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原刊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3月刊P206-P207)针对目前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以文化经济的视角,重新审视民间艺术在当下社会产业发展中的时代价值和可行性,在实践层面上提出了实现河南民间艺术产业持续发展的系统战略路径,以期为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民间艺术;产业化;路径
基金项目:2012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2B410)
(本文原刊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3月刊P206-P207)河南民间艺术博大厚重,资源繁多,是中原母体文化的精髓体现,是彰显和延续中原精神的重要载体。作为河南重要的文化资源,它衡量着河南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推动着河南经济的快速發展。在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语境下,河南民间艺术因其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可抗拒地发生着同频共振。
一、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当代价值和可行性
(一)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当代价值
民间艺术的产业发展对于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价值。它不仅是传承河南传统文化,实现民间艺术生产性保护的需要;也是延续和弘扬民族精神,建设和谐中原的需要;还是促进河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河南文化软实力需要;更是在河南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不利条件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中原崛起,实现文化强省的需要。
(二)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
目前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优势。第一,河南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及衍生的文化内涵为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国家积极宽松的文化产业政策和河南“文化强省”的战略决策,把民间艺术产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河南民间艺术在短期内走向了产业化自觉,为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环境。第三,成熟的市场经济和民间艺术寄托美好愿望、美化生活的特性,共同促使河南民间艺术有着社会化、规模化的市场需求,这为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第四,不断创新发展的科技支撑为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持续提升的保障。第五,全国范围内“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和开展为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助推。
二、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战略
近年来,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当前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发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实中,必须要以科学、健康的发展观指导,在文化坚守、创意开发、持续发展等原则的基础上,确立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系统的模式和路径。
(一)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主导战略
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要在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下完成。以市场为导向是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化的首要条件,要针对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遵循市场经济中的供需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风险机制,提高市场预见的敏感性,及时对需求量、供给能力和存在风险进行准确的分析预测,通过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引导河南民间艺术资源向优势领域和行业集中。
民间艺术产业单纯依靠市场为导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河南各级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构,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适时适度的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制定河南民间艺术的认定传承、市场引领、支持保障、知识产权等法规和制度,建立起宽松、完备的管理政策。编制系统的保护和发展规划,提出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任务,明确阶段性工作的重点与步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责任。[1]其次,构建适应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管理机构和组织,调整相关部门的职能分工, 明确管理主体,加强统筹协调。再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建设并提供便捷的交通、动力供应、网络信息等系统,为民艺企业的投资和创业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最后,要发挥经济规范功能,制定相关品类的行业标准,通过价格调控、税收、补贴等经济杠杆,协调民间艺术产业开发,保持市场的活力。
(二)以创新为引领的发展方式战略
艺术应随当代,创新是河南民间艺术产业竞争和发展的源动力。在国家普遍重视本土文化创意产业的环境中,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发展,必须要深抓机遇,在弘扬中原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强化创新开发意识,充分发挥各地民间艺术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其潜在价值,寻求河南民间艺术与当下社会的契合,培育创新主体,提高艺术创新能力,注重与其它新兴产业结合,拓展其生存空间,突出特色和差异,塑造本土艺术形象,实现河南民间艺术在创新中的良性嬗变,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化以创新为引领,实现持续发展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创意重整将河南民间艺术蕴含的艺术元素、承载的传统观念置入新的灵感和时代语境,通过整合、修改、提炼、重塑,实现民间艺术与当代审美的融合。二是通过数字、网络、电子等现代高新技术,实现民间艺术与当代消费文化的接轨,扩展民间艺术的产品空间和受众面,增强民间艺术的表现力与影响力。三是吸收河南民间艺术中能体现中原传统文化的典型符号,将其介入、指导其它形式的产业开发,实现创意转移,在多种表现途径中实现民间艺术品牌互动效应。
(三)以科学为标准的产业格局战略
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布局必须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努力构建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的整体合力。首先,突出各地民间艺术的特色和优势,打造不同层次的产业品牌,形成不同规模的民间艺术产业集群。省域主导品牌既要聚焦历史厚重且能代表中原文化的传统民间艺术,也要打造一批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民间艺术成为产业的新亮点;各地也要结合当地民间艺术资源的影响力,合理选取开发,形成一地一品的散点开发态势,从而打造主导品牌和散点品牌结合、区域内开发联动、区域间促进互补的协调态势。其次,要加大推动民艺产业在各区域间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引导特色民间艺术产业有序聚集。进一步打造南阳玉雕、许昌钧瓷、平顶山汝瓷、洛阳唐三彩、开封汴绣等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建成泥塑、麦秆画、朱仙镇年画、豫西剪纸、黄河澄泥砚等产业基地,塑造一批以《风中少林》、《程婴救孤》、濮阳杂技、河洛大鼓、宝丰魔术、马街书会等异彩纷呈的民间演艺品牌,实现区域聚集与品牌特色相结合,多元品种与多层档次相结合,机器制造与手工技艺相结合,现代审美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支柱拉动与多样发展相结合的产业格局。再次,将民间艺术作为龙头产业, 带动出版、交通、服务、培训等相关产业的跟进,使各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形成民间艺术支柱型产业拉动模式下的新型产业融合。
(四)以梯队建设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战略
人才是发展民间艺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要着力培养一代民间艺术的认同群体,造就一批民间艺术的领军人物,塑造一批高素质、懂专业、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抓好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
在人才队伍培养上,将普及培养、重点培养和管理保障培养结合起来。民间艺术的普及培养要充分利用各级学校教育,以此来实施民间艺术的全民性继承和发扬。还要注重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对全省有志于从事民间艺术的人员开展培训,也可针对农民开展可普及、易掌握的民间艺术项目培训,以扩大传承面,提供就业机会。重点培养主要是利用民间艺术传承人、高校、科研院所,加大民间艺术的精英培养力度,通过制度建设,规范传徒授艺、考核资助、评定晋级的模式,确保培养的长效化和科学化,引领民间艺术的精品发展创作。管理保障教育主要是民间艺术管理机构及民间艺术企业工作人员的教育,要进一步完善培训规划,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现有工作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在人才管理上,必须尽快培养、抓紧引进,要坚持用事业激励人、用感情凝聚人、用待遇吸引入、用市场感召人,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环境,形成有利于文化队伍人才辈比、富有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2]吸引民间艺术领军人物的加入,培养民间艺术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五)以国际化为理念的交流合作战略
中共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3]立足中原文化,在国际化的视野中加强对外交流,是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中走向繁荣的出路,是推进中原文化走向世界的砝码。我们要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加强民间艺术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外互访和交流,提高交流水平,搭建高层次的民间艺术展演、交流、推介和招商活动,增强交流效果,全面展示河南民间艺术的独特优势和当代形象,把此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借助外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全球知名文化公司的联系与合作,汇聚高层次民间艺术研究和运作上的精英,来共同探讨河南民间艺术的产业发展,培育河南民间艺术精品,激活河南民间艺术市场的潜在能量,进一步增强在国际上的市场化运作能力,加大河南民间艺术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扩张力。
(六)以品牌建设为前提的特色营销战略
品牌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要务。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就要立足资源优势,根据市场前景,做大做强优势的民艺企业,开发和推广创新型民艺品牌,以品牌扩大影响,吸附资本聚集,引导消费趋势,增强产业示范,提高利润空间,带动产业整体发展,提升产业关联的互动效应和规模优势。要建立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基础上的,延伸民间艺术品牌产业链,带动后续产品开发,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经济循环链条。[4]在河南传统民间艺术中,存在一些諸如朱仙镇木版年画、淮阳泥泥狗等知名度高,但产品增值较小,企业收益偏低的品类,在产业化开发中可尝试以此为核心,注重品牌延伸,通过设立民间艺术博物馆,开发民俗旅游,将其与新型行业、新型服务、新型产品结合,举办文化会展等措施,拓展民间艺术的销售领域,借助相关行业的拉动效应,提升品牌价值,实现民间艺术的长足发展。
在品牌建设的基础上,实施现代化的特色营销模式。首先,要通过系统调研对消费市场进行层级细化。其次,以创意宣传为切入点,有机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建立与中原文化相结合的民艺营销传播体系,变被动销售为主动营销。再次,确定差异的销售策略和营销计划,创造出多样的民艺产品,扩大销售成果。最后,要按现代产业的方式来运作,对营销环节进行程序化管理,在市场营销的战术上走实每一步,更要把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如信息通讯、高新技术、教育培训相结合,形成文化传播与贸易的综合营销体系。[5]
在河南民间艺术产业的发展中,只有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统领,立足河南民间艺术资源的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在实践层面上探索河南民间艺术产业的独特发展模式,建立河南民间艺术产业发展的系统战略路径,才能提升河南民间艺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民间艺术产业的长效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河南文化的软实力,使之成为中原经济区跨越式发展的有生力量。(原载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3月刊)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工作方案. 2007-05-17.http://www.zjwh.gov.cn.
[2] 徐光春.跨越的脚步——推进中原崛起的实践与思考 [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292.
[3]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杂志,2007(21):15.
[4] 刘昂.山东省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年.
[5] 中国网.文化“走出去”需实施精细化战略.2012-09-02.http://news.china.com.cn.
作者简介:
辛琳琳(1982-),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黄淮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