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玉红
摘 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物联网的出现,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较差,而物联网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应积极利用物联网最新技术,构建一个应用更加广泛的校园物联网,突破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智能化、大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以及学习环境人性化等。
关键词:物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正迅速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物联网也应运而生。物联网给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静态的课堂灌输为主渠道,导致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发挥,效果不佳。因此,在高校现有的校园网基础上,充分利用最新技术构建一个应用更加广泛的校园物联网,突破以往校园区域范围内的信息应用和教学管理模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课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1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直接与各类传感器相连,不需要人通过键盘输入信息,而自动获取信息,并进行自动处理。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物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交互性和及时性、全方位性、广泛性、虚拟性、普及性等特点给大学生提供了与信息时代同步发展和充分展示个人的空间,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资费的降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越来越普遍,上網成为大学生普遍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有调查显示,有90%多的学生上过网,近一半的学生经常上网,他们利用网络收发邮件、聊天交友、下载软件、玩游戏、查找招聘信息、网购、网上听音乐、浏览电影等,并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网络帮助大学生获得了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物联网教学提供了可能。
网络的迅猛发展,正深刻、广泛而又强烈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接触的价值观念复杂化和多样化,不同文化的传播和碰撞等使他们的思想观念冲突更加直接、剧烈,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今天,有一定自主意识、个性鲜明的大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地接受某种观念的灌输和安排,而网络的负面信息夸大了中国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少数西方国家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甚至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执政等给大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有些大学生思想上产生了一些困惑和茫然,甚至产生叛逆情绪,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大挑战。
3 物联网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教育模式思考吧
3.1 教学手段的智能化
利用物联网的射频识别、传感器、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对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支持,有利于完善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组织、管理、评价和考核系统,促进教学手段的智能化。
利于教学模式的开放。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课堂教学,强调教师对大学生的对象化灌输,往往导致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思想政治教育日渐异化。物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更加开放和创新的特点。有了物联网平台,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手势、语言、鼠标、键盘等与现场以及场外的大学生展开平等的、自由的开放式交流,教师从传统的控制者、支配者转变为一个对话者,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学生可以无障碍地学习课堂内容,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手势动作或通过PPT等多种多媒体手段学习。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物联网资源,引导学生在每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时进行反思,总结和提炼有价值的内容,激发他们的深层思考,促进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在需求,自觉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内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随时远程监控校园物联网的应用,使网络教育和课堂教育融为一体。
利于教学的交互与反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做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只有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变化,才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视甚至剥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话语权,往往让他们产生逆反情绪。这种教育模式还停留在静态,形式单一,缺乏互动,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有互动,只能是个别学生,不能顾及全体,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反馈均不及时,教育收效甚微,而物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使课堂交互和反馈得以充分展现出来,并实现了教学动态转变。
利用嵌入了传感芯片的教学设施,不但能够像多媒体一样,对教学中的结构化信息进行处理,也可对常规多媒体设施所不能的非结构化信息,诸如学生的思维、体会、情感、意志等进行整合,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环境的智能和交互。[1]如,通过给学生佩戴一些特殊的传感器记录学生的脑电图、血压、体温等生理信息及眼动、手部移动等运动信息,引入心理学相关测试技术,得出学生的紧张程度、注意力状况、动脑情况等,得出学生的紧张程度、注意力状况、动脑情况等,[2]教师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可以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及时进行教育引导。该模式可以随时随地捕捉与分析师生的教和学的信息,并进行反馈,提供一个智能化的教学系统。物联网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向交互式数字课堂转变,它不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又通过网络摄像头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准确有效,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利于教学的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往往是枯燥乏味的,来上课的学生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课堂上玩手机、看其他书籍等现象常有发生。若通过RFID的标签和校园智能卡系统的结合,教师可以利用物联网系统,在学生出勤、学习、课堂听课状态、考试等方面发挥作用,掌握学生在校内的情况,实现教学管理的智能化。在教室里架设射频识别读取器,让学生佩戴识别标签,只要学生进入教室,识别器会在会自动感测相关信息,识别出学生身份,自动统计学生到课情况,[3]方便教师及时和全面了解学生状况。该技术可以减少学生逃课现象的发生,便于教学管理。同时,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的作弊行为,端正学风和考风,节约了资源;还可以防止有些教师发布不当言论等。
利于教学的评价。物联网技术不仅使现实教学环境中的所有要素都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性,并与虚拟学习环境进行无缝对接,也能够支持课堂教学实时进行教学测评,辅助教师进行相应的调整,提供一个智能化的监理双向的教学评价和考核系统,利于实现学生和教师同行对每一次教学的实时评价,据此评估,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
可见,物联网技术的引入,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能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和思考,解决他们头脑中的困惑问题,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
3.2 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多数是被动的,而物联网教学的引入可以使大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向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以学生为主体、以个人电子终端为载体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平台最终实现。一方面,打学生随时随地开展移动式学习,并可以在线将其想法和观点、困惑充分表达出来,并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和关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接受度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另一方面,使因特殊原因不能来上课的学生,可以实时地选择自己的时间重新学习课堂教学。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浏览网页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改变传统课堂上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笔记、完成作业等固有的学习模式,并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爱好,选择特定教师,按规定完成某一课程的学习。
传统的校园网站多侧重宣传教育,政治色彩较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意识的将校园思想政治网站由宣传型向服务型转变,丰富和拓展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如,在原有的教育网站基础上,增加关于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的交流和互动栏目,引导学生随时积极参与;尤其是要在该网站链接专门设有适合大学生学习各门思想政治课程的试题库以及结业考试的或考研的试题库,改变大学生传统看书本或讲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灵活和多样;在需要考试的时候,随时连接到试题库系统完成考试,从而真正实现学分制;还可以设有富有特色的思想政治知识竞赛专栏,设有奖问答并记入大学生的平时成绩等。
可见,高校物联网的构建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它让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终端设备与网络连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人与资源的连接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这拓展其学习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满足了其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实现更加有效的以大学生为中心教育,促进学生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的实现,使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3.3 学习环境的人性化
教室学习环境的改善。研究表明,教室内环境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情和学习效率。在教室里安装多个传感器,用它们来监测教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线强度、室外光照角度和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按照设定好的最佳值来自动调节相应的空调的温度、窗帘高度、教室内照明系统和计算机屏幕以及教室显示屏幕的亮度、教室内空气的更换率等[4],同时,还可以监测教学楼内的噪音情况,若达到预警值则自动通知有关部门及时处理等,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更舒适、更智能和人性化的学习环境。
图书资料的服务建设。当前大学生多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而物联网技术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图书资料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服务。物联网环境下,可以在所有与思想政治理论有关的图书上粘贴RFID标签,并在图书馆内安置多个阅读器,由阅读器坐标确定图书的方位信息,并传送给定位服务器,大学生可以用客户机或手机登录定位服务器查询所需图书信息,做到图书馆里的书籍均可电子阅览,学生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地阅读需要的书籍;同时,还可以利用自动还书机设备对粘贴有RFID标签的图书进行扫描、识别、归还处理等,便利学生进行自助式图书的归还和借阅,甚至可以实现“拿走即借、放回即还”的更方便、快捷的管理模式。之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可以防止校园里各类隐患事件的发生,为大学生构建了一个安全、和谐、智能化的校园环境。
4 结语
物联网技术将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革命,促进教育教学手段、学习方式及环境的智能化,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如,物联网注重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每个“物”均需在物联网中被寻址,可能会出现更多的IP地址被耗尽;校园物联网能够跟踪和记录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个人隐私及信息存在较大隐患;高校网络一旦植入RFID传感芯片后,教育信息和资源在被师生感知、传输和应用的同时也会被其他人获取;物联网是新兴的交叉学科,涵盖电子、测控、通信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为了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需要培养会使用物联网的教师等等。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并在培养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赵红,桑庆兵.《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第50页.
[2]关辉.《物联网在高校教学和管理中的應用探讨》.《软件导刊》,2011年第11期,第143页.
[3]姜徳君.《物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德育探析》.《沈阳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第52页.
[4]陈华予.《校园物联网平台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11期,第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