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斯夫
资深媒体人、策划人,《文化产业》杂志执行总编
我喜欢那种能够让我想象的城市,武汉是其中一个。你看,无论是“火炉”还是“九头鸟”,在你没有踏上这片土地之前,这些外号便已经让想象在不由自主中开始。而在我看来,一座黄鹤楼便可以承载下所有关于武汉的想象。
武汉有条江,叫长江,江上有座桥,叫长江大桥,大桥上有座楼,那就是黄鹤楼。初到武汉的人从大桥上经过时,往往会感到惊讶——桥的尽头就是黄鹤楼,车子难道要径直开进去吗?其实不然,眼看车到楼前,倏忽一个转弯,与楼擦肩而过。大多数人了解黄鹤楼来自于语文课本,这样的普及使得每个来黄鹤楼的人瞬间都成了诗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无论大人小孩,如同暗号一般,把这两句挂在嘴边。
黄鹤楼下有一座“搁笔亭”,是当年诗仙李白的郁闷之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能让李白斗甘拜下风,可见崔颢的这首黄鹤楼已经写到极致。当然,因为李白的缘故,原本默默无闻的崔颢一夜成名。现在看来,这就是唐朝版的“中国好声音”吧。评委李白泪光闪烁,向崔颢展开怀抱——请加入我的Family!自古以来,借黄鹤楼托物言情的诗词很多,除了李白与崔颢,也不乏王维、白居易、苏轼等大腕级人物。但在这其中,我发现还有岳飞的声音,“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精忠报国之心,尽显无遗。而因为岳飞的缘故,一边是诗情画意,一边是金戈铁马,风情与钢骨凝聚出一个独特的黄鹤楼。因此,到黄鹤楼旅游,不必急于登楼远眺,“岳飞广场”倒是值得一去。七年屯兵武昌,收拾旧山河的热血,让岳飞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偶像。武汉多湖多水,却不是江南那样的柔情缱绻之地,我想,这里人的性格刚烈,大概也得自于偶像的影响吧。
我们现在看到的黄鹤楼,修复时间不到四十年,但丝毫不会减弱我们体味的心境。沿着台阶而上之际,你尽可以想象李白崔颢等人冥冥中如影相随。这座五层的建筑,只要你愿意,完全可以走出穿越时空的意境。凭楼远眺,长江尽收眼底,只是现代参差而拥挤的建筑,阻隔了烟波江上的淡淡愁绪。今时今日,即使崔颢重生,已难复当年的诗情。这样的感觉,我在山西登鹳雀楼时曾经有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歌依旧,只是干涸的河床与静微的河流,使得当初的美景徒留壮阔的追忆。“白云千载空悠悠”,隔着时空,我们与崔颢有同样的怅然一叹。无论如何,你都该感谢这些死而复生的楼阁,它们的存在,能够让今人在利欲的现实中,还能有抬眼观望的机遇,追寻一份失而复得的美好心情。
被包裹在现代建筑与车水马龙中的黄鹤楼,在一个匆匆游客的眼里,不过是一座立在唐诗里的建筑。但在我的眼中,它是历史与现实之间,一个似去而又未去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