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金平
函数图像是函数的一种最形象、最直观的表示方法,而导数则是研究函数相关性质的一个有力工具。这里,我就从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比较物体的运动状态、探究物体形状的设计三方面各举一例,带领大家通过观察函数图像,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共同来探究事物的变化规律。
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1:“菊花”烟花是最壮观的烟花之一。制造时一般是期望在它达到最高点时爆裂。 如果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m)与时间t(s)之间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试描述烟花升空后的运动状况。
【分析】要描述烟花升空后的运动状态,就得探究烟花升空后在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变化规律。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就是要探究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m)与时间t(s)之间的函数图像上各点切线斜率的变化规律。
【解】由函数图像,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我们可以看出:
在t=1.5s附近曲线比较平坦,也就是说此时烟花的瞬时速度几乎为0,达到最高点并爆裂;
在0~1.5s之间,曲线在任何点的切线斜率大于0且切线越来越“平缓”,也就是说烟花在达到最高点前,以越来越小的速率升空;
在1.5s后,曲线在任何点的切线斜率小于0且切线越来越“陡峭”,也就是说烟花达到最高点后,以越来越大的速率下降,直至落地。
比较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2: 两兄弟甲、乙同时从家里出发去游乐园,他们离家的距离s关于时间t的函数图像如右图所示,试根据图像比较他们在去游乐园途中运动状态的异同。
【分析】要看两兄弟在去游乐园途中的运动状态,直接分析他们离家的距离s关于时间t的函数图像在某点切线的斜率,即他们在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即可。
【解】由函数图像,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我们可以看出:
两兄弟从家里出发后,均以各自不同的速度前往游乐园;
对于甲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曲线切线的倾斜度先是不变,后是越来越“陡峭”,即甲先匀速前进,后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游乐园赶去;而对于乙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曲线切线越来越“平缓”,即乙是以越来越慢的速度向游乐园走去。
探究物体形状的设计
例3:设计一个杯子的形状,使得在向杯中匀速注水时,杯中水面的高度h随着时间t变化的图像与上面右图的图像相符合。
【分析】由图可以看出,无论是在OA段还是在AB段,水面的高度都在均匀增加,不同的是AB段比OA段要“平缓”,也就是说,在OA段的时候高度增加得快,而在AB段的时候高度增加得慢。
【解】由题意知,我们可以将杯设计成上粗下细,如下面右图所示:
小结:利用导数探究事物的变化规律,其关键就是抓住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函数f(x)在x=x0的导数就是曲线y=f(x)在点P(x0,f(x0))处的切线的斜率。当函数图像上曲线切线越来越“陡峭”且斜率大于0,或曲线切线越来越“平缓”且斜率小于0时,函数在此处的导数越来越大;反之,当函数图像上曲线切线越来越“陡峭”且斜率小于0,或曲线切线越来越“平缓”且斜率大于0时,函数在此处的导数越来越小。
封面镜头
上海交通大学老图书馆秘境
“不进徐家汇的门,不算交大人”,去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一定不能错过老图书馆。建于1919年的老图书馆座东朝西,是一幢三层的混合结构建筑,整个建筑由红砖砌成,带有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建筑风格。大楼的平面设计为“山”字形,整体比例对称。立面楼体上的山墙醒目,底楼的门廊突出,门廊里有两对科林斯双柱支撑着二楼的露台。二楼的窗体采用弧拱形,西部有华丽的巴洛克式雕刻。整个建筑浑然一体,设计上摆脱了早期古典主义的拘谨,显得更为活泼轻松。
交大历来教学严谨,学生个个勤奋好学,老图书馆便是最好的“见证人”。除了作为藏书楼之外,老图书馆还曾扮演过宿舍的角色。抗战刚胜利时,交大校园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没有专门的宿舍。正好图书馆是空的,所以学生就住在图书馆一楼,在整个大厅里一排排地放着单层床铺。那时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学生士气很高,读书都很用功。
今天的老图书馆也没有书了,放的都是卷宗,它已经成为上海交大的档案馆。在那里,能翻看到一张泛黄的工工整整的满分“水力学”考卷,署名是“钱学森”。仔细看,考卷右上角分数栏里填写的“100分”旁,又有一个“96分”。原来是钱学森在一处连续等式后将“Ns”简为“N”,老师未算错,钱老本人要求扣分,老师最后就给了他96分。还有在交大读书读到吐血的著名校友。比如邹韬奋,在交大读土木时由于交大理工科要求严格,读到半夜,一口鲜血喷在书本上,读不下去了,只好转学到圣约翰大学去学新闻。要是邹韬奋当时没有跑掉,不知道中国近代史上会不会少一位著名记者,而多一位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