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思考之初探

2013-04-29 00:44冯洁
金融经济 2013年9期
关键词:林业发展生态效益可持续性

冯洁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崭新的科学发展观念。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社会发展的所有的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森林的资源缺乏性和发展林业的必要性,必定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各个方面,所以要建立一套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林业体系,从而实现保护森林资源和林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发展;可持续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所谓可持续性,其含义是指在某个特别的生产水平中,特定数质量的资源能够保证给下代进行生产生活的需要。所谓可发展性,意思是为能够满足目前已有和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社会人均GDP的不断增加。但是这个前提是要能够保证目前的自然条件不受破坏,现在的自然生态环境能够得以持续,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不会恶化。

可持续发展最早提出者是国际保护自然和自然联盟组织在上个世纪80年代年提出,后来得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明确,并且更进一步研究。上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在报告中系统地表述了发展可持续性如何评判、含义、策略等内容。根据这报告,可持续发展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经济的、社会的、生态的。其中第一位是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自然条件是人类的生活发展的第一需要,而自然条件的变化经常又会给人类的发展和生活带来改变。因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要保证能满足社会继续发展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性。

森林可持续发展含义包括要保持森林的生态系统正常和物种多样性的正常,尽量不要让森林的整个生态系统受到损坏,同时还要保持森林目前的生产能力和持续再生产的能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比森林可持续发展更广泛。林业可持续发展,不但是要满足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还要能够不断改良生态环境,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发挥林业的各种效益,包括社会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等。

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持和发展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多种生物,美化自然景观,保护森林文化遗产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林业的资源缺乏情况引起了世界各国家的重视。在这个大环境下,保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系统学说,并随之建立了一系列指导原则。林业可持续发展不但要有能继续生产的含义,同时还包括了各个林业生产部门全部的生产力、经营过程和在林业资源之上建立的所有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活动总体过程。森林可持续发展,也是林业企业从事林业生产和国家社会管理林业生产指导准则。

二、林业可持续发展内涵

林业经营包括森林砍伐和重新植入、林木护理和防护治理病害虫害、森林火险预防、林木更新、林木培育以及城镇林业建设、经营等一系列林事活动。建国以来,我国林业的生产和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一是林业发展初级阶段。这个时段主要是通过大量砍伐原始森林木材,给我国初期的工业建设提供积累。二是林业发展摸索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是进行“林业三定”,在集体性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性林区进行山权、林权的规范,给农民划定自有的山林,进而明确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林业改革力度不足,同时对改革的终极目的认识不够,林业的改革相对于其它各项改革,还比较缓慢,还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路线。三是从1992年起,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由于受我国环境恶化现状和世界大环境的影响,此外还有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使我国林业有了新的发展。但是我国地区经济的发展很不均衡,而林区基本分布在经济上很落后的山区一带,为发展地方经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常会发生对生态造成很大破坏不顾后果的砍伐树木、毁坏森林的行为。因此林业发展必须科学经营,扭转单纯植树和砍伐的粗放发展模式。

三、可持续林业发展评定的标准

制定经营管理林业产业的可持续评价标准和指标要根据各自具体情况,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国家要根据本国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做出合适的评定准则。根据这些不同的评定准则,可以分别制定不同的温度地带的再生产经营的准则,这些应该包括:生物的多样性、土壤的营养状况、森林的生产量、水土保持、森林野生动物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状况、对地球生物圈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作用和经济作用。

1. 经济的效益评定标准

(1)林业的产业结构比值标准

第一产业比重=第一产业产值/总产值*%

第二产业比重=第二产业产值/总产值*%

第三产业比重=第三产业产值/总产值*%

(2)林业产值增长率

林业工业产值增长率=(本年林业总产值-上年林业总产值)/上年林业总产值*%

(3)林木砍伐量

2. 林业生产的成本投放量指标

(1)中央财政投放资金量和社会总资金投放量的比值

(2)投放的资金总量

3. 社会的效益评定标准

包括:重新安排的多余人员数量和森林企业员工总数的比值;林区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数量和森林企业员工总人数的比值;森林企业员工就业比值

四、实现可持续林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1.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产业化可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要调整生产力布局,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第一产业要根据市场需要为引导,大力加强建设短期的工业生产和其它生产用林、毛竹林、快速生长丰产林和优质品种新经济林;第二产业要加强新产品开发,加快转变,争取从较低档次原料加工到更高档次高附加值的加工转变;第三产业要加强发展花卉业,森林旅游业等产业。淘汰落后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可以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 推动产业重组,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增加林业产业附加值,延伸林业产业链,着眼于解决林业产品竞争力缺乏问题和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把林业产业资产结构和企业布局进行调整,发展大型集团,加强新产品开发、努力研发新技术和寻找新市场,提高林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林产品技术含量。选择大型的带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引导相关企业逐步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兴产品,占领市场,提高新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且不断创造优良条件吸引外资。加强森林旅游产业开发,加大开发森林旅游产业的力度,把森林旅游产业当作一个重点产业来发展。同时还要鼓励林业企业员工进行自主经营,特别是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做大规模,作为重点支柱产业。

2. 通过科学技术进步促进林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科学技术进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既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又要发展经济,最有效的途径是让科学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外延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内涵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因此,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实现林业进一步发展,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持续加强林业科技进步是实现林业发展可持续性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创立全新的林业科学技术研究体制,树立以科学技术进步为中心、通过企业操作平台、把经济效益作为最终目标,根据市场引导,建立全新的科技林业系统,从而进一步提高林业的生产力。也可以采用林业数字化的概念建立现代化林业生产发展体系。其次,推进林业科学技术体制改革,把科学研究成果与实践相结合,在根源上避免科学研究与实际生产不相符合的弊端,从实际上指导林业的发展。通过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的服务,比如通过合作开发、创办经济实体、承包技术、转让技术等各种合作方式,促进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第三,加大基础技术和应用研究力度。比如可以建立对森林生态监测系统,多开展对森林生态的系统研究;大力开发优良品质苗的培育研究,采用先进的科学育苗技术,实现向优良品质苗种以及优质树种的品质改变;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林业产品的经济附加价值,不断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木材制造、木材利用技术。

3. 加强管理制度改革,增加林业企业的发展能力

首先要革新林权制度,构建多样化产权结构。根据各自的特点、不同种类的林业生产企业,以各种方式,比如出售一部分资产或所有的资产,还可以用出租、合并、拍卖等形式,或者采用比如独立出资、出租、委托管理诸如此类的种种不同的经营方式,或者改变成由国家控制股份、由国家参与股份、甚至完全转变为个体经营的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是有限责任公司,从而达到产权的结构多元化改变;其次是要加强调整劳动者的结构组织,要根据市场具体的运作制度和目标,加强员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力量。

4. 建立健全投融资政策,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明确政府公共资金在林业的公益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使政府投资林业法定化,要明确划定各级政府部门分别在什么方面进行投资,并且完善政府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其次,进一步执行林业治理沙害政策,给予贴息贷款的补贴,同时制定林业资源资产的抵押贷款优惠政策、引导成本较低的社保基金进入、加强给予投资林业的企业一些贷款政策上的支持。制定一些优惠和减免的林业税收政策,从而促使社会上的闲散资本进入林业产业的各项建设中去。除此之外,开拓林业发展的资金筹措道路,可以公开向民间资本筹措,同时给予由于建设生态而导致的某些被损害群体一些补偿,比如退耕还林会导致一些农民受损,可以给予一些相应的补偿。除了这些措施,还可以改进我国的公益林运作和建立体制,可以建立服务于林业生态的市场运作体制,建立林业的生态收益贸易市场,从而达到林业资金自我累积的目的,必须改进培育林木的资金管理办法,建立新市场以便改进林业土地的买卖。

5. 实现林业不同种类分别经营

国营林场走粗放经营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商品林经营的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商品林的经营主要是靠生产获利。商品林的生产经营活动要符合市场的经济规律;而生态公益林主要是要达到森林的生态调节目的,以生态调节的功能为目的,因此生态林的公益调节功能就无法表现为获得可见的经济效益。所以,只有经过宏观上的调控,以综合指标最佳为目的,调整经营管理活动,核算经营和获益、投入和产出的比例,这样可以使林业的经营活动得到顺利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斌,朱广忠.论政策评价的整体分析方法理论研究[J].理论研究,1997,(8):9-10

[2]李永刚.公共政策评价的困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1999(4):41-43

[3]杜钢建.降低行政成本与建立政策评价系统[J].人民论坛,2003,(7):29-31

[4]邹东升.公共政策效益的概说与评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1):9-14

[5]刘海波.政策评价框架下的规制影响分析[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4,(3):12-15

[6]霍雅勤,姚华军.自然环境的政策演化及评价[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9,(3):42-45

猜你喜欢
林业发展生态效益可持续性
Pearl Izumi发布新的“社会使命”声明以及可持续性相关的宏伟目标
关注商业的可持续性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灰色关联投影理论在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
宁夏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环境建设下的新农村林业发展策略研究
浅议森林生态旅游与林业发展的关系
关于减贫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