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
作业是学生锻炼自己学习能力和发展自我个性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达到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然而,传统的作业发展模式注重与课文知识的接轨,偏离了生活发展的实际,导致学生在写作业时,往往觉得只是在重复课本上的知识。因此,教师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传统作业设计中的弊端
传统的作业模式具有乏味性、封闭性的特征,并且作业内容偏向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导致很多学生在知识的重复、套用中失去了学习兴趣,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传统的作业设计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弊端:第一,片面重视作业训练。教师仅仅重视课本上的作业训练,认为作业量决定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外拓展训练。第二,片面重视作业正确率。为了保证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教师经常规定答题的方式、步骤,导致所有学生的答案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第三,片面注重统一训练。由于每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存在着差异。然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忽视了学生这一实际情况,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业,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模式
1、注重作业的趣味性。由于传统作业模式是课本内容的延续,具有封闭性的特征。这种作业模式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中。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必须注意将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其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巩固知识。第一,教师应将作业训练、技能培养与游戏、操作等实际活动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让学生从课本知识中解脱出来,实现作业从单一模式向多样化模式的发展。将听、说、画等形式应用于作业设计中,使作业中充满趣味性,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两小儿辨日》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分成小组,分别代表两个小孩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这一新的学习形式,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本内容。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把握学生的这一发展特点,采用新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教师注重让学生从大量的习题中巩固所学知识。然而,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在布置时,采用“一刀切”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根据学生间发展的差异,为学生提供多项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作业题目。这样方式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特长,达到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作业中来。
例如:学习《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设计题目:以列表的形式,写出你所知道的春节习俗,并简要概括其特点;选择一个春节节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节日特点;搜集不同地区过春节时的不同习俗等等,这些作业题目可以满足不同阶层学生的学习要求。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挖掘学生在民俗中不同角度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注重设计的可操作性。现阶段,作业设计已经不再局限于写的形式,相反,更加重视作业的可操作性。它不仅可以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要,还可以通过多样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作业的操作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验证课文内容。例如:学习完《各具特色的民居》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画出这些名居的样子,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第二,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语文课文知识具有多样性和实用性的特征,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学习完《养花》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养一盆花,并写下养花心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现阶段,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一,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充分抓住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从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第二,研究性的作业形式。首先应将学生从课本习题中解放出来,加强课本知识、课外知识以及实際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学完《梅花魂》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搜集关于梅花的诗歌、文章、音乐、图片等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语文的教学形式多样,且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打破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从课本中解放出来,采用趣味性、多样性的设计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作业设计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