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字方针奠定民生基调
【会议摘要】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要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要善待和支持微小企业发展,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解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王天龙:“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16字方针对未来政府在民生领域的作为奠定了基调。“守住底线”意味着民生工作只能进不能退,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只能比现在更好。“突出重点”说明在目前我国资源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未来民生领域的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把有限的资源用来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最能关乎百姓福社的“突出问题”。会议文件中提到的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等,就是下一步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制度”,以往一些促进民生政策的出台,更多地可能依靠的是个别领导人的决策,决策过程偏主观。在今年十八大的文件中,特别强调了制度的作用,未来民生工作决策及贯彻过程也将从“人治”向“法治”过度,更多地依靠客观、公平的政策机制来完成。“引导舆论”一是文件中提到的“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调动老百姓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舆论认识到,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应和居民福利水平相适应,改善民生工作不能操之过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改善民生一方面要靠加大政府投入,另一方面也要靠勤劳致富和经济发展,不可偏废。
有质量有效益调整产业结构
【会议摘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
【解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王天龙:产业结构都是随着各国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的。从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由于内外因素遭受巨大冲击的实例就可以看出,那些拥有自主品牌、有科技含量的产品受到的影响并不大,而那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企业则首当英冲。这说明我国一些传统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劳动产品已经无法与全球经济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了,出现产能过剩,如果不转型就只能被淘汰。
文件中提出的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对于产业转型也非常重要。随着中央近期力推新型城镇化战略,全国性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急需一个顶层设计,以防止某些地方政府借城镇化之名随意上项目,特别是一些重大项目,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再次出现。
开好局,就要突出结构调整这个关键。结构调整是一个战略任务,落实到眼前一大重点就是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目前,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尤为明显,目前粗钢的产能9亿吨,水泥29亿吨,占到世界产能的一半左右。一些新兴行业也存在着盲目发展的问题。既要通过兼并重组、科技创新等解决“旧账”,又要通过合理布局,严把关口防止新问题发生。
鼓励探索允许摸着石头过河
【会议摘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改革。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要坚持有效的改革路径,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允许摸着石头过河。
【解读】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的提法,这说明今后的改革不会局限于具体事项,而是强调顶层设计;不会零敲碎打,而有通盘考虑;不仅是号召,更会有具体的实施重点和步骤。”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任陈耀:中央越来越强调改革要有前瞻性规划,彰显出对改革推进更理性化。
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到现在,2012年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全球经济形势不乐观,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和国内的压力。这就包括如何帮助中国经济实现顺利转型,从出口导向到内需导向;要使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包括更环保,更有效率,更有国际竞争力和附加值。同时,要解决这些年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低,财富分配不平均,社会保障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老百姓才有更多的消费倾向。
陈耀:改革中必须要明确方向。他说,市场化就是要减少政府干预。有些政府职能部门、决策部门强化自己的权力,这是目前大家不满意的方面。
今后改革方向要强调由市场配置资源,市场是基础和主导。政府部门的审批权限越来越大,应尽快减少,能够让市场做的由市场去调节,政府抓好关键调控。
“摸着石头过河”,不是新提法,现在重提,也释放出一个信号,反映了中国的经济社会制度方面面临着一些全新的改革。
新华社报道:中国经济在调结构、转方式上遇到的困难,根源在于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政府职能、收入分配、垄断行业、金融体制、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亟待推进。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下一步应当通过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同时,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使得各种所有制能够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中国经济发展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饭碗牢牢端在手中才能保社会稳定
【会议摘要】明年要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解读】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农业虽然只有10%的比重,但却是整体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点。“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就像报告中提的,“只有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证社会大局稳定。”
今年的亮点在于,报告中提到创新农业经营体制,通俗地说,就是要探索更加合适的生产关系,加快现代农业生存,并且要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这个生产关系的探索也要因地制宜,并不一定都是要搞大农业。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此次会议对“三农”问题的表述与过去思路基本一致。“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意味着,我国对主要农产品仍需保持供求基本平衡。农业一直以来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特别是在各个领域正在开启改革进程的当下,更是凸显了农业的根本性地位。
未来,农业政策将保持十六大、十七大以来的连续性,但在具体政策上可能有调整。政府仍将维持此前政策保障的力度,重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农业方面,在解决农业现代化、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组织及耕地保护方面应投入更多的关注;农村方面,与城镇化发展战略相结合,通过转移劳动力,农村的人口变少,农业资源相对变多,农民就可以富裕起来,使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此外,支农方式需要转变,从以往支持农村龙头企业转向支持农户,这样才能真正让农民受益。
稳中求进,扎实开局,必须着力保障农产品供给。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我国虽然粮食连年增产、库存充裕,但主要农产品供求仍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况。我们要巩固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好形势,夯实农业基础。
坚持房产调控政策不动摇
【会议摘要】明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2013年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
【解读】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童仲悦:此前有观点认为十八大后,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会放松,我并不同意这个观点。从中央层面看,对于房地产调控的决心是很大的,不要抱幻想,调控政策不会变。
未来,房地产整个行业的利润率是可以接近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的,和世界其他国家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应该保持一致。
房地产行业是非常容易产生泡沫的,而且这些泡沫短时间难以消化,而一旦泡沫破灭,对国民经济的伤害会非常大,这种例子在全世界已经很多了,中国不可能更特殊。但是,经过一年多的调控,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上的投资投机性需求已经明显得到控制。如果没有调控,今年房价可能会较此前大幅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整个调控环节中,行政手段用得比较多,是为了在前期调控中立竿见影。但是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将来可以考虑更多采用经济手段,包括税收、利率等,形成长效机制。
北京思源经纪副总经理任莉:调控不放松,其实一直都在强调。未来,对于房地产调控政策也不会更严厉。首先,因为国内的实体经济还是没有恢复;其次,经济能够持续发展是政府工作的主线,而房地产在现阶段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很重要的一方面,不可能一棍子打死。基于这两点,我认为政策不会马上放开,可能会巩固现阶段政策,不太会出更加严厉的调控政策。但是现在“一刀切”的调控政策并不科学,未来可能会进一步细化。
中国水电地产相关负责人:保持连续性是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从房地产行业来看,一是通过城镇化的带动实现健康稳定发展;二是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还是稳中有升,不会出现突然“热”起来的局面。
整体来看,中央目前的提法比之前要更好一些。既然提出经济整体转型,就说明已经看到过去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还是依靠走城镇化建设的道路,而房地产作为城镇化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会再有更严厉的政策去加以抑制。更主要是给大家提个醒,不要期望市场会尽快热起来,还是会坚持调控不动摇。
2013年投资规模不会缩减
【会议摘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各级政府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
【解读】国务院参事、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说明2013年的投资规模不会缩减,但是投资方向和投资水平会有一定的转变和提高。之前投资方向主要是“铁公基”,这次提出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未来会有近4亿农民需要进城,一个农民进城的成本约为20万,这部分的投入将达到近80万亿。未来十年投资会围绕城镇化展开,并不断提高和改进投资水平。
从结构性减税方面来看,主要方向是为企业减税以搞活企业。正在进行的营业税改增值税就是为企业减税的措施,估计2013年“营改增”的地区和行业范围还会继续扩大,“十二五”期间或将推广至全国。个税改革也是未来财税改革的方向。目前个税的起征点是3500元,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包括起征点在内的个税改革仍有空间。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结构性减税的方向关键是为解决和增加就业的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减负,比如营业税改增值税明年应该加大推广和普及力度。另外,减税要与减费结合起来,比如中小企业的行政性收费要降低。
从政府厉行节约的提法来看,目前政府的支出浪费过大,行政公务性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过大,应当适当压缩政府部门的行政性公务支出,降低其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厉行节约关键是要落实到实处,近几年有过厉行节约的提法,但没有形成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积极财政政策同时强调支出的合理安排,政府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转移支付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就能做很多事情。不过这也有一定难度,财税体制和政府职能体制的转变是联系在一起的,财税政策背后反映的是政府的透明度和管理框架问题。
2013年或前松后紧
【会议摘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力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
【解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这些都是数量扩张的政策,2013年的货币政策将是中性或者中性偏松,总体货币政策将较为谨慎。
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通过扩大贷款规模,增加社会融资规模,增加供给量;二是目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较高与民间融资不规范,循环不畅有关,为民间融资提供信用系统,提高民间融资效率将可降低融资成本;三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降息,通过降息拉低社会整体的融资成本,从这个角度看,降息是值得期待的。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研究总监刘利刚:2013年货币政策可能呈现前松后紧的状态,中国的通胀水平将在今年第四季度保持在较低水平,但从2013年第一季度开始出现回升。通胀的上升可能导致央行在2013年三季度加息,这也意味着货币政策将从2013年三季度开始趋紧。
影子银行需摸底和清理
【会议摘要】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解读】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研究室主任刘煜辉:系统性和区域性最大金融风险就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2011年中国银监会摸底地方融资平台的规模约为10万亿,但是今年信贷之外的其他融资模式迅速发展,影子银行的规模无法摸清,需要新一轮的摸底和清理。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根本问题是没有建立一个预算制度,政府的经济活动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制衡的机制。抑制债务的雪球进一步滚大,都是当务之急。一般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经济活动都要与辖区的民众商量,重大的投资项目都应该有民众的听证制度,预算是要民主的,支出是要透明的,这是未来改革的核心。
在清理地方政府债务的同时,央行或许有必要下调基准贷款利率,降低存量债务的财务负担;尽快降低存准率,以提高银行可贷资金。同时,提升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风险级别,限制其得到新增贷款数量,推行差别化的监管措施,将更多的信贷资源配置给具备正现金流覆盖的项目与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要密切关注银行的借贷风险高企,防止地方的高利贷等问题传到银行系统中形成金融风险,控制好银行的坏账和不良资产情况。
打基础又不重复
【会议摘要】要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同时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
【解读】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投资一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在这次工作会议中也提出引导好民间投资,同时加大公共投资力度。引导民间投资最关键还是要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现在不少企业实际的融资成本在15%-20%,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我们金融改革的空间还很大,现在基本是垄断的,未来可以规范好村镇银行的问题,小企业贷款的问题解决好了,融资成本降下来就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