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硕士研究生英语应用型课程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3-04-29 01:59甄玉
广西教育·C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调查应用型思考

甄玉

【摘 要】对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提出应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从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两方面对硕士研究生英语应用型课程建设进行调查与思考。

【关键词】应用型 研究生 英语课程建设 调查 思考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0133-03

一、研究背景

外语教育政策在世界各国都是作为教育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政策来制订的。发达国家每隔几年就会对本国的外语教育政策和采取的措施进行反思,适时作出调整,并把统一连贯的外语教育政策看做外语课程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发达国家有关外语教育政策和外语教育方法的研究比较成熟,相关理论层出不穷,各级各类的外语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也比较完善。

我国有关教育部门在上世纪末就已经意识到了外语专业所面临的问题。国家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工作规划中明确指出:“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改革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面,深入进行外语专业教学的整体改革,已是刻不容缓。”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委员会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前外语教育存在5个不适应,即“思想观念的不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不适应;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不适应;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不适应;教学管理的不适应”。在这5个不适应中,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知识结构三个方面,主要是过去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沿袭前苏联教育模式而形成的外语教育模式,其主要目标是培养“精英”型的专门语言人才。而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培养大批的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适应市场机制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已经刻不容缓。这就要求我们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反思。

二、应用型人才与应用型课程

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一般来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即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高等院校硕士学位培养的不仅是专业研究员、大学教师,而且有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实践型人才。随着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范围越来越宽,不仅仅限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而且,今天即便是学术型学位,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大部分也是从事实际工作。这种现象本身就说明当今社会需要更多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因此,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进一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以广西艺术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及研究方向为例:102名学生中有15名学生以相关专业理论为研究方向,即学术型仅占15%,而应用型或“学术+应用”型的学生人数为87人,比例高达85%。

应用型或“学术+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占硕士研究生总数的比例较高,社会对硕士研究生的应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一直以来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主。作为本科公共英语课程的延伸,硕士研究生综合英语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扩大词汇量、增加阅读量、巩固语法等。虽然这些内容基本满足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对英语课程的需求,但是并不能满足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对英语课程的新要求,如淡化语法知识而加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淡化英语“通用知识”而加强“专业知识”,淡化共性而关注个性等。由于综合英语课程侧重英语知识的传授,因而只有开设应用型课程才能满足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需求并进一步培养和强化他们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适合硕士研究生需求的应用型课程通常包括口语与演讲、视听说、文献阅读与翻译、论文写作与发表、中西文化异同等具体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两个方面尤其重要,一方面是授课内容应该与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结合,尽可能做到融英语于专业,将英语具体应用在专业上;另一方面是课堂活动应该把笼统的综合英语教学分解成目的明确、实用性强的专项训练,如上面所列举的口语与演讲、视听说、文献阅读与翻译、论文写作与发表等课程,从而把英语学习灵活转变成交流和探讨专业的工具。也就是说,不仅在学习内容上,而且要在学习形式上体现应用型课程的特点,达到应用型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又因为英语应用型课程与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联系紧密,所以有些院校也把英语应用型课程统称为专业英语课程。

广西艺术学院已经在2006级硕士研究生的英语课程中引入了专业英语课,其主旨是增强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硕士研究生的英语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促进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本文拟以广西艺术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的情况为例,就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这两个英语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问题进行细致调查和认真研究。

三、调查内容和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表的形式,收集到广西艺术学院87位2006级已经参加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的硕士研究生对于该课程授课内容和课堂活动的反馈数据和信息。

(一)授课内容方面

从表1可以看到硕士研究生对两种偏应用型的授课内容认为“好,宜多采用”的达到60%以上,对偏学术型的两种授课内容认为“好,宜多采用”的均未达到60%,而对于偏学术型的两种授课内容,选择与专业接近的“艺术历史、理论知识”“好,宜多采用”的达到56%,比纯粹的“讲解英语语法、词组”高出13%。这些数据说明与专业结合,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偏应用型授课内容得到大部分硕士研究生的认可;同时,偏学术型、偏书本型的授课内容也仍然受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重视。

(二)课堂活动方面

1.以教师为中心的心态和方式占主导,同时以学生为中心也慢慢凸显。从表2可以看出硕士研究生认为受控度较高和受控度中等的两类课堂活动“好,宜多采用”的超过50%,而认为受控度较低的课堂活动“好,宜多采用”的不到50%。这些体现了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较大,主动性较小,参与度不高,因循以老师为中心的比较传统的学习方式。同时,接近50%的硕士研究生认可受控度较低、自由发挥度较高的课堂活动说明确实有一部分硕士研究生已经接受更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2.课堂活动的折中主义。众所周知,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不同课堂活动的认可度和参与度。一般来说,学生英语水平较高对受控度较低的课堂活动的认可度和参与度较高;反之,学生英语水平较低则对受控度较低的课堂活动的认可度和参与度较低,而对受控度较高的课堂活动的认可度和参与度较高。这也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组织课堂活动时遇到的矛盾。例如,组织课堂讨论等受控度较低的课堂活动,即使是硕士研究生自己的专业内容,由于硕士研究生英语水平的不同,他们对这种课堂活动的认可度和参与度就不同,往往是基础好、水平高的学生侃侃而谈,基础差、水平低的学生几乎无言以对。然而教师又不能因此而放弃课堂讨论这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的课堂活动,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折中的做法,即采用受控度、自由发挥度均中等的第二类课堂活动。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以视频文件、音频文件或课件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与其专业相关的背景资料,以背景资料为基础或抛开背景资料,开展口述、讨论等活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3.学生重视学习内容,忽视学习形式;重结果,轻过程。虽然表2中的各项数据有一定不同,但差距不大。这说明硕士研究生对三种不同课堂活动都有相应的认可度,同时也体现了硕士研究生对课堂活动“不太在意”的心态,持模棱两可的态度,而在表1中硕士研究生对授课内容的态度则很清楚、很明确。对比两份表的数据可以发现,硕士研究生对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内容比较重视,而比较忽视课堂活动,也就是重视学习内容,忽视或不够重视学习形式。在较深层次上看也就是重结果,轻过程。

内容与形式应该是高度统一,不可割裂的。应用型课程的授课内容本身就决定了其课堂活动形式,无论是口语与演讲、视听说、文献阅读与翻译、论文写作与发表、中西文化异同,都应该是学生参与度、自由发挥度中等或较高的。而表2却反映了硕士研究生对形式的忽视,他们对课堂活动的重视度低于对授课内容的重视度,也就是说,他们重视所获得的结果,忽视其收获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恰恰对他们要获得的结果有着决定性影响。

四、讨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应随之建设相应的应用型课程,英语应用型课程的重要特征是实用性、应用性与专业结合,这些特征需要通过改革和优化授课内容和课堂活动来实现,具体措施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调整、优化课型结构并更新教材,突出专业性。据悉,广西艺术学院将从2007级硕士研究生开始,将综合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结合起来组织教学,这是朝着应用型课程迈出的重要一步。如果编写出与硕士研究生专业相关联的英语应用型课程相关教材,将会突破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多年的瓶颈,打开新的局面。

其二,组织课堂活动灵活多样,强调实用性、应用性。以采用受控度、自由发挥度均中等的课堂活动为主,以采用受控度、自由发挥度较高和较低的课堂活动为辅,按照外松内紧、深入浅出的原则组织,降低学生课堂焦虑感,同时提高不同水平学生对课堂活动的认可度和参与度,增强过程意识,改变重内容不重形式、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观念和态度。

其三,更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硕士研究生已经普遍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建立学科网站、在线答疑、在线考试系统等,把大量学术型、书本型的知识放在网站上,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自我测评的网络平台,同时也把课堂教学从单一的传授知识中部分地解脱出来,把课堂转变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舞台。

其四,改革测试模式,加大英语应用能力测试比例。考试总是指挥棒,如果硕士研究生英语应用型课程的考试方式不作改革,仍沿用以往的出题思维、考试内容和题型,将造成师生的困惑,误认为学和考之间关系断裂,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无所适从。加大应用能力测力比例是课程建设改革后的又一条必由之路。

其五,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由单一走向复合。由于硕士研究生应用型课程或专业英语课程与其所学专业联系紧密,对授课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精通英语,具备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了解中外文化差异,有良好的学术修养,还需要对学生所学专业有一定了解,以便与学生就其所学专业作适当的交流。

总之,社会在发展,需求在变化,时代对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建设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机遇。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和研究,能够对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建设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为新时期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英语学习探索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第二届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规划[J].外语界,1998(1)

【作者简介】甄 玉(1971- ),女,广西艺术学院公共课教研室外语教研室副教授,硕士。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调查应用型思考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