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的思考

2013-04-29 17:32:48刁小卫
现代语文 2013年11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

摘 要:预科汉语教学是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桥梁,是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预科汉语教学的教学体系、测试体系、教学方式、教师素质、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促进预科汉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预科汉语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 第二课堂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教学可分为作为外语教学的汉语教学和作为本国通用语教学的汉语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汉语教学指对外国留学生等进行的汉语教学。少数民族学生在中小学当作一门基础课,在高等院校作为预科或一种专业课进行的汉语教学则是作为本国通用语教学的汉语教学。

预科教学是指对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所进行的汉语教学,它是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桥梁,是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就是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汉语基础。学生汉语水平提高的程度直接影响其之后四年的专业学习。

一、完善预科汉语教学体系

新疆高校传统的预科汉语教学内容以传授汉语知识为主;自1996年汉语水平考试(HSK)在新疆推广以来,预科汉语教学内容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为主。目前各高校均对预科新生进行摸底考试,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分级教学,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预科汉语教学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知识+技能”的教学体系。但是在预科汉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对文化教学重视不够的现象:只是开设一门文化课程进行课堂讲授,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尤其是汉民族文化的机会,没有很好地把语言教学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致使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汉语学习很难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交际工具,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进程、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渗透在民族语言之中,蕴含在历史发展过程之中,所以语言文化因素的存在是客观的。语言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语言和文化是一个整体,学习语言就是同时学习一种文化;离开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准确地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不可能的。对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够全面,会直接影响信息的准确传递,容易产生误解和偏差。因此,在汉语教学中,汉语文化的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预科汉语教学应该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体系,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语言+技能+文化”的教学体系,把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语言文化的运用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汉语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改革预科汉语教学测试体系

自1996年汉语水平考试(HSK)在新疆开考,至今已有17年的时间。纵观HSK在新疆的推广,对新疆汉语教学改革的影响十分深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考试所体现的考查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理念,符合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现在新疆各高校均按照自治区的要求,把HSK成绩作为预科生结业的标准,如果HSK不达标则不能进入专业学习,需重修预科一年。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汉语教学的发展,使预科生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教师的教学而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围绕HSK而展开,因为学生的HSK成绩是衡量一年预科汉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对学生的学习而言,HSK达标是他们预科汉语学习的唯一目标,从而导致预科汉语学习目标的偏失,出现为HSK而学习汉语、不重视预科汉语课程的学习等现象。现在HSK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的“指挥棒”,使预科汉语教学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之中。

任何一种考试的功能都有其针对性,不能包罗万象,HSK和MHK(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简写为MHK,于2010年11月在新疆高校试考,2012年在新疆全面推行)都不例外。虽然HSK和MHK都可以用来测试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都对(或即将对)新疆的汉语教学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它们终究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我们预科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把HSK或MHK作为衡量预科汉语教学质量和预科生汉语水平的唯一标准,这与提高少数民族汉语言素养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不适应的。

预科汉语教学测试体系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通过课程考试来测试学生对所学汉语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真实的语言环境来测试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通过HSK或MHK来测试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把课程测试成绩、言语交际测试成绩与HSK或MHK成绩结合起来作为预科生结业的标准是比较全面和科学的。衡量预科汉语教学质量和预科生汉语水平的标准不应该是唯一的,而应该从多角度去评价。因此,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并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科汉语教学测试体系,对全面推进新疆汉语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地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汉语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和研究的课题。

三、改进预科汉语教学方式

预科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它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汉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预科汉语教学仅靠“讲授式”是根本达不到这一目的的,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可以作为参考。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汉语学习如果只是在课堂上进行“填鸭式”教学,那是很难实现交际功能的,同时会使学生对学习汉语失去兴趣。汉语学习应该与日常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汉语教师可以带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多听多说,使他们在实践中轻松愉快地掌握汉语的听说读写技能。

(一)情境式教学

以往的汉语教学只是一味地传授汉语知识,使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按照老师所讲的内容去学习汉语,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很难收到汉语教学的理想效果。而情境式教学则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成语教学时,讲到一个成语,应该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这个成语在怎样的情境下使用?在相同的情境下还可以用什么成语来代替它?在进行文化教学时,学生往往知道这种文化现象,而对其他的知之甚少,这时就应该创设问题情境:这种文化现象用在别的场合行吗?为什么不行?这种文化现象是怎样来的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达到“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二)鼓励式教学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最容易出错的是汉语的发音。对于发音不准,但勇于开口说汉语的学生要加以鼓励,使他们明白,只有张口说才能发现错误,才有可能改进,才能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学生在这种鼓励之下,说话的机率会越来越高,正确率也会越来越高。老师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应当给予恰当的鼓励,这样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才会逐步提升。

(三)竞争式教学

竞争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指向他们自己能够完成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指向“怎样”完成目前的学习,所获得的成绩本身并无意义,只有同别人进行相互比较后才变得可以解释,从中鉴别出自己能力的高低。在汉语教学中要展开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如汉字应用比赛、讲汉语故事比赛、汉语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竞争中展现才能。在竞争式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安排竞争活动,这些活动应该是大部分学生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如果活动过难,就只有少部分同学才能参与;如果活动过易,很难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合作式课堂教学

在汉语课堂上采用合作式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合作式课堂中可以采用学生自由组合的方式,但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平衡各合作组的成员分配,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相互帮助的作用。各合作组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合作任务,比如共同完成汉语小品的表演、共同完成某一汉文化现象的调查、共同完成课前的预习工作、共同完成汉语某一项技能的训练任务。在合作组中,每位成员既是老师,又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长,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无定法,汉语预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高预科汉语教师综合素质

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第二语言教学提出如下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教师。教师素质的分值越高,乘积就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可见,教师素质在保证教学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语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汉语教学的质量。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预科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

预科汉语教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对预科汉语教师要求很高——既要对汉语教学有扎实的知识,又要对与之相关的其它学科有比较广博的知识面。因此,汉语教师必须是复合型人才。

作为高校预科汉语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汉语言和文学知识。要精通汉语言的语音、汉字、词汇、语法、修辞、语义、语用等知识,且具备丰富的文学知识,并能在课堂上熟练地使用。

其次,要具备一定的少数民族语言知识。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完全使用汉语授课对一部分汉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适时地使用学生的母语进行解释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三,要具有扎实的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汉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语言教学,必须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汉语教师要掌握两种不同文化的异同,要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帮助学生避免言语交际中的文化误用现象,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的境界。第四要具备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第二语言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

(二)具有很强的汉语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一个教师的知识再渊博、科研能力再强,如果教学能力较差,那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

作为高校预科汉语教师,首先要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是输出与输入相结合的过程,没有好的输出就不可能有好的输入。因此,汉语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做到语音标准、用词准确、语法规范、逻辑清晰,为学生的输入奠定基础。

其次,要具有很强的汉字书写能力。“三笔字”是师范生的基本功,板书是教师的门面。随着电脑的普及,别说少数民族学生,就连汉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也呈下滑趋势。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汉字书写问题也已成为汉语教学界热点讨论问题之一。因此,汉语教师必须要有很强的汉字书写能力,有责任纠正学生出现的汉字书写偏误,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第三,要具有理解、分析和运用教材的能力。汉语教师要对教材深入钻研,吃透教材内容,明白编者的编写意图,在对教材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最佳的教学方式把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第四,要具有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用的。汉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特有的、最适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第五,要具有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的能力。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教师周密的组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调控下完成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第六,要具有掌握学生动态的能力。汉语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适时运用表扬和批评的策略来激发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

第七,要具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求知欲,汉语教师应积极使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教师要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成功地学习,必须对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深入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一个不具备研究能力的教师,不可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校预科汉语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应该密切关注汉语教育事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具有汉语教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把教育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汉语教学过程中,将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从而指导教学实践。汉语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才能变“经验型”为“科研型”,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需要。

五、强化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

预科汉语教学作为为期一年的汉语强化教学,仅仅靠课堂教学的时间来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是很难做到的。第二课堂活动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它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组织的各种有益活动,是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深化,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汉语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汉语学习的积极性。

部分预科汉语教师认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甚至还有人认为第二课堂活动冲击了课堂教学。其实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要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的方式、方法、时间、内容等安排得恰当,不仅不会冲击课堂教学,反而会使学生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

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汉语诗歌朗诵、汉语演讲、讲汉语故事、表演汉语小品、学唱汉语歌曲、汉字书写、汉语作文、汉语角、民汉结对子、汉语知识讲座、学习经验交流、成功人士报告等。

开展预科汉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则为:1.以汉语为中心的原则。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活动内容必须以提高学生的汉语知识、汉语应用能力、汉语交际能力为中心,否则就达不到调动学生汉语学习积极性的目的。2.全体学生参与的原则。第二课堂活动不是专为汉语水平高的学生服务的,应该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给每位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检验课堂教学效果。3.合理安排的原则。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绝对不能占用课堂教学的时间,不能冲击课堂教学,应在课余时间完成。活动的形式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而展开。4.形式多样化的原则。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应该多样化,不要总是以比赛的形式展开,否则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蔡崇尧.汉语教学法概论[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1999.

[2]郭卫东.全面推行双语教育 提高民族教育质量[J].新疆师范

大学学报,2003,(3).

[3]魏秀兰.少数民族预科阶段的汉语教学应该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

[J].职业技术,2009,(4).

[4]鞠文雁,鲁新民.从HSK到MHK——汉语水平考试在新疆[J].新疆

教育学院学报,2009,(3).

[5]方晓华.新疆双语教育问题探索[J].民族语文,1998,(2).

[6]方晓华.新课程汉语教学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6.

(刁小卫 新疆伊宁 伊犁师范学院中国语言学院 835000)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
“大思政”格局下推进第二课堂建设的路径研究
成才(2023年13期)2023-10-24 08:47:26
01—02合刊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实践观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
浅析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
广东蚕业(2019年3期)2019-05-14 05:37:02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海峡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基于微信协作式翻译教学第二课堂模式探究
成长课堂
基于第二课堂建设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