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美呀,请停留一下

2013-04-29 19:27金惠敏
文化产业 2013年10期
关键词:浮士德歌德海德格尔

金惠敏

1962年生于河南偃师。198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专业(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中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院长。

其作品从1985年起参加全国各大画展。2012 “大地·突然”于会见油画作品展于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2012 “大地异相”于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馆方收藏作品一幅;2012 “大地如何‘存在”于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展出,馆方收藏作品一幅。

“你多美呀,请停留一下!”

德国大文豪歌德因创作了长诗《浮士德》而永垂不朽,其主人公浮士德因于弥留之际讲出了这句话而无限地延长了其生命!于是这也可以说,歌德是因着浮士德的这句话而一劳永逸地让读者记住了他的名字。

面对于会见教授所创造的大地上的劳动、建设场景,就其绘画性层次上,我们大概也会像老浮士德那样在内心里发出高山仰止般的惊呼:“你多美呀,请停留一下!”但如果我们只是感动于这样的“美学”场景,只是“美学”地观赏于会见的绘画,那么这有可能是恰恰违背了画家的初衷和个性。于会见是“非美学”的,像海德格尔那样,是“反美学”的,也可以说,是“反艺术”的。依海德格尔之见,自“美学之父”鲍姆加登以来,“美学”便开始逐渐堕落为“现代性工程”的附庸或帮凶。于会见要“停留”这种“美学”,要“解除”这种“美学”,要把这种“美学”从其“时间性”中解放出来。他雄心勃勃,风骚霸气,挥巨笔如枪,势将时间在大地上的一切“杰作”——在他眼中,这些不过是垃圾、不祥之物、对有生命的大地的涂炭和屠戮等等——尽行驱除,期以恢复无时间无空间的、无以言致的崇高。“反者道之动”。由此说来,于会见是当代的靡菲斯特,一个伟大的虚无主义者!

中国圣人老子曾告诫我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说,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以自然为法。虽然如浮士德在时间中的劳动是人的命运,但这命运应该是人的生命的自然发生、展开和如鲜花般的绽放。老子举荐“人”与“地”、“天”、“道”一起为“域中四大”。但让人感到大惑不解的是:从来就反对人为世界的老子何以竟将“人”列为“域中四大”之一?须知赤子非“人”啊,而人之所以为“人”是因其经过社会和符号的教化和锻造。这样的“人”岂堪为“大”?以往的注经家多会打圆场说,“人”之为“大”(道)以其“法自然”耳。今日的一切生态学者大都在“自然”面前却步。他们未能看到,“自然”也有“法”“人”的一面,也有类人的一面。这不是康德意义上的“人为自然立法”,而是说自然也有一个生长、表出的环节,虽然是魏晋玄学家如洛阳郭象所说的“自生”,但毕竟是要“生”出来、表现出来的。而生出、表出的典范则是“人”,人创造了语言、技术、社会制度与规范、意识形态等“象征秩序”。不过话要说回来,这样的象征秩序又必须合于自然。于是我们看到,“域中四大”形成了一个环圈:从人到地、到天、到道,而后又从道和自然开始,进入人而继续循环。这是“自然”的循环,但也是“人”的循环,即有发生、有表出、有人为。

面对技术的世界,我们一方面需要“人法自然”,另一方面也应认识到“自然法人”。完整的生态主义不偏废于其任何一面!于会见作品的第一要求显然是“人法自然”,但在其将人归属于自然、隐于自然的同时,他还能够将此自然之思展示出来,展现给我们。这是否说明,他也是将“自然法人”的一面考虑了进来?歌德、海德格尔是考虑进来了,于会见当亦不后于先贤,否则他哪里会奔走“展览”?哪里会欣欣然于“展览”这样一个充满悖论的标题?

“你多美呀,请停留一下!”

于会见的眼神是忧郁的,但此忧郁中还放射着美的光芒!

于会见的绘画是冷色的,但其间也有温暖人心的热气在氤氲升腾着。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导)

猜你喜欢
浮士德歌德海德格尔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浮士德》(书影)
作为赌注的浮士德
海德格尔的荷尔德林阐释进路
歌德的书
英国皇家歌剧院歌剧电影《浮士德》
实践哲学视域下海德格尔的“存在”
19世纪的法国大歌剧:古诺的《浮士德》
死亡是一种事件吗?——海德格尔与马里翁的死亡观比较
从海德格尔的“形式指引”看《诗》《书》中的“帝”与“天”
我要歌德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