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需不需要設立聯招統考的討論由來已久,卻一直沒有定奪。自7月底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透露:有意將澳門大學、科技大學、理工學院、旅遊學院四所高校的入學試聯合起來,推行“聯招統考”的制度,以減輕學生的負擔、提升澳門的整體教育素質。此消息迅即引發坊間廣泛討論。
“聯招統考”會不會減輕學生的負擔?這項新的制度會不會抹殺澳門現有的教育特色?“聯招統考”會不會發展成為應試教育?“聯招統考”能否真正如願提高澳門的整體教育素質呢?對於“聯招統考”的實行,社會各界又有什麼建議呢?帶著這些疑問本刊有幸邀請了澳門科技大學張曙光副校長、澳門旅遊學院甄美娟副院長、澳門理工學院理事會楊穎虹顧問、培正中學高錦輝校長、海星中學黃彪校長、中華教育會何少金會長、澳門理工學院成人教育及特別計劃中心主任林發欽、澳門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仇國平及澳門本土大學生、中學生作為本期的訪談嘉賓,一起與大家探討四校聯招制度的利與弊。
1主持人:您認為四校“聯招統考”這一制度實施以後會增加學生的壓力還是減少學生的壓力?
正方立場:“四校聯招”會減少學生的壓力
反方立場:“四校聯招”會增加學生的壓力
正方:
張曙光(澳門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
——“為學生減負,是‘聯招考試的初衷。”
“聯招考試”的初衷就是為澳門各校在校學生減負。現今澳門各校學生高中畢業後,除了一部分赴歐美學校深造外,絶大部分都留在華文教育環境中繼續學業,所面臨的考試主要有:臺灣的僑生考試、內地的港澳臺聯考和本澳多所高校的入學考試。考生考試多,機會多,相對困難也大。對於想留澳讀大學的學生而言,還要參加各大高校所單獨舉行的入學試。然而,各高校入學試規定的內容、科目、收生標準和程序各不相同,這些無疑給學生帶來複習和考試雙重壓力。設想一下,如果一位本澳中學畢業生想報澳門大學、科技大學、理工學院及旅遊學院這四所高校,就要準備應付十幾門相關的科目,負擔自然很重。倘能實現四校聯招考試,他壓力會更小一點,準備就會更充分一點。四校“聯招考試”不僅給學生減負,也給大學減負,是雙贏之舉。
甄美娟(澳門旅遊學院副院長):
——“一定會減輕學生的負擔,因為一次考試可取代四所學校安排的各自考試。”
一定會減少學生的負擔,因為報考學生參加一次四校聯合考試,便可以取代準備和參加四所學校各自安排的四次考試,可以減輕目前學生需要在一段時間內應付該四所學校以及本澳和外地其他高等院校等多個入學考試的龐大壓力。
高錦輝(澳門培正中學校長):
——“不同的中學,不能同一而論,對於培正中學來說,可減輕學生負擔。但聯招統考考一次不行,否則澳門學生以前的優勢就沒了。”
澳門的中學生很辛苦,畢業生三到六月份都是在不停地考試,但是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因為他們有更多的機會:這所學校考差了沒有關係,還可以報考其他不同的高校。如果學生很有信心,那麼報一所學校就可以了。另外澳門中學生幸福的另外一個地方,即可以選擇在內地、台灣、國外念書,完成學業回來後澳門皆承認其學歷。這些是澳門中學生的優勢。聯招統考對有的學生來說很方便,只需要考一次,可以省去考其他三次的時間。但是對有的學生來說風險很大。如果真要實施的話,一定不可以是一次,最少一年裏面是兩次。如果不是一次的前提成立的話,最好還要爭取大陸、台灣也承認。爭取學生不用學太廣的課程,從而真正減輕學生的負擔。當然這僅僅是針對培正中學而言,其他中學定位不同,不能同一而論。
楊穎虹(澳門理工學院理事會顧問):
——“對於各個持份者來說都有省時省力的優勢。”
對於報考學生來說,可以節省時間、節省精力考試;對於家長來說也可以節省報名經費;對於各中學學校來說,可以不用準備幾所統考大綱來操練;對於四大高校來說,在行政上可以省去很多人力資源。因此,四校聯考對各個持份者來說都有優勢。
黃彪(海星中學校長):
——“如果減負致使選拔程序不合理的話,就得不償失。”
四個學校統考聯合起來是很好的,這樣至少學生就不需要考四個考試。也不需要交四次報名費,對學生是好的。但是四所學校對於學生念哪個科系,在技術性上較難操作,很複雜的一個問題,因為四所學校培養的目的和人才都不一樣。減負是有的,問題在於你這個減負會不會影響到選拔程序。如果負擔減了,但是在選拔上對學生將來有不好的影響的話就得不償失了。比如說學校重點考試方向是在考澳大或者理工,合起來一起考試對於他們來說沒有分別,學生集中力還是在澳大或者理工。但是他們會有一個疑惑,不曉得一起統考怎樣分配學生去哪一個學校,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何少金(澳門中華教育會會長):
——“四校聯考不僅可以減少學生的壓力,還可以為家長省錢,更可以優化高中教學課程。”
四校聯考會減輕學生的考試負擔。目前,90%澳門的學生都會升讀大專或者大學,升學途徑特別多元。高三學生一月到六月就要面對很多考試,不要說其他,本地的澳大、理工、科大和旅院。70%的學生都會選擇這些學校。又有內地的聯招,香港、臺灣的考試。可能要考七八次。四校為什麼不像內地或者臺灣那樣,搞一個聯招呢?不僅為學生減壓,還可以為家長省報名費。對於學校來說,都有很多利處的。畢業班的老師都很辛苦。要為很多不同升學考試做準備。比如要考臺灣的,就要準備臺灣的考試大綱,要考內地的就要準備內地的,要考科大的就要準備科大的。聯考對於課程方面可以起到一個更為優化的作用。因為老師在教學各個方面就不用疲於奔命了,可增多一些精力,進入一些更深入的教育。這是我覺得比較正面的。
仇國平(澳門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四校聯招是新事物, 學生在未熟悉前, 壓力自然會增加。”
人們對於一些不習慣的,從來沒有見過經歷過的事情都會有一些焦慮,這種焦慮也會造成種種的壓力。四校聯招屬新事物,學生在未熟悉新事物前,壓力自然會增加。現在社會上討論的都不是重點的問題。我認為搞教育最重要的是談如何提高素質,而不是壓力大不大的問題。澳門經常不談的就是素質。能不能把學生的素質搞好才是重點。做各種各樣的事情都會有壓力。你想要做好這個,壓力自然就會大,可是那又怎樣。澳門回歸之後我們擴招了很多。按照一些國際的評價,其實我們的一些範圍是下降的,素質也是下降了。為什麼會這樣子呢?澳門教育根本就沒有搞好素質這個觀念。要有素質,首先要有評價沒有教育素質的一些工具,怎麼評價呢?聯招統考或許不是一種理想的工具,但是它至少可以用來測量。而現階段澳門連工具都沒有。聯招其實可以慢慢的作為一個統考的基礎,我個人從一個學術層次來希望實現這個。
何嘉政(澳門本地中學生):
——“分開考試可減少壓力,若聯招統考,怕會一考定生死。”
我本人是反對的,因為就內地高考為例,以一次考試來決定是否入學,對學生來說壓力是很大的,有的人可能因為一時的失手,導致不能進入大學,這些情況應該不在少數。而分開考試,不止可減少學生壓力,而且不會一考定生死。
黃家順(澳門本地大學生):
——“現實情況是每個學生不一定會報考所有大學入學考試,聯考只是方便了考試,但是增加了考試的風險。”
我認為這一政策是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因為每間學校都有自己的長短處,學生自己也有擅長的科目和不擅長的課目。如果統一聯招的話,可能會因為某些學校要求的英文程度要求沒有逹到某些高校要求的水平,從而增加自身的難度,使平均難度上調。這樣僅僅是方便了考試,對學生來說風險就增大了。現在學生是可以因自己的情況和各學校的各自收生標準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高校升學。在現實的情況中,每個學生都不一定會報考所有的大學入學考試。所以本人是不支持聯招的。
2主持人:澳門的教育特色在於其多元化,具體來說,即每所中學的定位、教育理念都不同,從長遠的眼光看四校“聯招統考”,會不會抹殺澳門教育這一特色?
正方立場:長遠來看,“聯招統考”不會抹殺澳門教育多元化的特色。
反方立場:長遠來看,擔憂“聯招統考”影響澳門教育多元化的特色。
正方:
林發欽(澳門理工學院成人教育及特別計劃中心主任):
——“兩者之間沒有一個很密切的邏輯關係。相反我認為澳門本身就是一個考試制度比較統一的地方,並沒看到消滅其多元化。”
因為澳門的教育自由度比較高,就形成了澳門教育多元化的情形。澳門地區一直以來沒有統一的考試,我們的專業術語叫標杆化的教學評量系統。在非高等教育學界也在探討是否設立一個統一的畢業考試制度,也是我們大家所理解的會考制度的討論。長期以來,分歧比較大,沒有形成過一個共識。我認為教育多元化與聯招統考之間沒有一個很密切的邏輯關係,但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任何一個考試,任何一個標杆化的評量系統都有內在聯繫。在澳門來講,這個作用都是有限的。為什麼這麼講呢,比如說,我們的升學渠道是很多元化的,這個考試只是本地大學的一個考試,而不是一個會考統考。留澳升學的學生只占畢業學生的一半。按照這個邏輯,我們早就給內地臺灣香港的標杆性系統考試同一化了。要報考內地高校,就要通過全國開設的統一考試,我們並有沒有統一化。報考臺灣的考試,我們也沒有被臺灣統一化。我並不覺得聯考會對澳門的學校消滅了多元化。這種擔心可以理解,但沒有必要。二十幾年來,內地臺灣都在澳門有統一的考試,我們從來沒有因為這些考試使得澳門的自我個性消失。
張曙光(澳門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
——“所有中學按照原來的模式去教學,更不會要求中學改變教育計劃。”
四校“聯招考試”當然不會抹殺掉澳門教育的特色。一直以來,澳門教育是很多元化,選擇性很多,也各有特色。若四校實行“聯招考試”,各中學也可保留其教育特色。考試成績也僅只是一個參考成績,錄取辦法也是高校自主,更不會去排名。每間中學也會繼續按照原來的模式去教學,更不會要求各個中學要改變教育計劃。
黃彪(澳門海星中學校長):
——“統一考試不會沖淡教育多元色彩,關鍵在於各大高校分配學生是否合理。”
我覺得澳門教育特點就是多元化,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點,統一考試的話不會沖淡它的特色,問題在於統一考試之後怎樣分配。各大高校分配,篩選學生是否合理的問題更加值得考慮:是根據分數來篩選?還是結合其他能力?沒有統考的話,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報讀和就讀哪所高校,但四所學校一起考試,若高校選拔分配有失合理,這個責任就不是學生自負了,那就是四所學校聯考選拔的錯。
仇國平(澳門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教育多元化最大得益者是一些辦教育的人,或者是一些學校的管理層,提高教育素質與多元化不一定抵觸。”
一般都是有這個說法的,統考都是有這個擔心的。現時一半學生在外地大學, 或本地不打算加入聯招的學院升學, 聯招對他們影響不大。長遠看來可能會對中學的多元性有點影響, 但應該不至抹殺掉澳門教育的特色。很重要的問題是現階段澳門的教育素質和多元化教育是不是真正有抵觸。在我看來,澳門教育多元化最大得益者是一些辦教育的人,或者是一些學校的管理層,他們要怎麼做就可以怎麼做。政府給學校充分的自主權,讓學校可以發展自己的特色,但是老師並沒有得到自主權。老師聽校長講什麼就要做什麼,不然很容易被炒魷魚。就此層面說來,澳門教育的多元化並未與提高教育素質相抵觸。所以影響不大。
反方:
楊穎虹(澳門理工學院理事會顧問):
——“可能會有影響,但不是絕對性,關鍵在於如何操作。”
可能會有影響,但是沒有絕對性。這個就是考試內容的問題了,我們應該怎麼做。統考就是有它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可以把它引導到一個很彈性的系統,也可以引導到一個很封閉的系統。很多人說澳門是填鴨式的教育,那麼可以在形式上增添一些不是填鴨式的考試題目。就像香港的統考有口試的內容還有加入了一些通識的考試、面試等等。
黃家順(澳門本地大學生):
——“學生的特質難以通過統考發揮出來,從而沖淡了教育的多元化。”
現在報考大學都是學生因自己本身的情況報考適合自己的學校。但是若實行統考制度都是用同樣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的學生。統考的設計必然會遷就四所高校的平均水平,但是每個學生並不一定都是平均發展的。他有自己擅長的和不擅長的。這樣的話就會沖淡了學生特質,從而沖淡教育的多元性。
何少金(澳門中華教育會會長):
——“考試處理不好將會影響到澳門本地教育的多元化,希望各中學不要因為考試內容改教材。”
如果聯招統考處理得不好將會影響到我們一直以來的多元化。各中學不需要改教學內容,教的是什麼考試就考什麼,這樣就不會改變學校原來的特色。還有不論每一間學校教的是什麼,每個中學生都應掌握基本技能。聯考都需要考這些基本技能。千萬不要給什麼考試內容就編怎麼樣的教材。如果學校可以以自己的課程框架為主,政府推出的教材為輔,以全面發展學生目的來教學。大學招生也需要注重學生平時的各種能力,比如有沒有參與社會實踐,有沒有參與義工等。
3主持人:四校“聯招統考”會不會帶領澳門走向類似內地“高考”這樣的應試教育之路?
正方立場:“聯招統考”不會走向應試之路。
反方立場:擔憂“聯招統考”會走向應試之路。
正方:
張曙光(澳門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
——“這實際上是一個誤解,對於大學來講,‘聯招考試只是招收學生入學的一個參考,是眾多招生條件之一,但絕不是唯一條件。”
外界誤以為四校要走向類似"高考"模式,事實上"聯招考試"是截然不同於內地 "高考"的。我們不希望澳門教育去走高考這個"畸形制度"模式,反而是希望這個考試是相對中性、包含性比較強並能按照國際慣例和本澳特點專業化管理的考試,能反映出學生真實的知識水平和能力。
現今僅憑一個考試來定學生是否能夠考進大學這不是事實,更不是趨勢,未來的趨勢更應是“綜合考量”。對於大學來講,“聯招考試”只是招收學生入學的一個參考,是眾多招生條件之一,但絕不是唯一條件。各高校有自己的錄取自主權和錄取標準,而且沒有任何規定要四校按照統一的標準走。讓“聯招考試”成為一個考試服務,而不是“一考定終身”的應試,是當下本澳高等教育的發展潮流,同時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一個願景。
楊穎虹(澳門理工學院理事會顧問):
——“一旦有統考就會有導向,導向不好的話,整個社會和教學系統都會有不好的影響。不是看它是不是統考,而是看它具體怎樣執行。”
一旦有統考就會有導向。如果有統考,那麼我們整個中學的課程的大綱或者是教學目標都會有一個統合。大家都會教那些內容,都會有一種導向在裡面。如果導向不好的話,整個社會和教學系統就會有很不好的影響。坊間提出了很多問題,包括了一考定生死的問題。亦提出了另外一些意見,就像美國就可以一年多次考的,可以減低學生對這方面的擔心。除此之外,就是課程導向的問題,因為現在澳門每個學校的課程都不一樣,有的是考內地的課程,有的以臺灣的目標為主,有的是利用香港的教科書授課,另外還有一些英語的學校。在他們教材很不一樣的情況下,你應該有個考試的導向,那應該是怎麼樣把握呢?我們考什麼怎樣去決定呢?可能也不是說我們一家學校能夠解決的問題,這個需要整個社會達到一個共識。還需要考試委員會制定考試的形式和內容,他們會比較有壓力。如何建成委員會?如何整理思路?怎樣向社會各界諮詢?這個需要一個過程,是不是可以立刻上位呢?可能也不一定。
林發欽(澳門理工學院成人教育及特別計劃中心主任):
——“聯考是想要建立一個標杆化的評量系統,不是概念上的考試。面臨問題不要概念化,不要被慣性思維牽著走,要對具體的事物有具體的認知。”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一方面要對教育本身的理論與實踐有個真正的聯繫。一方面要充分瞭解澳門的社會現狀。比如說我們一提出聯考,很多人就把聯考跟死記硬背聯繫起來;跟學生們都是複製下來沒有個性化聯繫起來;跟其他地區都在進行改革考試對比起來。其實我們需要回歸到澳門的現實來看,我的理解是作為政府行政相關的主管部門還是專家學者,大家都清楚:沒有人想通過設立一個所謂的統一的標杆化的教學評鑒制度造成那種結果,我們都沒有這種意願。現在澳門不是考試制度松與緊的問題,而是從完全沒有一套標杆化的評量系統到嘗試樹立一個標杆化的評量系統。我理解到的是考試不是經濟學上的分散投資,考試是有另外一種思維。難道考十幾次試不是定終身了?假如某中學生他的綜合能力不行,你給他考10幾次,他還是不行。所以說這個考試造成的結果,我們一定要很深入來看,不要把問題概念化,給社會、一些媒體的慣性思維牽著走。這些例子顯示大家對每一個具體的問題都沒有一個具體的認知,只是很泛化地聊一些概念,這些意義就不大。所以我們來談要不要考試的事情,其實我們關注更多的是,作為一個統考,它對澳門所存在的教學、教育到底是有促進還是沒有促進,這個比較重要。
高錦輝(澳門培正中學校長):
——“如果澳門中學都向這個大學統一的考試看齊的話,變相就是一個應試。”
澳門學生最幸福的就是跟內地、香港和臺灣不一樣,應試氛圍不是太濃厚。澳門學生的優勢就是他們基本上每天都有很多活動,有機會去外面學習交流。短期三年,五年看不出“聯招統考”有什麼問題,雖然澳門學校沒有像香港和大陸那樣的會考、高考,但是澳門中學如果都向這個大學統一的考試看齊的話,變相就是一個應試。這就是大家要探討的問題。聯招裡面的制度和措施,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單純的看那分數,而是多一些看學生在中學時代的才能和特長,結合分數一起看,這樣可以把應試的教育淡化一點。如果給學校更多空間,學生競爭力可能會增強,學校有機會去培養學生的能力。但在某種程度上,有些學校被逼去保持和其他學校在水平上的差異。應試教育本身就不能成為學生能力和競爭力提高的體現。
何遠清(澳門中學生):
——“考試統一化,各中學考試大綱參照化,中學擔心排名落後,而不斷要求學生做題、測試,使聯考走向應試教育的路子。”
現在的中學畢業生要疲於應付各種各樣的考試,確實辛苦。把四個試變成一個試,表面看來是省時省力。然而,這省時省力的代價卻可能是帶來了應試教育。考試統一化,各個中學、老師都參照這個統一大綱學習。很多中學學校會擔心聯考成績落後,而不斷加大學生的做題、測試的強度。在這種情況下,很難保障其避免走上應試化的路子。
黃彪(海星中學校長):
——“要看具體如何分配學生。因為四所聯招學校招學生的標準各中學並不明確,因此無法下定論。”
四所聯招學校招學生的標準並不明確。統考之後如何分配學位,是通過分數來分進什麼學校或是什麼系,有這個標準才能知道排名。沒有公佈標準的話,我們中學也不知道是怎樣的一個排名。所以說一定要做過之後才會有一個反應,瞭解了怎樣的考法之後,學校才會做一些改變。你說會不會像高考那樣變成一種應試教育,那麼要看你這個統考的分配方式是怎麼樣。高考是看分數高不高來分配,澳門的統考是不是按照分數高來進理工或者澳大呢,如果不是以分數做標準那又是以什麼作為一個標準呢?分數來定就會有一個排名。問題在於如果其他三所學校不收你,我收你是不是顯得我這所學校更低一點。
仇國平(澳門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現在澳門的中學教育其實已經是應試教育,學生就是為了升班而應付考試。”
現在澳門的中學教育其實已經是應試教育,學生就是為了升班而應付考試, 學校透過考試決定誰能升班, 誰獲學校保送免試升讀大學。我是來自香港的,香港和臺灣,大陸一樣都有公辦的類似“高考”的統考,我知道這個高考有各種各樣的不好,但是至少它可以成為一個測量工具。全世界教育比較好的地區,都會有一些統考。通過統考,這個城市裡面的各個學校可以選擇自己需要的學生水平,也可以去評價這個學校的管理做得怎麼樣。
何少金(澳門中華教育會會長):
——“考試內容需要增加考核各方面能力的比重,避免高分低能的現象。”
我認為,學校教了學生知識就需要通過這些知識來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問題,這個能力的運用是最重要的。有句話說:高分低能,就是一些學生成績很好都是100分,不過連一些基本的交際能力都沒有,基本的一些動手能力都沒有。所以我覺得聯招考試的範圍、內容都需要增加這方面的比重。還有一點就是千萬不要標簽化,現在整個澳門都沒有一個統一的考試,有一些人會對聯招比較擔心。比如考試後哪些學生能進哪所學校,有些人就會標簽化這些學校,比如哪些學校是好學校,哪些是次等一些的學校。我覺得高等學校的管理者就需要淡化一下這些標簽的作用。
黃家順(澳門大學生):
——“怕統考最後只研究如何考高分而忽略了教育本來求知識的意義。”
統考長遠說來可能會有個弊端,會不會使各校老師都以能考好統考,而針對統考怎樣能考高分、忽略了教育本來是求知識的意義。怕是可能會出現只能考高分的木板,其他什麼都沒有提高。
4主持人:您認為“四校聯招統考”能否提升澳門的教育素質?
正方立場:“聯招統考”會提升澳門的教育素質。
反方立場:“聯招統考”很難提升澳門的教育素質。
正方:
何嘉政(澳門中學生):
——“不論是從個人來說,還是中學學校來說,都會迫使他們進步。”
長遠說來是可以提升本地的教育素質。因為每個中學會因為怕擔心排名落後而認真教學。一旦有了統一的測量體系,每個人也都會迫使自己提升自己綜合水平。這樣的話,不論是從學校層面,還是個人層面都會迫使本地人認真學習。這樣長久看來是可以提升澳門本地的教育素質的。
反方:
黃彪(海星中學校長):
——“不能光靠統考來提升教育素質,要從觀念上改變他們的思想。”
能不能提高競爭力那要從一個基本的角度來著手,我覺得澳門的年輕人現在是生活在一個比較幸福的地方,每年都有錢發給他們,而且工作機會也很大。高中畢業加入博彩業工作生活也會不錯。他們沒有考慮過以後博彩業蕭條了他們的競爭力就大大降低了。所以說為學生著想的話,要從觀念上改變他們的思想。不是光靠一個統考就能提升他們的競爭力。
仇國平(澳門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大學沒有考慮聯招怎樣去提高中學的教育素質。他們主要考慮的是方便行政上的效果。”
現階段來看,大學沒有考慮聯招怎樣去提高中學的教育素質。他們主要考慮的是方便行政上的效果。能否提升澳門的教育素質,關鍵是看其能否妥善處理考試的問題。主要是一些技術上的問題,比如知情權和透明度。考試內容也很關鍵,像如今準備推行的考試科目僅僅只有語文、數學、英語、葡文是遠遠不夠的。這些是考不到獨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批判能力等等的。
5主持人:四校聯考具體要如何實行,您有何建議?
張曙光(澳門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
——“希望有資源投入,彌補機制的鬆懈。最好能參考‘美國ETS的路子。”
我希望有機構願意去做一些事情彌補機制上的鬆懈:如:與四大高校溝通,與各中學溝通,保證考試的公平透明。另外我覺得我們應該走“美國ETS”的路子,把聯考的機會增多。念到高中第6年,每一個月都有參加“聯考”單科考試的機會,大學根據最好的一次成績作為錄取參考。
仇國平(澳門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選拔學生權力下放,考試內容多元化,制度透明、嚴謹。”
我認為高校選拔學生要把權力下放給各專業的老師,由各專業的老師負責篩選需要什麼樣的學生。考試內容要配合大學的學術要求,即除了中英數理等學科外, 還要考核批判思維, 應用能力,資料及數據處理能力,常識、通識等.更重要的是考試要有嚴謹的評分方法及標準。閱卷員要有足夠的經驗及培訓。
時事辯論
高錦輝(澳門培正中學校長):
——“英語科目成績可以直接參考國際上的英語考試成績如託福、雅思。”
說實話,英語考不考沒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在有國際上很多英語考試,例如託福,雅思,這些考試分數可以具有參考價值,還有其他一些國際考試成績如SAT,這些能不能作為進入澳門的大學一個標準呢?
何少金(澳門中華教育會會長):
——“考試次數可增加,主要考基本知識,制度在推行的時候要廣泛聽取意見。”
我建議,各個考試不要只有一次,且最好可多考幾次,這樣學生就有很多的機會了。當然很多學校招生的時間不同,希望可以在學校招生之前有多一點的時間準備這些考試。
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考察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各個方面的能力最為重要。還有很多問題,我們都需要注意。聯考政府要推出的時候,一定要廣泛地諮詢,傾聽各個的意見,比如要聽各個校長、畢業班的老師、學生、家長、還有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
甄美娟(澳門旅遊學院副院長):
——“旅遊學院還是會繼續採用英語面試選拔的制度。”
四所高校有各自的選拔制度和方式去錄取學生。旅遊學院自1995年成立以來,學生人數每年在穩步增長,而且已建立了一套招生和選拔的制度,一直以來採用要求考生參加筆試和英語面試來擇優錄取學生;若將來實行四校聯合招生考試,旅遊學院還是會繼續採用英語面試的選拔制度。
林發欽(澳門理工學院成人教育及特別計劃中心主任):
——“考試的內容既要符合澳門中學生的課程設計又要滿足大學培養人才的要求。”
從兩個維度具體去做。聯考是不是要完全根據澳門中學的畢業生水平做下去,我覺得大可不必,第一方面,設計考試題目的前提必須先瞭解澳門中學畢業生現在的基本知識,在某一些程度上考試的深度和廣度要儘量符合現在澳門的課程標準,要符合澳門高中畢業生的基本學歷要求。我們要思考,這個考試應該是一個統考不是一個會考。它是一個大學選拔考試,除了符合澳門畢業生的情況以外,還要從大學培養人才,從將來需要什麼人才的角度去考學生,另外一個維度來說,將來希望從這些畢業生中選拔一些怎樣的學生符合培養人才的最基本的一個要求。所以我覺得這兩個維度是很有趣的,它就是核心。將來這個題目出來效果好不好,能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就看這兩方面融合協調的程度到哪裡。如果一方面能滿足符合現有的課程標準情況,這個考試就不會在學生和老師中造成太大的壓力。但是如果只是滿足於此,而沒有滿足大學本身的需求,沒有考慮大學主題的這個角度,就滿足不了大學選拔人才的要求,因而,在四校聯考實施中,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必須要有一個互動。
討論“四校聯招”這一制度是否可行?受訪者中大多數都持以一種樂觀積極的態度,如澳門中華教育會會長何少金認為:四校聯考不僅可以減少學生的壓力,還可以為家長省錢,更可以優化高中教學課程;澳門理工學院成人教育及特別計劃中心主任林發欽指出,澳門現在需要的是從完全沒有一套標杆化的評量系統到嘗試樹立一個標杆化的評量系統。而對於其利弊的探討皆是基於操作妥善與否,如理工學院理事會顧問楊穎虹就說,一旦有統考就會有導向,導向不好的話,整個社會和教學系統都會有不好的影響。不是看它是不是統考,而是看它具體怎樣執行;海星中學校長黃彪所擔憂,問題在於統一考試之後各大高校如何分配,篩選學生是否合理。因此四大高校有必要也有義務把聯招統考具體操作:如何篩選學生,如何分配學生,如何考核等等問題拿出來與社會各界人士一起討論,廣泛收取意見。
“四校聯招”的利,皆是在於對於這一制度的操作成功之上,諸如減輕學生的壓力、提升澳門整體教育素質、培養全面發展人才。但是四校聯招的弊,同樣都是來自對於這一制度把握不住的擔憂。若是操作不好,澳門本地教育的多元化會否受其影響?澳門教育會否因而走上應試教育之路?澳門整體教育素質能否得到提升?等等一系列憂患後果。可見,“聯招制度”能否最終避其不良後果,把其優勢發揮到最大,關鍵還在於“聯招統考”具體如何去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