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渝水区始终把促农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依托与市同城优势,大力培育蔬菜园艺、生态种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主导产业,推动农民收入连攀新高。今年上半年,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30元,同比15%。
该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稳定粮棉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突出抓好10万亩新余蜜橘、10万亩高产油茶、3万亩铁观音茶叶等特色主导产业。特别是为扶持新余蜜橘产业发展,先后制定了长远规划、实施意见和管理规程,并规划建设了七里山、蒙山、罗坊等3个万亩蜜橘基地。目前,新余蜜橘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预计总产量可达8万吨;积极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创建了一批蔬菜、葡萄、花卉苗木等专业村,其中界水联盟有机蔬菜已成为全市人民的“抢手菜”,供不应求,罗坊莲藕、鹄山大蒜、南安香瓜、珠珊食用菌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把发展生态养殖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积极适应城乡居民对畜禽产品的品质要求,创新生态发展模式,改变农村畜禽庭院养殖习惯,积极引导发展规模养殖小区,推动畜牧养殖向专业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区能繁母猪存栏达3.86万头,生猪出栏27.25万头,牛出栏2.17万头,肉类总产2.82万吨,禽蛋产量 2480吨。此外,该区还倾力包装百丈峰旅游品牌项目,指导当地农民建设具有独特风味的农家饭店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观光景点,打造一批民俗风情浓厚、传统文化深厚的特色节目,吸引城市居民休闲、度假、观光。
与此同时,该区还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强与市城需型农业发展规划的衔接,强化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民企业家和农村经济人队伍,不断增强农民驾驭特色农业的能力。今年上半年,该区新增省、市农业龙头企业5家,各类专业合作社74家,总数分别达63 家和326家,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
(来源: 中国畜牧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