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2013-04-29 19:08白丽洁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孔乙己题目

白丽洁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发现,班上的很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从众心理,他们内心深处都迫切希望能与大家的想法一致,生怕与其他同学的想法产生矛盾,所以不敢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种心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非常迫切的。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紧扣题目质疑

众所周知,题目是对一篇文章的高度概括,通过题目可以简单地了解一篇文章的精髓。但是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很少关注到文章的题目,甚至根本不看题目。这样往往会导致部分学生对课文产生错误的理解。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首先看清楚题目,并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

对于不同类型、不同文体的文章,学生要养成看到题目自觉质疑的习惯。拿记叙文来说,很多记叙文的题目都是以事物或者人物进行命题的。以人物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疑问:这个人的姓名是什么?这个人有什么特征?作者具体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该人物的?作者具体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刻画这个人物的?等等。具体到《孔乙己》这篇课文,在教学时,我就从标题入手,提出了下面的问题:孔乙己的姓是什么?名又是什么?“孔乙己”是他的原名吗?通过提出问题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积极开动脑筋从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经常对题目进行示范质疑,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模仿教师的做法,在无形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质疑水平。

二、紧扣内容质疑

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要想具体理解课文,还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把握。所以,在具体执教某篇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例如,在执教《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我说道:“通过对《天上的街市》这篇文章的初步了解,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请大胆说出你们的想法。”问题抛出之后,学生们议论纷纷,很快有的学生就说:“天上难道真的会有街市吗?郭沫若为什么会从街灯联想到明星呢?”有的说:“郭沫若为什么说天空是飘渺的?既然他认为天空是飘渺的,为什么又会用到‘定然有、‘定然是以及‘定然能够这样的词汇呢?”有的说:“为什么郭沫若会在《天上的街市》一文中用‘一朵来形容流星,而不用‘一颗来形容呢?”……学生从各个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质疑。这样的质疑,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经常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课文,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紧扣关键词质疑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而对于这些课文的理解,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对文中的关键词进行理解,抓住这些关键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例如,在教学《社戏》时,课文中有一句话:“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中有两个关键词:“好豆”和“好戏”。我把这两个关键词单独提出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思索这两个关键词,并提出质疑。在全体学生的积极讨论下,有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社戏并不好看,豆并不好吃,而‘我却认为那是‘我一辈子看过的最好的戏,吃过的最好的豆呢?”这个疑问又激发了学生的又一番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再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针对这句话中所呈现的矛盾,我拎出了两个关键词:“大约”和“的确”。为什么鲁迅这样写?用意是什么?通过质疑,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小说主题的深刻性和人物刻画的形象性。

通过这样多次抓关键词质疑示范,学生在无形中慢慢养成了抓关键词质疑的习惯,培养了他们的质疑能力。

除了上述培养初中生质疑能力的教学手段外,还可以通过文章的写作背景、中心事件、空白处等培养初中生的质疑能力。由于篇幅有限,在此就不过多赘述。希望本文的写作可以给广大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带来启发,不断培养初中生的质疑能力,促进初中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孔乙己题目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孔乙己(下)
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