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
“你知道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个板块,它穿插于每册的教学内容当中。由于不是考试内容,很多教师对其都不够重视,要么让学生随意地自由阅读;要么教师随意地谈谈,一笔带过;更有甚者,索性对其视而不见。这么好的教学资源就这样白白地浪费掉,实在是太可惜了。大家都知道,数学教材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知识载体,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依据。只有对教材进行全面的、深入细致的分析,真正领会教材的实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教师教学用书》上对如何用它并没有给出建议。到底什么时候用,怎样用,下面我就来谈谈对“你知道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实践。
一、 把“你知道吗”作为有效补充,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
在教学循环小数的这节课中,我把循环节的内容作为新授内容来介绍。当把循环节这个概念渗透进新授课时,学生对循环小数的概念、读法、写法有了更透彻的理解,掌握起来更容易。
为了在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让学生能更快地找出公分母,我专门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把“你知道吗”中的找互质数及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讲授了一遍。事实证明,在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学过这个方法的学生和没学过的学生相比,无论是速度还是正确率都略胜一筹。
二、 用“你知道吗”调剂课堂教学,体现数学的趣味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兴趣是学生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面对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才会迎刃而解。而吸引中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有一个很好的途径——讲故事。我曾经问过一些中低年级的学生,拿到新课本的第一件事是干什么?很多都说看看“你知道吗”里有哪些有趣的小故事。如曹操称象的故事,教师就可以加以描述,把它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津津乐道中知道原来用数学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要学好数学的欲望。
三、 渗透“你知道吗”,演绎数学文化
数学是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它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趋于完善。当我把“你知道吗”中的历史知识部分设计成一节节的数学文化课时,就能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例如引领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领略“+、-、×、÷”号的变迁历史, “圆周率”的史料,正负数的产生等,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灿烂的数学史,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从而渗透数学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拓展 “你知道吗”,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在“你知道吗”中,有些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还可以激励他们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有利于学生陶冶科学情操、培养科学精神。如“数字黑洞”所拓展的知识,可以让学生阅读后自己再寻找其他的数字进行验证,看看结论是否一样,以促使学生对这个数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对于哥德巴赫猜想,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后出现的,通过游戏的形式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其感受到数学发展的脉搏。同时重点介绍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个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果,不但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真可谓一举两得。
对于“你知道吗”这部分的教材内容,我还在不断地思考与实践。它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学习兴趣和动机上,更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方法的精巧、数学思想的博大、数学思考的奥妙。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我们要自觉行动起来,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充分利用教材,彰显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