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摘要:该文概述了夏季肉鸭饲养管理措施,供参考。
关键词:肉鸭;饲养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8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9-0061-01
夏秋气候炎热,在一些舍饲养鸭地区的养殖场、养殖户中,经常发生鸭只中暑和热应激而导致肉鸭昏厥的现象。鸭没有汗腺,丰厚羽毛覆盖鸭体,散热受到限制;气温超过等温区时,在防暑降温条件差的情况下,造成鸭只体温居高不下;高温,高湿的饲养环境还不易于鸭粪分解;鸭舍氨气等有害气体含量过高,严重危害鸭的健康和生长。同时高温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和繁殖,诱发多种疾病。因此,在炎热的夏季,为使肉鸭正常健康生长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防暑降温
鸭只饲养密度以6~10只/m2为宜,舍内温度不应超过26 ℃,保持舍内通风透气,在地面撒1cm厚的细沙。舍外运动场地搭凉棚,遮蔽太阳。天气炎热时,向鸭舍周围地面喷洒自来水降温,用冷水向鸭身喷细雾。
2 精养雏鸭
出壳1 d后的雏鸭,先饮水后开食,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给雏鸭饮用。或用葡萄糖盐水给雏鸭饮用。潮水后用切细的鲜嫩菜叶放在手上诱食,有多数雏鸭争食即可开食。开食后,先调教饮水,再将菜叶分次均匀撒在塑料布上任其采食,每隔2 h左右喂1次。经1.5~2 d鸭能吃到7成饱时,再适量在青菜中拌入小米饭或浸酥的碎米。从第3天开始,改用料槽喂料,日喂4~5次。6~10日龄雏鸭,日喂6~8次,其中晚上喂2次。日粮中米饭占20%~30%,青料占70%~80%。1~20日龄将米饭逐渐改为碎米,日喂6次,其中晚上喂2次,并在白天适当进行放牧。30日龄时可喂干料,每次喂料量均以9成饱为准,同时尽量让雏鸭饮水。
3 调整饲料配方,保证鸭营养需要
由于鸭的采食量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所以应配制夏秋高温时节用的不同生长阶段的肉鸭日粮,以保证鸭雏每日的营养摄取量。
3.1 保持饲料的新鲜
在高温、高湿期间,自配饲料或购入的饲料放置(下转第 64 页)
(上接第 62 页)
过久或饲喂时在料槽中放置时间过长均会引饲料发酵变质,甚至出霉变。因而每次配料或购买饲料时,以1周左右用光为宜,保证饲料新鲜。在饲现喂时应少量多次,采用湿拌粉料更应少喂勤添。
3.2 提高矿物质与维生素的添加量
由于鸭采食下降,要保证肉鸭各种矿物质与维生素营养成分摄入量不变,应适当提高其日粮中的含量。夏季鸭体排泄Na、K增加,由于喘息血浆中CO2 浓度下降,有可能出现呼吸性中毒,因此,在日粮中或饮水中补加额外的Na、K及在饮水中补加碳酸盐均有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夏季高温时节,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易被氧化,且高温等因素易造成鸭产生应激,不仅降低鸭机体维生素C合成能力,同时鸭对等营养物质的要求量相对提高,所以高温时节每千克饲料中应另加维生素C 50~200 mg。
3.3 采用抗应激药物添加剂
针对鸭体高温下所表现的生理变化,使用水杨酸钠(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鸭的体温,使用藿香、刺五加、薄荷等中草药制剂可增加免疫,祛湿助消化达到抗应激效果。
4 搞好环境防控、防止鸭发生热应激
4.1 保持鸭舍清洁、干燥、通风
增加鸭舍打扫次数,缩短鸭粪在舍内蓄时间,防止高温下粪便发酵产气带来的危害。饮水槽尽量放置在鸭舍的四周,不要让鸭饮水时将水洒向四周,更不要让鸭在饮水槽中嬉水。
4.2 减少饲养密度
适量减少饲养数量和增加鸭舍中水槽、食槽的数量,避免因食槽的不足造成鸭子争食,拥挤而导致个体产热量的上升。
4.3 搞好鸭舍通风换气、加快鸭体散热
保证鸭舍四周敞开,使鸭舍内有空气对流作用,加大通风量。夜间也应加强通风,使鸭在夜间能恢复体能,缓解白天酷暑抗应激的影响。避免干扰鸭群,使鸭群的活动量降低到最低的限度,减少鸭体热的增加。
4.4 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鸭舍内定期消毒,防止鸭因有害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造成抵抗力下降,防止苍蝇、蚊子孳生,使鸭免受虫害干扰,增加鸭群的抗毒应激能力。
合理的消毒制度是预防鸭疾病传播的有效措施,鸭场的消毒 ,主要包括饲养人员消毒,鸭舍消毒及饲养用具的消毒。
4.4.1 人员消毒 所进入生产区的人员,一律换上工作服后再进入生产区,在生产区穿戴的工作服、鞋、帽子等不得穿出生产区,工作服应到每周清洗,消毒1次。
4.4.2 鸭舍消毒 鸭舍的消毒有很多方法,如熏蒸、喷雾、喷刷、火焰喷烧等,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在消毒前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扫与冲刷,以增强消毒效果。
4.4.3 饲养工具的消毒 出入鸭场的蛋箱、笼具、饲槽、水槽 、出雏盘及运输车辆等,必须先洗刷干净,凉干或晒干后,放到密闭的房间内用福尔马林等熏蒸5~10 h,药量与熏蒸种蛋的用量相同。饲养工具用5%新鲜石灰水消毒 ,运动场地用1%漂白粉溶液消毒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