关系。换言之,主动点与从动点都要求是主动点拖动参数的函数。

所以,根据u000>=0的实际情况,将“坐标点输入对话框”的x坐标参数修改为m000(1-sign(0,u000)),就包含了主动点拖动参数u000,主动点和从动点都是u000的函数,就能顺利地生成轨迹。

应将前面的制作步骤第3步修改为:(3)在没有选中任何对象时,右击作图工作区的空白处,选择其后快捷菜单下的“坐标点…”命令,在其中输入x和y的坐标,得点G,其坐标为(m000*(1-sign(0,u000)),m001+m002),也就是(x,m+n)。(4)选择点D和点F,通过“作图”菜单“轨迹”命令,调出对象的属性对话框,将“间断点的最小值”修改为0.3,点击“确定”,就得到了轨迹。

讨论与分析

技术(或软件)的开发商总希望它的技术(或软件)能够具有普适性,能够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另外,很多软件并不是为教育的目的而开发的,当用之于教育时,由于没有考虑到学科本身的特点,有时,有点杀鸡用宰牛刀的味道。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典型的教训是选取Autodesk公司开发的、基于PC系统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3DMax制作立体几何课件。虽然这款软件广泛应用于广告、影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多媒体制作、游戏、辅助教学以及工程可视化等领域,但是它并不是针对教育而设计的,它能否完全满足立体几何教学活动的需求有待进一步的考量,即使它能满足立体几何教学活动的需要,也要考虑使用时的效率、效益和效果。我们谈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能只谈理念,不能只谈是否用PPT、Flash把课程内容搬到了屏幕上,还要考虑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教师不是圣人,不是专职研究者,他们有很多压力,如果制作一个课件要花费他们很多时间,又不能加深他们对学科本身的理解,这样的信息技术是抓不住教师的,教育信息化也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热闹上。

人们的观念正在逐渐改变。“信息技术要深入学科”[2]正在成为人们的认识之一;TPACK概念也强调技术与内容要产生良好的互动,技术要有助于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助于对学科本质的认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要义或许在此。在上面的例子中,信息技术“逼迫”我们深入考虑轨迹的生成机制,使我们在见解上获得了升华,这是不用技术就达不到的效果。人们没有理由拒绝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徐章韬.超级画板和几何画板中的轨迹[J].中小学数学,2010,(12):27-28.

张景中,葛强,彭翕成.教育技术研究要深入学科[J].电化教育研究,2010,(2):8-13.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江苏兴化市唐刘学校)

猜你喜欢
作图画板轨迹
巧用三条线 作图不再难
反射作图有技巧
轨迹
轨迹
轨迹
三招搞定光的反射作图题
进化的轨迹(一)——进化,无尽的适应
作图促思考
七彩画板
七彩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