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梅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尝试,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操作性强、轻松又高效的作文教学与批改的新路子。
一、采取的措施
1.写作提前布置,课内限时完成
提前两三天布置好写作的内容及要求,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组织素材。要求学生先写出自己构思的作文,然后再查找相关的作文资料借鉴。别人的佳语、好的开头结尾、精巧的构思、新颖的观点等,可采取仿写或引用的形式,但引用不能太多,且要恰当、贴切。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不会老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笔者要求学生课前把反复借鉴修改的作文打好腹稿,再限时一节课,让学生把早已背过的作文快速写在作文本上,由于早有准备,学生一般半小时左右即可完成写作。
2.师生共同批改
(1)学生自批和互批。在写作课前,笔者就让学生构思好自己作文的评语。课堂作文写完后,学生立刻用红笔认真修改并写出自评,即写出自己的优缺点及努力方向。再让学生依据明确的批改标准,迅速和前后位已完成的同学交换互批。让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去发觉同学作文的亮点,在好的词语、句子下面打上圈号,同时还要指出好在哪里;其次找出不足,圈出错别字,找出病句,可以为同学改,也可以留给本人去改。不允许只在文末写上评语和等级,更不允许文中无半点批改痕迹等不负责任的现象出现。一本作文,至少要有自评和三个他评,即自己至少也要给三人写评语和分数,剩余的时间可以自由欣赏他人的作文,而不必一定要写评语。由于趁热打铁,学生情绪高涨,迫切想知道其他同学写什么内容,怎样写作,所以学生互批的积极性很高。
(2)教师简批和详批。学生交上作文后,教师尽量在一两天内批阅完所有学生的作文。此时的批阅,只起查漏补缺的作用。如果其他同学的批语已经很不错了,只需写上简批,再在题目处写上等级即可;只有学生没发现或没提及的问题,教师才有必要详细点评补充。这样,教师没必要非得挖空心思给每个学生写上评语,要减轻心理压力,让批阅变苦为乐。同时,不管是简批还是详批,对学生来言,积极性并没有受到打击,教师的一个等级已经对他的作文作出了评价,众多同学的评语让他多了反思和提升的空间。
3.学生参与讲评
教师批阅完后,不必非等到下一次作文课才评,应趁热打铁,趁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时找一节课立刻讲评。由于刚批阅过去,学生感受还很深刻,一节课的讲评就可以是师生共同参与,而不仅仅教师唱独角戏了。这样写作课时安排还是2课时(写作、讲评各一课时,只不过不连在一起),却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取得的成效
第一,学生的自批和互批消除了教师的畏难情绪,大大减轻了语文教师的负担,使他们少做了很多重复的无效劳动。
第二,大大缩短了作文批改的周期。以往一次大作文收上来,两个班的作文,教师最快也要两个星期才能反馈下去,这么长时间才批改完的作文,学生早已没有了新鲜感,更无修改的兴趣了。学生作文的长处得不到肯定,文中的错误、问题依然存在,因此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而用集体评改的方法,最多一周即可將作文反馈给学生,学生写作的新鲜感依然存在,兴趣也高。
第三,学生课下积极阅读作文已蔚然成风,节假日买作文资料或借阅作文的自发性也越来越高,作文资料得到了充分运用。学生的阅读面越来越广,优美词汇、名言佳句越积越多,观点越来越新颖深刻,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提升。
第四,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在品评他人文章时,基本能比较全面地说出一篇文章的优劣,相应地评出等级,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第五,由于经常训练,学生对于各类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基本能做到心中有数,写文章时在选材、立意、表达方面的偏差明显减少了。
三、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为了预防学生没打腹稿,没有将素材融合成自己的东西,只想在写作课上抄袭的现象,教师必须规定课本、积累本、字词典等工具一概不允许使用,还必须像考试那样严格监督学生。
第二,如果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写不完作文,那只能证明学生准备不充分。对下课时还没用红笔写自评的同学,要求其立刻到办公室写完。班空还写不完的,要求其将作文本放在办公室,下节课空继续写,直到写完为止。
第三,不管自评还是他评,都要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初一可由教师拟定标准,初二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灵活制订,初三要参照中考的标准。
第四,一定要鼓励学生公平、公正批改,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忠言逆耳利于行”,教育学生不能因怕得罪人而只说优点,更不能借机攻击报复他人。
第五、评改人必须写上自己的姓名,责任到人,让师生心中有数。评改人还应亲自把评改好的作文交到作者手中,然后作者在批语后面写上对批语的认识,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找批改者探讨,把应该改正的改正过来。
第六,教师手头资料有限,但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凡是发现作文中动脑少,自己的语言没超过一半,甚至整篇搬用他人文章的现象,一经核实,学生除要做书面检讨外,还应限期重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