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策略

2013-04-29 23:18:37甘小梅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儿童农村学校

甘小梅

家庭教育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政府、社会和学校等相关部门出台诸多政策措施对留守儿童进行人文关怀和物质帮助,这些都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发展。但是,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误区

1、思想观念上的误区。在“外出挣钱”和“在家陪伴孩子”的选择中、在“不回家节约费用”和“回家探望孩子”的选择中、在“把孩子放在老家上学羁绊少”和“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耽误挣钱”的选择中,父母们更倾向于前者。

2、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能否成才更多依靠其天资及其领悟能力,父母或环境等影响不大。天资聪明勤奋,父母不在身边同样学习好;反之,自己文化知识有限,在其身边也对其学业帮助不大。

3、成才观的误区。相当多的家长只关心孩子成绩,成绩好就是有出息的孩子,成绩不好就是“不乖”的孩子。至于习惯、个性、情感、价值观等人格和心理健康方面,有的家长不关心这些对孩子“成才”的重要性,更不知如何进行培养。

4、教育依赖的误区。一些父母认为,学校和老师是教育的专业机构,有能力、有责任教好自己的孩子。自己文化素质低,实在不能教好孩子;自己拿钱把孩子送到学校里了,学校就应该负起全部责任,否则就是学校和老师的失职。

二、提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改变家庭教育思想观。

1、“养育孩子”更是一种精神享受,也是一笔长期储蓄。家长们应该意识到:长远来看,“养育孩子”、“发家致富”和“自我发展”同样重要,并适当向“养育孩子”倾斜才是明智决策。在满足家庭基本物质需要的前提下,农村父母们应本着孩子优先的理念,适当牺牲经济利益,做好外出务工和教育孩子的规划。原则上,夫妻双方应尽量想法与孩子在一起,不制造“留守儿童”,这是“上策”。实在不能兼顾时,夫妻中至少一人应作出“牺牲”:在家任“全职太太”或在家附近务工以方便照顾孩子。即使是夫妻均远离孩子的情况下,父母也应不吝惜费用和时间,通过电话、手机、网络等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保持与孩子的思想接触,使孩子心灵不再孤单,享受到一定的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每年的节假日,尽量多回家探望孩子,或是接孩子到身边小住,密切亲子关系。夫妻在和孩子分离期间,应委托得力的、可信的代理监护人,在物质和精神上大方给予代理监护人,使其乐意负责地照顾教育自己的孩子,尽量减少孩子远离父母的心理创伤。

2、树立“全面发展”的成才观和教育观。随着教育的发展,传统的以学习成绩和升学为唯一指标评价学生发展好坏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已经落伍,孩子身体和心理、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才是科学的、素质教育的成才观。学习成绩仅是“认知”的一个领域而已,是非常狭隘的成才观。情感、个性、价值观等人格因素的健康发展才是孩子“成才”的要意,其发展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基础。

农村父母由于文化基础较差,自己成长所受的家庭教育也不太好,因而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往往比较落后。通过多种途径,留守儿童父母及其代理监护人应形成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以及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是独立的、有独特思想和个性的、不成熟的、有发展可塑性的个体。对孩子应宽容不苛求,允许犯错误,不姑息错误,耐心教育引导。尊重、相信孩子,和孩子平等交流,不粗暴、专制、冷漠地对待孩子。

(二)形成科学的家教理念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文化基础教育。严格说来,良好的家教理念不应在孩子出生以后才去学习或实施,而应在每个男女还未为人父母时就开始进行培养。良好的文化基础教育为科学的家教理念的形成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国家应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早日实施农村十二年义务教育,加大发展农村教育的力度,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们的文化素养和教育素养。

2、形成倾注关爱的教育集体。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

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建立并完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保障机制。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導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其次,加强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再次,地方政府部门要努力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加强监管直至取消学校周围那些接待未成年人的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给儿童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猜你喜欢
儿童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六一儿童
奇妙学校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赞农村“五老”
中国火炬(2011年5期)2011-07-25 10:27:55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