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搞清SARS病毒的源头,无疑对这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世界各国流行病学专家的一个研究方向。
果子狸“背了黑锅”?
曾起草我国第一份“非典”现场调查报告的传染病防治专家何剑锋,在2003年广东省非典期间,曾经拿着这份调查报告,冲到省卫生厅主管领导的面前。现在他的身份是广东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以后的连续数年,何剑锋一直在和他的科研团队对SARS病毒进行后续研究,但是让他难以释怀的是,直到10年以后的今天,人类依旧无法对SARS病毒的源头做出明确的判断。
通过流行性病学调查和病毒样本的分离、分析,世界上很多专家都将SARS病毒的来源归结到果子狸等一些野生动物身上。何剑锋和他的研究团队也曾沿着这一线索追查,可惜的是,非典时期涉及到的野生动物市场已经被清理。
“我们追查时无法找到合适的传染源样本,最后只得放弃这样的追查。”何剑锋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非典之后,国内外专家在随后几年的研究中发现,被高度怀疑的果子狸或许并不是SARS病毒的源头,它们只是一个中间“宿主”。但是谁将SARS病毒传递给果子狸,现在也还没有得出清晰的结论。
流行病学博士刘富强在 200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就被分配到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理检验科,2003年非典以来,他一直在从事流行病的防治工作。在非典以后的几年中,他们也对湖南省的果子狸进行了病原追踪,但他告诉记者,他们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并没有找到携带SARS病毒的果子狸样本。
有一些专家认为,SARS病毒或许在自然界中已经长期存在,只是以前没有传染到人身上而被发觉而已。钟南山院士就保持着这样的观点,在非典过后,他的研究团队曾对广东的部分人群的血清进行检测,发现有少数人对SARS病毒的抗体呈现弱阳性,但是这些人不是原来登记在册的非典患者,弱阳性说明他们可能原来不知不觉感染了SARS病毒,又不知不觉自愈了,这表明非典病毒在2003年前就可能存在于人群中。
人工形成SARS病毒在国内外也是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一些专家认为,该病毒在实验室被科研人员创造了出来,而后又不经意或者不小心流传了出来,但目前这样的观点在科学上也还未能找到。
SARS病毒研究的没落
何剑锋告诉记者,尽管2003年SARS病毒给我国造成了重大损失和影响,但是在紧急应对之后,很多关于SARS病毒的研究并没有持续下来。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陈薇在2003年非典发生时曾经带领她的课题组日以继夜地进行抗SARS病毒药物研究。非典爆发之初,她敏锐地意识到他们研制了三年的ω干扰素可能对“非典”病毒有抑制作用。为证实这一设想,陈薇带领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与非典病毒近距离、大面积接触,进行非典病毒的体外细胞试验,构建新的动物实验模型。在实验最关键的时候,干扰素和非典病毒在试管中“大战”48小时,陈薇和组员们在实验室没有合眼地守了48小时,他们终于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由于干扰素的保护,细胞在非典病毒的攻击下安然无恙。
2003年4月28日,他们的ω干扰素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获准进入临床研究。为满足急需,她组织全室人员加班加点生产,在营区外连续奋战20多个昼夜,日产量由最初的几百支迅速增加到2万支,并将2000多支喷鼻剂及时送到小汤山医院。SARS期间,在国内6个省市、10多家医院、1万多名使用干扰素的医护人员无一人受到感染,无一人出现不良反应。
但陈薇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进行的抗SARS病毒药物研究只是他们的一个阶段性的项目,在此以后,他们也没有再进行过任何有关SARS病毒的研究。同样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之后都不了了之。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表示,一些围绕SARS病毒相关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发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在非典病毒远离以后,进行相关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究不再有大的市场价值,因此也就不再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动力。
2003年的SARS疫情来得迅速,在最后的严防死守中退得也迅速,它也没有给众多研究机构留下太多揭开它们面纱的机会,最后,它在半遮半掩中,又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警惕SARS病毒的再度袭击
这些年,SARS病毒还会不会卷土重来,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结。一些人想得到一些比较清晰的答案。
中科院院士、原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自2003年非典以后就一直带领科研团队研究抗非典的相关药物。2010年,他在一次学术报告中表示,SARS病毒是世界上发现的26种冠状病毒中的一种,也是唯一能对人体造成巨大危害的冠状病毒,其他冠状病毒还普遍存在,现在看SARS虽然走了,难说一定不会再回来。
何剑锋也表示,虽然SARS已经过去10年,如今人类在自然界中已经很难找到它们的踪迹,但是在未来,人类依旧无法排除SARS的卷土重来。
最近,一种在阿拉伯半岛和英国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了世界很多国家的高度警惕。
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3月13日刊登报告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自去年发生以来,截至3月上旬全球已报告15个感染病例,其中9人死亡。
由于这种病毒与曾引起巨大恐慌的SARS病毒同属冠状病毒,因此广受关注。近日,国家质检总局也发出公告,要求防止新型冠状病毒传入我国。
不过《自然》杂志称,基因分析显示,与新型冠状病毒最接近的是2008年在荷兰发现的一种蝙蝠冠状病毒,而不是SARS病毒。
何剑锋表示,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在哪里?目前还不清晰,虽然很多专家将目标指向蝙蝠,但是也拿不出充分的证据。
在未来,如果SARS病毒再度爆发,我们又能否从容以对?
“未来它如果真的到来,其发生的时间、空间和强度都会和2003年具有很大的不同,另外病毒肯定要出现一些新的变异,它不可能就是10年前的样子。”曾光说。
不过何剑锋对记者表示,就是以后SARS卷土重来,由于我国已经有了应对经验,其感染的范围也会比较小,我们也能够将伤亡情况控制到最低的水平。
刘富强告诉记者,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人口频繁流动,以及环境气候的变迁,传染病的发生也出现了新的情况。对于流行病发展趋势,我们要予以充分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