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2013-04-29 00:44岳丽芬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钟面计时黑板

岳丽芬

学期刚开始,我们教研组就组织了一次研讨活动,教学内容是“24时计时法”,现将两位教师课中的精彩片断整理如下。

教学片断一:

师(出示钟面):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钟走了几圈?(两圈)新的一天都是从深夜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从什么时候结束的?(从半夜的12点开始新的一天,又从半夜12点结束)

师:从半夜的12点,也就是我们说的0点开始,往下是凌晨1点、凌晨2点……一直到中午的12点,时间接着往下走,应该怎么往下写呢?(往下是13点,14点……)

师:到什么时候结束呢?(24点)

(出示两张挂图,让学生加以比较)

讨论1:在中午12点以前,你发现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吗?

生1: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时间数字是一样的。

生2:普通计时法要带上“凌晨”“早上”“中午”等词语。

讨论2:我们怎么样表示中午12点以后的时间呢?如下午1点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呢?下午2点呢?

师(总结):普通计时法带有时间词,与24时计时法相比,中午12点以前数字相同,中午12点以后数字相差12。

……

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引导学生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不同和相同之处作比较,一下子就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让学生明白两种计时法的区别以及各自的使用方法,并通过练习强化了两种计时方法的转化。

教学片断二:

出示: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帖。

师:那天,猪八戒天还没亮就去了,一直等到晚上,瑶池的门才姗姗打开。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充分讨论、自主探究,得出结论:一天有两个7时)

师(出示钟面):大家看,钟面上只有一个7,哪儿来的两个7呢?

生讨论后得出:一天有24小时,钟面上有两个12才是24,所以时针要转两圈。

师(将预先沿着圆形钟面边贴着的白色胶布慢慢撕开):从12点开始,想想这个时间,你在做什么?(到了第一圈12点的时候剪下白色胶布贴在黑板上,再继续撕第二段白色胶布,一边撕一边问每个时间学生在做什么,然后也将白色胶布继续贴在黑板上)

师板书:

师(指其中几个时间):你当时在做什么?

师:时间继续往下走,往下时间怎么表示?

(师一直边讲边写到夜里12点,即24时,指出到夜里12点,又重新开始新的一天,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夜里12点既是第一天的结束,又是第二天的开始;是24时,也是0时)

师:板书中上面一种写法,叫做普通计时法;下面一种写法,称为24时计时法。(最后让学生讨论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同点、不同点)

……

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用故事导入,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思考一天里两个时间的区别,从而引出“24时计时法”。同时,用一种形象的方式将钟面绕圈的时间转化成直线在黑板上表示出来,使抽象的内容具象化,教法新颖。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区别。

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让现实的生活走进学生视野,将数学内容变得更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和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呢?只有联系生活实际去感受数学,收集生活素材去体会数学,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从生活中找到问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之中,对教材的问题进行生活化的包装。这样就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从生活走向数学,去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味性和现实性。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因此,学习数学知识还需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应用数学,只有这样,才能将数学从学会到学透。

数学教学是一门智慧的艺术,既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使学生会做几道题目,而是能够将数学思维贯穿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钟面计时黑板
擦黑板
畅游计时天地
正确的钟面时间
长在黑板上的诗
腕表计时2.0
晓黑板
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
黑板
24时计时法
这个极简的壁钟,连钟面都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