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方法教学探究

2013-04-29 00:44:03王艳宁

王艳宁

【摘 要】

阅读是学生接收信息和知识的一种途径,阅读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通常传统阅读教学更注重对文章部分的重点分析,但是,整体阅读作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小觑。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鲁教版初中语文整体阅读的现状,发现初中语文整体阅读存在的不足,从而针对这些不足和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这样,一方面,整体阅读理解的研究有助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为提高学生对整体阅读的认识、加强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整体阅读 现状分析 阅读策略

1.初中语文整体阅读现状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忽视整体阅读的重要性

初中生忽视对语文整体阅读的重视。初中生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分析语文阅读理解问题时却不能抓住文章的主旨和要点,这也是中考试题失分比重较大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考生很难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因此容易出现答题片面、答非所问、答案不严谨等各种问题。初中生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教学目标中包含了近百篇的文章分析,但是每到考试的时候得到的分数与所学的课文之间往往却不成正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教师,由于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理解文章,会将文章分句、分段一一的进行讲解,这样虽然更好更具体地分析了文章,但是却将文章一一割裂开来,使文章失去了其整体性,各个部分与整篇文章间也失去了融合性。而且,长久地以这种模式教学,会使学生形成抛弃整体的学习习惯,对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不利的;另一方面来自学生本身,一部分学生认为先纵览整篇文章,短时间内很难搞清楚文章在说什么,需要逐字逐句的一一分析才能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因此,忽视对整体阅读的重视。

1.2整体感知能力未得到普及

阅读首先是感知,在一篇文章中,作者所要塑造的是一个完整的形象、事物以及完整的事理。文章的材料与材料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虽然文章由很多部分组成,每个部分之间都具有自己的本质特征,但我们不能把它感知为许多相互独立的部分,而应该感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为个别都不能离开整体而单独存在。强调阅读的整体性,就离不开整体感知能力的运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多初中生还未能将认识感知能力作为一项提升自身整体阅读的手段,因此,整体感知能力的普及和推广还有待提高。

1.3语文教师阅读观念落后

语文教师对学生具有指导作用,如果教师的阅读观念落后,那么学生也会如此。很多教师由于专业技能较低,还保留着原有的教学理念,逐字逐句、将文章分割后单独进行分析,忽视了文章的整体性,从而影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模式现状

2.1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教学模式的涵义

初中语文整体阅读的精髓就是以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切不能将整体划分为多个部分,然后逐字逐句分析,这样容易使文章中心思想偏离正题。现有的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模式以“整体——局部——整体”为主要形式。具体说来,阅读一篇文章时,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和理解:

第一步要速读全文,捕捉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大致把握材料的概要——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思路和情感基调;

第二步,依据整体的感知高屋建瓴地分析文章的局部,深入探讨词语句子的意义、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在全篇文章中的作用;

第三步,再把各个局部联系起来,也就是将文章中讲述同样内容的部分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再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汇总,从而对文章的整体达到新的认识。

2.2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各环节要点

(1)总揽全文,整体把握

①通读文章全文,对文章整体有大致的感知,初步把握文章的大意。

②搜寻串联整篇文章的线,寻找串成这条线的各关键线索。

③洞悉文章的题目或开头段落是否为整篇文章的关键所在,即全篇的中心思想和主旨。

(2)局部分析,深入理解

①对文章塑造的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对形象性格的描写和塑造的方法把握文章主旨。

②抓住议论文的逻辑结构,按照文章的逻辑顺藤摸瓜式的进行分析。

③重点关注重点段落以及各段落的开头句和结尾句,这些是出题的关键所在和文章主旨容易出现的地方。

(3)综合归纳,回归整体

①以板书中的关键词为主旨线,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②根据掌握了的文章中心思想,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如果以后遇到同样的文章,可以直接信手拈来。

③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作特点,不断的将新的文章阅读分析法汇入知识储备中,足可以应对中考出现的各种语文阅读题型。

2.3整体阅读教学模式的优点

(1)这种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模式可以使考生能够更全面地掌握有价值的信息,不会带来整体和局部信息的断层。

(2)整体阅读可以帮助考生在答题时做到不遗漏、答案严密,从而极大地提高阅读分数的比重。

(3)教学过程中重视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整体与整体之间的联系,使得分析文章主旨时不会过多地偏离文章的中心思想。

2.4整体阅读教学模式的现有依据情况

(1)感知依据。感知依据的特征之一是感知具有整体性,人们会对任何一个事物有笼统的、大致的印象,经过长期的接触后会对新事物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对其才会有直观上的认识。

(2)系统论作为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认为,世界是一个联系的统一的整体。从而也就有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不能离开整体而单独存在,文章亦是如此。如果每个段落都脱离了整体,那么其存在就不再有意义,单独的个体不能完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因此,坚持整体阅读就是坚持了系统论。

3.初中语文整体阅读的教学策略

3.1深化整体阅读的重要性

整体阅读的重要性往往容易被忽视,要想深入的应用到实际的阅读分析上,一方面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运用、讲解和传授整体阅读的应用方法和步骤,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模仿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特别针对语文阅读进行专项训练,以巩固学生对新方法的掌握。

3.2推广整体感知能力

感知能力每个人都具备,只是这种能力经常被忽略,甚至有人认为这不是一种阅读的基本能力之一,但是只有浅层次、笼统的感知,才能激发人类探索未知事物的决心和动力,在认识的形成过程中也是先有的感知,因此,教者可以在新课文的学习中重点培养一下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后续的局部分析打下基础,避免前后断层情况的出现。

3.3转变初中语文教师的落后观念

语文教师是学生的风向标和指路人,在对待整体阅读的问题上,如果教师的观念落后仍以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导,那么学生又岂会拥有整体感知和整体阅读的思想?所以,针对教师思想落后的现象,应重点加强教师在整体阅读教学方面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力求不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另外,可以成立教研室,每周教者进行学术与技能方面的沟通和学习。

3.4整体阅读教学方法及步骤

(1)巧妙切入,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内容是语文教学标准的重点。因此,阅读的第一步就是通读全文。通读全文才能知道文章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人物事迹等。在此步骤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阅读教学必须以文章的外部结构作为切入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切入点的设计是有技巧的,教者要设计好导语,使学生对文章的整篇有很好的感知,从而带着兴趣去读,如果教者一上课就从第一段开始,一小段一小段的讲解内容,学生容易出现前面的文章与后面的文章断层的现象,认为前面的文章与后面的没有任何联系,从而仅将重点放在其中一部分上,这在答题时就出现了片面的观点,因为考生不能将割裂开的部分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就不能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出现不严密的答案就在情理之中了。另外,教者的这种教学方法,与整体感知完全相悖,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认为中心主旨出现的位置也不相同,如果缺乏整体感知能力,那么就会出现偏离主旨的现象,如果教者能够从整体感知出发,即使不同的学生理解力不同,但是文章整体会出现多处点题的现象,即使考生偏离了主旨,也会再通读全文后也会较为贴近的主旨,不会出现过多的偏差。

(2)咬文嚼字,局部揣摩

有了前面通读全文的基础后,学生对文章整体有了初步的感知,此时再逐字逐句的分析文章,所谓咬文嚼字就是要深入到文章内部,发掘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层次的含义。咬文嚼字的对象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字、关键词以及关键句,一方面可以通过频率高的关键字、关键词和关键句挖掘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关键句的生动表达方法。只有将作者将要表达的深层次内涵分析出来,才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与作者实现心灵的碰撞、思想的共鸣。

除此之外,重点段落亦不可忽视,何谓重点段落?重点段落具有代表性、精彩性、启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这就意味着精彩的段落更能体现作者写作的初衷,因为越精彩的部分代表越是作者记忆犹新的部分,越能表现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感触。教者多围绕重点段落进行问题的设计,但是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对难点问题的设计一定要能够体现出针对性,使考生能够准确的定位重点段落,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因此问题的设计一定离不开启发性,只有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向着积极的方向前进,那么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这部分教学主要将整体把握过渡到了局部分析,细化了文章的主题,使粗略的通读演化为精度,使最初笼统、模糊的整体感知通过各个段落的分析后能够转化为较为直观的认识,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吃透文章的同时,又将局部回归到了整体上去,达到了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相互补充的效果。

4.结束语

整体阅读的教学方法具有实效性,如果我们在语文的教学中能够持之以恒的坚持使用整体阅读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还能够转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初中生而言,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为他们进一步在高中的学习打下基础,更能够通过整体阅读方法完善自身的不足,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海艳.初中语文阅读学案教学探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

【2】邹海东.试析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成才之路,2011(33)

【3】黎玉伟.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践.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5)

【4】杨东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