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河南全省遭灾,秋粮完全绝收。国民政府驻河南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副司令长官汤恩伯,仍强征军粮,几乎掠走了农民所有的收获。农民手中没有丁点儿余粮,不到年底,已有大批村民饿死。而活着的人们,也踏上了逃荒要饭的漫漫征途。此时,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做什么呢?
1942年的蒋介石:斥报灾者“胡造谣言”
1942年,在河南大面积受灾和饿死人的情况下,政府向这个地区所征的实物税和军粮任务都未曾改变。甚至在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的报灾电里看到“赤地千里”“哀鸿遍地”“嗷嗷待哺”等词汇时,蒋介石认为这是谎报滥调,并且严令河南的征实不能缓免。
关于“蒋介石大骂报灾者”一事,蒋介石的结拜兄弟冯玉祥,在其回忆录《我所认识的蒋介石》里进行了生动记载。
冯玉祥回忆说,当时,河南大旱,饿死人无数,就在这样惨痛之下,蒋介石还叫河南征粮。那位河南省主席实在没有办法,大胆地向蒋介石说:“旱灾太厉害。”蒋介石把桌子一拍,就大骂起来说:“一点廉耻都没有,一点人格都没有,就是胡造谣言。我知道河南全省都是很好的收成,而你偏说有旱灾!”无人格长、无人格短地骂了一个钟头。
1942年的宋美龄:要求解雇报道灾情的记者
1942年,蒋介石与他的参谋长、美国人史迪威发生矛盾,在黄山官邸吵嘴。
眼看蒋介石与史迪威就要不欢而散,宋美龄笑着说:“将军,都是老朋友了,犯不着这样怄气。要是将军能赏光到我的松厅别墅去坐一坐,将会喝到可口的咖啡!”
史迪威中将当时被誉为“美国军队中最有才华的军团指挥官”。他对中国很了解,所以被选派为蒋介石的盟军联合参谋部参谋长和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赴华工作不久,史迪威就视蒋介石为“一个无知、专横、顽固不化的人”。他在朋友中间轻蔑地称蒋介石为“花生米”。由于国民党一再战败,史迪威认为“治疗中国顽症的药方就在于除掉蒋介石”。二人关系如此僵持,作为美国通的宋美龄,不得不居间调停。1942年4月,在缅甸战场上,宋美龄还拉着两人合影。这张照片作为重要史料,被广泛传播。
1942年11月,宋美龄以治病为名飞往美国。在美国半年多的时间里,她充当了国民政府外交特使的角色,为蒋介石集团争取了更多的国际援助。而河南的灾情,为她的访问增添了不光彩的一笔。
访问期间,美国《时代》周刊刊发了河南大饥荒的报道,宋美龄看到这篇英文报道后十分恼火,竟然要求《时代》周刊的发行人把在河南采访的记者白修德解职。而且,宋美龄还在美国国会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表达对印度饥荒的同情。更为讽刺的是,她当时的身份是印度灾荒救灾委员会主任。
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国民党军队迅速溃败
河南大饥荒,蒋介石对国民的不负责任,使国民政府在河南很多地方尽失民心,不少河南百姓视国民党部队为比日寇还要邪恶的敌人。1942年之后的两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受到重创之后,孤注一掷,发动了意欲打通平汉线的“一号作战”,建成连接中国南北的陆地大走廊。历时38天的战斗中,5万日军击垮了拥有40万兵力的国民党军队,占领了豫中30多个县城。尽管中国军队中有不少爱国官兵浴血奋战,洛阳保卫战等战役也打得异常顽强,但由于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国民党军队迅速溃败。
当国民党部队向豫西撤退时,豫西山地的农民举着猎枪、菜刀、铁耙,到处截击这些散兵游勇,后来整连整连地缴获他们的枪支、弹药、高射炮、无线电台,甚至枪杀。参加中原会战的几支主要部队在战后总结中都提出了这个问题。
汤恩伯顺势将中原会战失败的罪责归于河南老百姓,诬蔑河南民众都是汉奸,贴出标语,准备实行屠杀。1944年9月,目睹了汤恩伯部队临阵逃跑、利用军权走私、侵民扰民行为的豫籍国民参政员郭仲隗,以铁的事实揭露了汤恩伯的罪行。更令人悲愤的是,汤恩伯兵败时,仓库存有的100万袋面粉尚够20万军队一年之用,全部落入日本人之手。
编辑/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