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贞娴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是主阵地,课堂教学是重头戏,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创新课堂教学。如今,不论是“洋思”,还是“杜郎口”;不管是“上海建平模式”,还是“广州白云区模式”,很多语文教师都学习了,可学来学去,收效甚微。因为全盘照搬是行不通的,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吸收。根据个人的学习经验,我对初中语文创新课堂进行了探究,下面说说我的点滴体会。
一、导入课文要创新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最佳时刻。为此,根据不同的课文,我适当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春》时,我采用的是“诗歌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五幅美丽如诗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犹如就在眼前;教《空城计》时,我采用的是“故事说起来”,诸葛亮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的鲜明形象把学生“吸”住了;教《回忆我的母亲》时,我采用的是“音乐响起来”,一首阎维文的《母亲》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母爱是那样无微不至,那样无私伟大;教《安塞腰鼓》时,我采用的是“舞蹈跳起来”,师生共舞,豪迈粗犷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也感受到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教《故乡》时,我采用的是“相声演起来”,由学生模拟表演,再现当时情景,学生很容易认识到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下农民破产、生活痛苦的现实,以及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二、教学关系要创新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伙伴关系,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形成人际关系的某些品质。”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只有在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师生才会彼此尊重,互敬互爱,相互促进,教学相长。这就是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平等就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共同成长。具体来说,平等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学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要勇于“蹲”下去,只有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会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拓展思维。我经常走下讲台,站到学生中间去,用尊重和信任的态度,用民主和赞赏的行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教学中,给学生尽可能多自由支配的权利,尽可能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尽可能多自我探索的锻炼。也就是说,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
三、教学模式要创新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学任务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产生爱学、乐学的情感,学生才能自觉地、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1.师生对话。在抛出问题前,首先分好小组。我有时安排一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有时安排几个小组同时讨论多个问题,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组员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整合归纳。简单的问题就在小组内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就整理出来,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共同解决。
2.生生对话。生生对话是学习主体之间的合作,这个时候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如朗读课文或讲故事时,生生互读,生生互讲,生生互评,人人参与;理解课文时,我总是由单数的小组提出问题,双数的小组来回答,反之亦行。学生实在无法解决某一个问题时,我才站出来引导、点拨,帮助学生。
这样,“完全地自主,主动地探究,适时地合作”,学生不但有机会展示自我,发展个性,还有机会与他人共同探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补充。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从而真正地学习。
四、设计问题要创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存在着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各方面的差异,这就要求对不同的学生要施以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我们要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不搞平均发展和“填平补齐”,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同的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和练习,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等,都不能千篇一律。我常设计一些基本问题给基础稍差的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得到保护,并掌握知识;设计一些有难度的问题给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吃饱吃好”,同时充分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