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尤
其实跟黄波很早就见过。六年前还在大学工作那会儿,常去一家发型连锁店,黄波的工作台在我熟悉的发型师旁边,因为他曾剪出一个特立独行的女生短发而让人印象深刻。当时就挺想认识,但他看起来有些距离感,再后来他离开了那家当时已有股份的店。
前两年在熟悉的发型精品店里再看到他,很惊讶。
技术者的回归
觉得他有距离感的人显然不止我一人,他自己也认识清晰。有心理咨询师的老顾客跟他玩儿游戏,得出的结果便是他不好接近。
这倒乐得他得未几分清闲,有时间研究他的技术。
“纯粹的技术派,但也很想学会经营的发型师”是他对自己的定位。他开店关店不止一次,每一次的开店都会积累不少客人,但在整体经营上总是不够成熟。特别是2002年至2004年,武汉的发型圈儿经历了大洗牌,小工作室被连串的连锁店淹没,很多发型师都选择转行。黄波虽然困难重重,却因为太喜欢剪头发而坚持下来。他说,从刚入行拿起那把剪刀,就从未想过要放下它。
有风浪太高的时候,那就回避一阵。没有开店的两年,熟客电话不断,其中一位因为没有黄波为她剪发,竟然慢慢蓄起了丝毫不适合的长发。但他学习或做培训、接秀场,一直做着跟发型相关的事情,从来没离开过这个领域。如今有信任的合伙人可以再一起开店,自己最愿意的就是为了客人,完全回归到技术上。
流行元素永远不是主体
他特别坚持一个理念:不以流行元素为主体,永远更关注载体本身。把已经流行的元素硬搬到客人的头上不是有本事的表现,让每个客人都找到自己的时尚才是发型师该做的事情。
有一位跟他剪了十几年头发的女性,是他开第一家店子时认识的。她的短发在每次旅行或者聚会时,都会被人询问是哪儿剪的。她有社会地位,总有人愿意请她去做头发,但她只愿意自己掏钱找黄波打理。
对于这个发型,黄波并没有觉得自己的技术多了不起。他认为只要是经过专业培训并且有十年以上剪发经验的发型师,剪发技术是没有区别的,只是个人的理念不一样,对同一款造型的理解不同。就跟不同人煮同样的咖啡味道不同一样。
大家喜欢他的剪发,因为利于打理。让自己得到了改变,却不用为了这个改变做更多的事情。当有人因为剪了一个发型,而相应换掉整个衣橱的事例,不是所有人都有精力去应付的。他建议大家在弄头发的时候穿最平常的衣服,发型师看到最真实的你,才能找到最适合你的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