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洋
我有一个感觉就是:如果多年以后回头看,2013年将是中国电视剧产业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这是市场格局急剧变化的一年,甚至可能是由盛转衰的一年。对于这个产业链上的大部分从业者而言,今后可能要换个打法甚至活法了。
真的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上半年,当被好莱虎追得惊魂落魄的国产电影突然间咸鱼翻身,一路呼啦啦地攻城掠地之时,原先风光无限的电视剧市场却一片寒意,坏消息一个接一个,让众多的从业者都傻了眼。
首先是收视疲软得厉害。一个让业内震惊的数据是:在2013年上半年卫视播出的126部电视剧中,平均收视率破1的只有20部,破2的仅有1部,而就在前两年,破1还是件很稀松的事,破2破3的都一大堆。更具指标意义的是:被寄予厚望的《楚汉传奇》、《新编辑部故事》和《大宅门1912》等豪华巨制,最终也均未过1,输得相当难看。
由艾瑞咨询提供的另一项数据显示,北京地区电视的开机率三年降了40%,不少年轻的观众已偏爱在视频网站和各种移动终端收看电视节目,其中,美剧与英剧赢得了众多白领男性的追捧,而韩剧与日剧则早已攻占了年轻女性的市场。
电视剧曾经主宰着几乎所有中国家庭的晚间娱乐,占据着收视份额的最大板块,而在近几年,动辄投资过亿,制作精良的综艺节目也分流了大量电视剧的观众。如《中国好声音》的收视平均可达到3以上,远非任何电视剧可以比拟。
可以预测:随着电影市场的火爆,电视剧领域的资本和优秀的创作人才将会向电影业转移。而真正的转折点将是电视台广告收入的变化,一旦其电视剧板块的广告收入开始下降,行业的洗牌就必然发生。我相信:未来3-5年内,这一转变将会到来。
近几个月,围绕着电影《小时代》,以周黎明、史航、高群书为代表的“老不死的”资深电影人和郭敬明及其平均年龄20岁左右的“脑残粉”展开了激烈的骂战,成为广受关注的娱乐事件。如果说,电影《小时代》强烈地冲击了电影人的价值观与艺术观,那么,电视剧则是在崛起于新时代、享受了大时代后,懵懵懂懂地走进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小时代。它小得让人憋屈,小得让人鄙视,却又小得那么无情和不可逆转。
小时代是一个80后、90后逐渐掌控遥控器的年代,是一个电视媒体的垄断地位逐步丧失并被革命性重塑的年代,是一个审美升级、价值观多元化的年代。
面对这样的变局,我们看到:有一些曾经颇有成就的创作者居安不思危、躺在过去的奖杯上吃老本,作品严重脱离时代,收视惨淡时更多地去抱怨市场、指责观众,我称这叫“秀上限”。另一些人则是 “秀下限”,一味地去迎合市场,作品胡编乱造,价值观混乱,狗血随处撒,雷死人不偿命。今年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窘境,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缺乏精品,当然也是为这些年行业的种种乱象买单。
其实,漠视市场、清谈理想不难,放下一切的责任和追求去迎合观众也不太难。难的是:如何在坚持自己艺术理想的基础上,在题材、故事、制作等各个方面去创新。而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电视剧的从业者一定要放下身段去研究年轻观众。长期以来,创作者们大都抱着“得大妈者得天下”的想法去拍戏,这种理念使年轻人离国产剧越来越远。试问:为什么那么多人追捧美剧?我们一年17000多集的产量、世界电视剧生产第一大国,有多少剧可以达到美剧的水平?我想:在市场萧条的状况下,或许正是可以重新洗牌,引导市场减量增质、向良性发展的一个大好机会,而那些敢为人先、心怀艺术理想的创作者也一定会获得更好的市场回报。
最后,说句多余的话:我们本来可以有一个伟大的大时代,但正是我们自身的见识、作为把它变成了一个小时代。小时代是在为我们这30年的浮躁、拜金和犬儒等种种行为买单,而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大家都是有罪的人,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