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的中国文产机遇

2013-04-29 00:44:03花建
文化产业 2013年10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贸易服务

花建

要利用上海贸易区的有利条件,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的集群,壮大中国对外文化开放的主体。

一、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新机遇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验区位于大江和大海的交汇处,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建设上海自贸区,是中国顺应全球经济贸易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主要任务是要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服务全国的发展与改革。建设上海自贸区有利于培育中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为中国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推动中国文化开放的新格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综合国力有了巨大的提升,在文化对外开放方面可以组织的资源和需求也有了历史性的巨大增长。这集中体现在:中国文化生产的规模、中国文化开放的对象、中国文化贸易的体量、中国文化开放的渠道等四个方面。比如:2012年我国贸易总额为38667.6亿美元,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对外贸易国。截至2013年5月,中国正与五大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6个自贸区。其中已经签署并实施10个自贸协定,涉及到文化贸易的许多领域和内容。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8071亿元,中国的电影、

电视剧、电视动画片、出版物和版权等文化产品生产,都有了巨大的增长。然而长期以来中国文化管理体制是以条线管理为主的,对内的文化市场和对外的文化开放又实施了不同的政策和机制,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包括文化部、商务部、海关、广电新闻出版总局、外交部、贸促会、外汇局等涉及文化开放的主管部门各有自己的管理重点及运作规则,而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扩大对外文化开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打破各种条块和行业的限制和垄断,释放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比如:2010年,中宣部、商务部、文化部、外交部、财政部、教育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新闻出版总署、税务总局、广电总局、国务院新闻办、外汇局等部门成立了“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相关工作部际联系机制”,这固然是一个可喜的重要举措,在全国范围内加大了对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贸易的协调力度,也反映出扩大文化出口所涉及的部门之繁多,需要协调的任务之复杂和艰巨;又比如:我国有关文化贸易的统计数据主要来国家文化部、商务部、海关等三个部门,它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数据的收集渠道、统计口径均有差异,颁布的数据也有所不同,这不利于及时、全面地把握我国文化贸易的真实信息。这一格局已经不适应中国对外文化开放的新格局。

上海自贸区建设所提供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之一,就是改革不适应文化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对外文化开放的体制和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协同创新的新机制,加快中国文化产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为增强中国文化整体竞争力和开放能力,释放强大的制度红利。

二、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的大基地

要利用上海贸易区的有利条件,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的集群,壮大中国对外文化开放的主体。从全球范围看,西方发达国家在形成文化竞争优势方面,主要依托一批文化跨国公司。在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中的8家文化媒体类企业中,在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的全球20家最大的视听企业中,在全球最大书展——法兰克福书展上占有优势的出版物和版权进出口企业中,绝大部分为西方所拥有,中国目前所占份额很小。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仅为143.9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不足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 ①,所占比例与中国作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很不相称。这需要从战略引导、政策扶持、资源配置、市场培育、人力培育等方面协同努力,尽快培育一大批外向型的龙头文化企业,形成中国对外文化开放的正资产和正能量。

要把握好提升中国外向型文化企业的“量”和“质”的辩证关系,鼓励文化、房地产、科技、商贸、物流、金融、教育、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主体转型参与文化贸易,形成强大的外向型文化企业集群。大量事实证明:近年来在文化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方面卓有建树的一批企业,如亚洲联创、东方明珠安舒茨、大连万达、小马奔腾、盛大网络、深圳华强、孔雀廊、华策影视、安徽出版集团等,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既有源自文化系统,更多地来自其他各行各业的有为之士,他们汇聚了多个行业的资源、智慧和路径,丰富了我国文化贸易的形态,也有助于文化贸易产品向科技型、创意型、高附加值型升级。自2013年7月国务院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之后,8月中旬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新入驻和前来洽谈入驻位于外高桥保税区内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的企业数量迅速增加,估计到2013年底,入驻企业的注册资本将超过30亿元。这说明:各个行业的许多有识之士和企业具有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和国际文化贸易的积极性和敏锐眼光,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形成发展中国外向型文化企业集群的百川归海之势。

要充分利用国家批准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大机遇,逐步试行在特定区域建立文化贸易企业和机构的便利制度,破除各种形态的行业垄断和行业壁垒,破除不利于文化开放的各种体制和政策瓶颈,有理有节地扩大吸引外资,形成百川归海、各显神通的宏大主体。比如:要积极争取利用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启动试点入区企业自用文化设备享受减免税,为企业开展外向型的文化生产,特别是文化外包服务创造有利条件。由于现代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创新的趋势越来越强劲,尤其是在影视、网络服务、视听产品、动漫游戏、高端工艺美术等领域,许多文化企业需要使用进口设备,而过去由于高清摄录像机等与影视动漫制作相关的设备没有专门的HS编码,无法在保税区进行独立的免税申报,因而难以享受保税区对企业自用申报免税的优势。在自贸区框架内,逐步突破这些瓶颈,将大有利于中国文化企业降低使用进口设备的成本,借助国外先进设备提高文化生产质量,特别是通过文化企业装备和创意能力、技术能力、服务能力的建成创新,以自贸区为基地,逐步提高中国文化产业开展国际文化服务外包的能力;又比如:要依托自贸区建设,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中外合作拍卖公司,在自贸区内从事文物拍卖业务,以开拓这些领域文化企业主体的多样化和国际竞争的活力。

三、推动文化金融创新的排头兵

要利用上海自贸区的有利条件,大力推动文化金融创新,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向国际舞台注入强劲的金融能量。邓小平同志1991年春天在视察上海时高瞻远瞩地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一代伟人的谆谆教导,正在上海浦东这片热土上化为伟大的现实。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核心在于金融改革而带动内外贸易,自贸区建设涉及到整个经济体系运行,金融体制改革恰恰是这一试验举措的关键。自贸区的试点内容涉及金融方面主要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也涉及开展更多的离岸业务。

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发展,中国文化产业需要与金融协同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比如:要改善中国文化产业的出口结构,向创意型、科技型、服务贸易型发展,就需要金融创新的大力配合。在国际文化贸易的舞台上,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品出口集中在科技含量高的领域,占全球视听产品和音乐出口额的89.2%、占出版和印刷出口额的82.6%,占视觉艺术出口额的70.7%,占新媒体出口额的53.8%②。而目前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以传统特色货品等为主要内容,比如宣纸、毛笔、乐器,以及动作类和杂技类的节目等等。重点大多集中在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开发上。我国出口的文化产品中一半以上是游戏、文教娱乐和体育设备及器材等硬件产品,出口形式也以加工贸易为主,占出口总额的近70%,而体现我国主流文化内容的出口产品占比不足15%。特别是国际上发展很快的文化服务贸易所占比重较小。比如全国在对外文化贸易方面最发达的城市上海,2012年按贸易方式划分的上海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占30.9%,加工贸易占40.37%,而服务贸易仅占15.48%。其他省市在对外文化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方面所占的比重就更小了。这表明: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亟待提高结构,形成优势。

面对全球文化贸易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文化企业急需在金融服务的支持下,提高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加大创新力度,尽快与国际接轨。比如,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离岸服务外包,这实际上就是购买具有比较优势的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离岸服务外包主要包括商业业务流程外包(BPO)、信息技术服务外包(ITO)、知识服务外包(KPO)等。而要开展这一系列的文化产业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亟待金融创新和支持。依托自贸区建设,可以在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的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先行先试,外向型文化企业可以利用人民币作为支付币种,这样可以大大便利文化企业开展文化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条件,明显降低企业在文化投资、制作、服务外包和合作生产等方面可能遇到的汇率风险。

全球文化贸易竞争的一大潮流是在科技进步的大力推动下,以数字内容为代表的文化内容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文化产业的所有细分市场都在致力于开创数字化的未来。国际文化贸易从单一产品或服务收入、利润来源发展为多产品和多服务环节。文化货物和文化服务贸易正在彼此融合与相互替代,文化的货物产品中包含了大量服务内容,服务产品从制作、传输到销售与计算机、手机等货物产品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重组后的产业链。许多电子商务平台具有了多样性的支持功能(如数字化、数字权利管理)、内容集成和发行(如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网上商店和供应商)以及新的服务增值功能。一些离线零售商也在数字内容发行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亚马逊和沃尔玛参与电影、录像、音乐的全球数字发行等,亚马逊还在拓展新兴企业培育等业务。这是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要争夺的重要制高点。而中国外向型的文化企业要拓展这一重要任务必须获得金融创新的支持。依托自贸区建设在人民币自由兑换等方面的创新,可以加快培育文化产业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功能,试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检验检疫、出口退税、跨境支付、跨境物流等支持体系。由于中国基于互联网的文化企业发展迅速,可以试点利用上述政策开展海外业务,比如在线游戏的海外销售和服务,电子书及阅读器等的海外销售和服务,影视和视听产品等的在线海外销售和服务等,并且依托在线的销售和服务,逐步拓展在海外的线下服务业务,乃至建立在海外的中国文化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从而把跨境的文化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结合起来,进一步延伸中国文化产业在全球文化市场上的价值链、供应链和服务链。

江海交汇,潮起潮落,重大的历史机遇稍纵即逝,只向有准备和有实力的创业者显露微笑。让我们以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大作为,迅速抓住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机遇,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跨上新的历史台阶。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贸易服务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14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4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贸易统计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贸易统计
文化产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7
文化产业
中国记者(2014年7期)2014-03-01 0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