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滨 肖苏珍
摘 要 本文结合中山市快速公交系统第一阶段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对城市快速公交系统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具体的工程方案设计进行了阐述和探讨,为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在我国,特别是中型城市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字 中山市 快速公交系统 第一阶段 设计
0 前言
大力发展城市的公共交通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基本国策。2012年,国务院在《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中提出,要根据城市实际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建设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快速公共汽车、现代有轨电车等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统。并明确要求,要积极发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城市人民政府要将公共交通发展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体系,重点增加大容量公共交通、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建设以及车辆设备购置和更新的投入;增加公共交通优先车道,扩大信号优先范围,逐步形成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网络。发展快速公交正是根据中山城市发展现状,主动落实国家公交优先政策、畅通便民、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
1 快速公交系统特点
快速公共交通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是目前世界上成功推广的一种新型公共交通措施,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路(道)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式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快速公交系统是利用改良型的公交车辆,运营在公共交通专用道路空间上,保持轨道交通运营特性且具备常规公交灵活性的一种快捷的公共交通运营方式。快速公交系统也是一种高品质、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成本的公共交通形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快速公交系统采用先进的公共交通车辆和高品质的服务设施,通过专有道路空间来实现快捷、准时、可靠和安全的服务。快速公交系统结合了很多地铁系统高品质特性,但不须高额的费用。快速公交系统因此被称为“地面上的地铁”。
2 工程概况
中山市快速公交系统第一阶段工程的快速公交走廊全长12.9公里,初期系统乘客输送能力单向6500人次/小时,近期系统乘客输送能力单向9800人次/小时,远期系统乘客输送能力单向15000人次/小时。
系统共设置一条主线和三条支线。主线B1全长约12.9公里,自火炬开发区太阳城开始,途经东镇路、逸仙路、江陵路、中山路、银通街、益恒街、怡华街至利和广场。支线B10全长约10.7公里,由中山市汽车总站至市博览中心站。支线B11全长约9.1公里,由人民医院至城轨中山站。支线B12全长约7.5公里,由城轨中山站开始,途经濠东路、江陵西路、江陵东路、康祥路、东镇大道、翠云路,沿江陵路返回城轨中山站。
快速公交主线走廊设置封闭式车站和中央公交专用道,配置专用的智能公交系统和综合场站,系统运营初期配置12米低底板快速公交车辆,初期预计日客运量约为3万人次。
3 工程方案设计
3.1 快速公交建设走廊选择.
快速公交线路的选定应该依据快速公交线路的组织形式,确定基本的选定原则和方法,进行科学的设计。本项目是中山市首期快速公交系统,具有示范意义,在建设走廊选择上主要注重以下原则:
(1)与客流需求匹配原则
快速公交运营线路必须要有足够的客流需求,能够支撑专用道的高效利用,充分发挥快速公交作为地面公交的主干作用。
(2)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原则
快速公交走廊是具有永久性形象的城市公共投资,能够起到引导城市发展的作用,因此,快速公交走廊需要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设置在城市主要发展轴线上,能够有效带动城市发展。
(3)可实施性原则
快速公交的实施需要对现状路权进行重新分配,作为中山市的第一条快速公交系统走廊,首期工程应该尽量选取道路改造条件较好、路权重分配压力比较小、征地拆迁工程量相对较小的走廊。
(4)示范性原则
首期工程能够积累大量经验,并能够很好地推动中山市下一步的快速公交实施和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工作,在项目典型性、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方面都具有示范性。
(5)长效性原则
作为投资较大的公共设施,近期工程需要在实施后的15年持续发挥作用,因此在走廊选择和实施标准上,必须保证系统能够长期得到有效利用。
本次快速公交建设走廊根据城市近期发展需求,结合上述快速公交走廊选择原则,对远期快速公交走廊进行比选,最终确定快速公交系统第一阶段工程选择“一横”作为主线。
3.2 快速公交站点的选择
车站的总体布置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线路设计的要求,便于乘客在 BRT系统与轨道交通以及地面公共交通之间的换乘,妥善处理与城市交通之间的关系;减少交叉干扰,保证乘客方便进站、迅速出站。遵循这样的设计原则,一阶段工程在快速公交走廊上设置封闭式的中央岛式车站。根据现状公交客流乘车习惯,兼顾站距平衡的要求,共設置11个中途站,两个首末站。
图 1 中山市BRT第一阶段站点布设图
3.3 快速公交规划横断面的确定
为保证快速公交车辆能够在一个独立的空间中运行,需要配置专用的车道或道路。公交专用道路或车道的设置方式决定了快速公交系统的运营速度与运营能力。根据我国城市道路的特点和行车的习惯,我国建设BRT专用道在道路空间的位置主要有中央专用道、路侧专用道2种形式。BRT中央专用 道 是 指 BRT专 用 道 设 置 在 道 路 中 央 ,即将位于道路中央的车道提供给 BRT车辆使用。BRT路侧专用道是指将公交专用道设置在路段的两侧,即将位于道路外侧的车道作为公交专用道来使用。两种形式在交通运行上的比较如下:
表1 路中式专用道与路侧式专用道比选
比较因素
路中式快速公交专用道
路侧式快速公交专用道
公交车速
公交运行车速一般可达20公里/小时以上。
公交运行车速一般只有15-20公里/小时。
横向干扰
干扰较小,或者几乎没有
受周边社会车车辆干扰较大
可靠性
系统可靠性得到很好的保障。
系统可靠性不好。
交叉口冲突
专用道的公交线路需要左转或者右转时与社会车辆存在冲突
公交车流与社会右转车流、公交左转车流与社会直行车流之间的冲突
站台可达性和安全性
改善了过街的安全性。
基本不改变现状普通公交站台的可达性和安全性。
对于道路沿线绿化的保护程度
只在设置站点的地方80米左右的绿化带需要移除
不需要移除任何绿化带,只需要修剪
非机动车辆处理
非机动车和人行混行,需要将人行道进行改造
非机动车和人行混行,需要将人行道进行改造
道路周边社会停车问题处理
需要解决
需要解决
对于道路沿线绿化的保护程度
只在设置站点的地方80米左右的绿化带需要移除
不需要移除任何绿化带,只需要修剪
道路缺口处理
不需要处理道路的进出口
需要尽量将道路沿线的进出口封闭
常规公交站点的处理
需要将道路上港湾式的常规公交站点改造
需要将道路上港湾式的常规公交站点改造
社会车辆的车到数
还有双向六车道的社会车道
还有双向六车道的社会车道
路边停车
影响路边停车,需要建设沿线地下停车场用地,或者可以使周边现有小区停车场白天对外开放
影响路边停车,需要建设沿线地下停车场用地,或者可以使周边现有小区停车场白天对外开放
可以看到,由于 BRT 车道设置在路中央,避免了沿线相交支路和单位进出口右进右出车辆和非机动车与 BRT 系统的之间的相互干扰。从而既提高了 BRT 车辆在路段上行驶的通畅性,而且减少沿线相交支路和单位右进右出车辆与 BRT系统的交织冲突,同时保证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避免了公交车和社会车流的相互干扰和影响,提高社会车辆通行效率。按照上述分析,中山市BRT第一阶段工程推荐采用中央快速公交专用道形式。
图 2中山市BRT第一阶段标准路段横断面图
3.4 与常规公交系统协调整合.
开通一条快速公交通常需要对相关的区域线网进行优化调整,需要在前期进行详细的专项研究分析,调整过程应循序渐进,即快速公交新线逐批开通,并通过提前宣传为乘客预留足够的熟悉时间,在新线开通同时,尽量不要撤停现有线路,而是在乘客适应新的线路后根据客流统计情况逐渐调整常规公交。
通常 BRT线网是基于客流规模逐步完善起来的。因此,就存在布设 BRT线路后,如何使普通公交线路与其合理匹配,以充分利用快速干线、节省道路空间资源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应当对影响区域内的所有公交线路布局进行系统性研究,但现状公交线网是经过多年建设和调整形成的,改动范围过大将对市民出行习惯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需求较多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因此普通公交线路的调整要在以下两个目标之间获得平衡:(1)尽可能在通道走廊中减少此类线路;(2)尽量保障居民出行。
中山市 BRT系统在调整普通公交线路时,采用了以下的思路和方法:(1) 对常规公交网络进行较小调整:在原有常规公交网络上直接新增快速公交系统,不对常规公交系统做明显调整。 (2) 主要调整常规公交干线:快速公交实施后,对与快速公交线路功能相似的常规公交线路进行整合,不对快速公交直接覆盖范围以外的常规公交系统进行较大调整。(3) 全面整合常规公交线网:以实施快速公交为契机,全面整合地面公交体系,构建层次分明的公交网络。
4 結论及建议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有机生长的支撑和动力。快速公交系统结合轨道交通服务标准和普通公交灵活特征,是对公交各服务组成要素的有效升级和系统整合,从而为公共交通发展决策提供了一种新型选择方式。快速公交的实施将会改善沿线的交通环境,带动沿线的土地开发,吸引更多的城市活动,有助于提升城市环境。
参 考 文 献
[1] 王玉泽. 《快速公交(BRT)规划设计指南》.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01
[2] 李斯海. 《厦门快速公交BRT建设实践》.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