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付保 冯立新 李荣珍
【摘 要】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森林营造技术课程“五化”教学改革进行探究。
【关键词】森林营造技术 “五化”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0063-02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重要的职能,加强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森林营造技术课程“五化”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学习任务整合“工作化”
学习任务整合“工作化”即以生产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学习任务。林业类高职院校使用的2007年版《森林营造技术》统编教材存在两点不足:一是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理论过多、偏深,与高职教育目标不相符;二是教学内容整合与序化沿用传统模式,没有与工作过程融合。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优化。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与行业专家和兼职教师一起,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造林更新工高级工和造林工程监理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和广西林业建设的实际为依据,分析归纳出生产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有造林设计、纯林营造、混交林营造、生态公益林营造和造林工程监理等5项,将其转化为人工林营造概述、纯林营造技术、混交林营造技术、生态公益林营造技术、主要树种栽培技术、造林设计和造林工程监理等7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相对应,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详见表1。
二、学习任务构建理实“一体化”
学习任务构建理实“一体化”即以生产中的某一典型工作任务的技能要求确定学习任务的实训项目,再以为实践技能培养服务和“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来确定理论知识点,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是造林更新工和造林工程监理员,职业能力主要包括造林更新生产技能和造林工程监理技能两大部分,共有造林设计、纯林营造、混交林营造、生态公益林营造和造林工程监理等5个分项,纯林营造又分7个小项,技能要求共11小项,详见图1。因此,我们首先确定了森林营造技术课程的11项实训项目,再以为服务于11个实训项目的实施和“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确定相应的知识点,学习过程中既加强技能训练,又强调必备理论知识的积累,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三、教学过程组织“程序化”
教学过程组织“程序化”即以生产中完成某一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程序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在每一个学习任务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以造林更新和造林工程监理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重新整合,分析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实训项目、考核项目等,并以真实的生产流程为依据序化教学内容,使学习与将来的工作实际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详见表2、表3。
四、教学资源呈现“网络化”
教学资源呈现“网络化”即建立课程教学网站,将各种教学资源传到网上。为拓展学生学习的途径和空间,我们精心编制课程简介和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学习指南、教学案例、课程试题库和参考答案(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试题库),制作多媒体课件,拍摄造林更新项目录像,用这些资源建立教学网站。
五、教学方法应用“多样化”
教学方法应用“多样化”即根据学习任务的特点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在校内,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验林场的生产任务,以“产学一体”教学(承包生产项目)为主,课堂教学、实景仿真训练、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校外,根据教学计划和生产单位任务,组织学生到生产单位完成造林设计、造林工程监理等生产任务;或安排学生到校外基地——区直国有林场和外资造林公司顶岗实习,详见表4。校内学习实践与校外学习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具体如下。第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多媒体教室开展,采用讲授法、“头脑风暴”、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第二,实景仿真实训。即将造林设计等实训项目假设为林业生产项目,并模拟林业生产的实际工作过程和要求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在仿真的氛围中完成实训。第三,项目承包。即将教学实验林场的部分造林施工管护和幼林检查验收的生产任务落实到学生班或小组,学生以班或小组为单位按照设计的要求完成生产任务,每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林场付给相应的劳务报酬。第四,职业技能鉴定。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对应的职业技能鉴定工种有造林更新工和造林工程监理员,在职业技能鉴定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能使学生获取从事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第五,技术服务。广西各市、县和区直国有林场的不少生产任务与森林营造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相对应,学院有专业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可通过开展技术服务的方式达到课程实训的目的,在技术报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第六,顶岗实习。即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其他林业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岗位上带薪实践锻炼,完成造林项目开发、造林施工组织、造林工程监理等生产任务,在此过程中熟悉林业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生产流程和相关岗位(群)的工作要求,完成从学生到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通过深入开展“五化”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增强了学生对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荣珍,苏付保,冯立新.森林营造技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玉芹.“森林营造技术”教学内容体系结构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0(2)
[3]苏付保,李荣珍,冯立新,等.高职教育校内工学结合探索——基于森林培育模块校内工学结合的研究与实践[J].大众科技,2008(12)
[4]隆卫革,冯昌信,苏付保.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工学结合链式实训基地的构建——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9)
[5]苏付保,李荣珍,冯立新,等.森林培育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9(1)
[6]苏付保,黎健杏,朱丽清.《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1)
[7]苏付保,黎健杏.加强产学研结合 培养高技能人才——基于高职林业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2009(1)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0年重点项目(2010JGZ078)
【作者简介】苏付保(1963- ),男,广西灵川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森林培育、职业教育;冯立新(1979- ),男,吉林大安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态工程系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森林培育、职业教育。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