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数量名”与“名数量”比较初探

2013-04-29 17:14韩春梅
现代语文 2013年11期
关键词:语义语法

摘 要: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组修饰名词或名词词组时有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了“数量名”和“名数量”两种结构。本文从这两种结构的产生、发展入手,尝试着从语义和句法方面对二者进行考察、分析,以区别这两种结构。

关键词:数量名 名数量 语义 语法

数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数目及动作行为次数的词,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数目单位及动作行为次数的词。在这点上,古今相同。汉语量词系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从一个角度说,包括物量词和动量词;从另一个角度说,包括惯用量词和度量衡量词。综合这两种划分法,可将汉语量词分为:

1.惯用物量词。如“个、位、件、辆、株、棵、朵、台、对”等。

2.惯用动量词。如“下、次、遍、回、跳”等。

3.度量衡量词。如“米、斤、亩、平方米”等。

在这三类量词中,只有第一类和第三类可以作名词的定语。因此,我们在讨论“数量名”和“名数量”结构时所涉及的量词也就只涉及这两类。而我们对这两种结构的考察将从语义和语法层面进行。为叙述方便,“数量名”和“名数量”结构以下各简称为“A式”和“B式”。

一、A式和B式演变概述

关于这两种结构,有必要探讨量词的起源。量词的起源同社会经济生产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氏族公社时期,由于生产力落后,人们平均分配,因此没有交换,自然也就不需要度量衡一类的量词;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交换开始出现,用于度量的量词便随之产生。如“只、匹”等。但是,由于当时的量词刚刚产生,数量还不够丰富,因此,出现了三种结构,这存在于甲骨文中:

1.数词+名词(名词+数词)。如:

(1)十五犬,十五羊,十五豚。(《殷墟书契前编》)

2.名词+数词+名词。如:

(2)人十又六人。(罗振玉《殷墟书契菁华》)

3.名词+数词+量词。如:

(3)马五十丙。(同上)

可见,在上古时期,数词、量词与名词之间的结合还很自由,形式并没有完全固定下来。

到了西周时期,在金文中,1式已经遭到了淘汰,2,3则并用。而西周以后,连2式也很快遭到了淘汰。这样,3式作为遗老发展起来。在这一时期,量词也随之发生了分化,大致形成了如现在的分类。到了战国时期,从3式中发展出了“数+量+之+名”结构,即A式的雏形。如:

(4)虽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滕文公上》)

与此同时,数量词后面紧跟名词的用法也在先秦作品中出现。如:

(5)食一豆肉,饮一豆酒,中人之食也。(《考工记·梓人》

六朝以后,A式已经固定下来,使用也较之B式更加普遍。但总的来说,在古代这两种形式可以说是各占“半壁江山”,使用范围上差别并不大。

而到了现代,在汉语中B式则只有在列举、记账或数量词及被数量词修饰的词语比较复杂的时候才有这种词序。如“电视机一台”“自行车两辆”“出动飞机三百架次”“大小房间二百余间”等。

二、A式与B式的语义考察

古汉语中数词(或数量词)的主要作用是在名词(含名词性成分。下同)前修饰限制名词,在名词后对名词进行陈述。现代汉语数量词在名词前时的主要作用仍是修饰限制名词,而在名词后时,只有在列举、记账或数量词及被数量词修饰的词语比较复杂的时候才有这种词序,更多的是担负一种语义引申的使命。这个使命也使得B式的使用范围很难再与A式“分庭抗礼”,如:A式“一碟小菜”仅仅表示的是数量概念,但是B式的“小菜一碟”则有“小事一桩”,事情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已经超出了数量的概念。

三、A式与B式的语法考察

在语义方面A式与B式没有较大的差别,但是在语法层面上,二者的区别则凸现出来。

(一)语法作用方面,一些学者将A式的语法作用归纳为两个方面:

1.指代作用

(6)今天你吃的鱼,一条是鲤鱼,一条是鲫鱼。

前后两个“一条”一方面起着表数量的作用(说明是一条,不是两条或三条),一方面起着指代作用,指代“你”所吃的鱼中的一条鱼。再如:

(7)他有两个妹妹,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

(8)楼上那家男的叫王勇,女的叫季红,一个是司机,一个是护士。

在上面的例(7)(8)中,“一个”表数量的作用已经非常微弱,无需表明人的数量,而纯粹起一种指代作用。例(8)前面的“一个”指代“男的”,后面的“一个”指代“女的”。我们不能认为例(7)(8)中的“一个”后面省略了什么名词,事实上在“一个”之后根本补不出什么名词,足见这里的“一个”纯粹起指代作用。

2.构成周遍性主语句,数词限于“一”

(9)一个(人)也不去。

(10)一位(老师)都不认识他。

(11)一个(人)也没听说过。

(12)一个(字)都不认得。

(二)句法成分方面

在作句法成分方面,二者的差别较多。

1.主语方面

A式组成一个定中式偏正短语,充当句子的主语。例如:

(13)一朵梅花,无声地落在桌上。

(14)临上飞机,几位朋友合影留个纪念。

(15)一些蛛丝缠绕着它。

在语言应用中,句法结构的基本形式往往只是一种代表形式,大量的、使用最普遍的、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由基本形式衍生出来的非基本形式,我们称其为“扩展的数量名结构”,下面谈到的几种便是这种结构。

(16)一进楼门口,一股恶浊的气息扑面而来。

(17)一座弯弯的象新月形的大山,躺在我国和印度的交界上。

(18)有一次,在大学里吃饭,一位干部女儿开着玩笑说:……

(19)一个守望的战士,从高椅子上下来,让我们从望远镜里来观看金门岛。

在例(16)(17)中,A式中名词前插入了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这个“形+名”短语受数量短语修饰,组成中心式偏正短语,充当句子的主语。例(18)中,A式的名词前插入了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这个“名+名”短语受数量短语修饰组成定中式偏正短语,充当句子的主语。例(19)中,A式的名词前有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这个“动+名”短语受数量短语修饰组成定中式偏正短语,充当句子的主语。

不仅如此,在A式中,名词或名词成分前,几乎可以插入各种成分,可以说,A式的组合能力相当强,相当自由。

B式却恰恰相反,其内部相当紧密,构成宾补短语,不能插入任何成分。这是因为数量词一般位于领属性定语之后,属性定语之前,这跟数量词的个体化功能和定语的性质有关。“领属性定语+中心语”受定语的作用已经实现了个体化,所以不能再受数量词修饰,因而数量词一般不能居于领属性定语之前;“属性定语”一般修饰类名,不能修饰个体化了的“数量词+名词”,因而数量词一般不能居于属性定语之后。由于B式的这种性质,使得它不能单独构成主语。

2.宾语方面

如前所述,由于两式的结构以及所构成的短语类型,因此二者在构成宾语方面都有很强的能力。这样的例子也很多,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说,在构成句法成分方面,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在构成主语方面。

四、赘言

数量词对是否为自由句法结构存在制约作用。

所谓自由的句法结构,就是能单独成句的句法结构。如“看书”,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可以单独成句(“你在干什么?”“看书。”)。因此,“看书”是个自由的句法结构。反之,不能单说的句法结构,例如“哭的哭”,虽然从构造上看是个主谓结构,但永远不能单说,总是处于一个被包含的地位(大大小小的孩子,哭的哭,喊的喊)。“哭的哭”就是一个不自由的句法结构。

在现代汉语里,有些同样性质的句法结构,是自由的还是不自由的,取决于其中是否含有数量词。

1.语法学界很早就注意到“动词+了+名词”这种述宾结构无法单独存在,例如“吃了鸡蛋”不能单独成句。要让这种述宾结构处于单说地位,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末尾加上“了”,“吃了苹果了”就能单独成句;一是在作宾语的名词前加数量词,“吃了一个苹果”“吃了一点儿苹果”就都能单独成句。这说明,“动词+了+宾语”这种述宾结构,是自由的还是不自由的,主要看宾语成分是否有数量词,带有数量词的是自由的,不带数量词的一般是不自由的。

2.带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的动补结构,后面带上名词性宾语所形成的述宾结构,是自由的还是不自由的,也取决于宾语成分是否带有数量词。带有数量词,是自由的,否则是不自由的。如:

(20)打破两块玻璃。

(21)飞进来一个苍蝇。

去掉数量词“两块”“一个”便都不能成句。“打破玻璃”“飞进来苍蝇”都是合法的句法结构,但都是不自由的句法结构,它们只能处于被包含的地位。如:

(22)打破玻璃的人是他。

(23)纱窗破了就能飞进来苍蝇。

3.对于双宾结构,如果间接宾语是人称代词,直接宾语带不带数量词,所形成的双宾结构都是自由的。如:

(24)给我(一杯)酒。

(25)送他(一块)布料。

如果间接宾语是名词,那么直接宾语带数量词的话,所形成的双宾结构是自由的。如:

(26)送学校一幅油画。

(27)给奶奶两条带鱼。

直接宾语不带数量词的话,所形成的双宾结构是不自由的。例如“送学校油画”“给奶奶带鱼”都不能单独成句,只能处于被包含的地位。如:

(28)送学校油画的是八五级的毕业生。

(29)给奶奶带鱼,给姥姥鲤鱼,怎么样?

此外,某些句法组合排斥数量词,也从另一个方面为数量词对某些句法结构起某种制约作用,提供了佐证。如:

“山上架着炮”是一个有歧义的句法结构,它可以指一种静态的存在,表示“山上有炮”的意思;也可以指一种动态的行为,表示“山上正在架炮”的意思。但是,如果在“炮”前加上数量词,“山上架着两门炮”,那就只指静态的存在,因而这个结构就没有歧义,也就是说,表示动态行为的处所主语句格式“主+动词+着+宾”,其宾语成分排斥数量词。

综上所述,“数量名”脱胎于“名数量”这个结构,发展了“名数量”结构,其形式灵活,组合能力较强。而“名数量”结构的使用范围越来越狭小,其表示的数量概念越来越弱,转而向固定的语义方向发展,其在句子中所占的位置也越来越固定,正在向着成语和熟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5]邢福义.汉语语法三百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克里斯特尔.现代语言学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刘琼竹.数量名主语句的句法分析[J].汉语学习,2000,(10).

[8]刘琼竹.数量名主语句的语义语用考察[J].湘潭大学学报,

1999,(3).

[9]盛林.从单纯标量到多元化表意[J].山东大学学报,2004,

(1).

[10]刘春卉.汉语的音步特点与宾位“数量名”结构中数“一”的

隐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1,(11).

[11]李淑娟.“一身冷汗”类短语的再探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报,2003,(6).

[12]杨爱姣,玲子.数量型定中结构的搭配变异[J].修辞学习,

1999,(5).

[13]邵文利,杜丽荣.数量词古今用法之异同[J].西南民族大学学

报,2003,(9).

[14]邢梅萍.数量词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J].聊城师范学院学

报,2000,(5).

[15]沈阳.数量词在名次短语移位结构中的作用和特点[J].世界汉

语教学,1995,(1).

[16]唐翠菊.数量词在多层定名结构中的位置[J].语言教学与研

究,2002,(5).

(韩春梅 吉林延吉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133002)

猜你喜欢
语义语法
好懂、好记、好用的语法来了——《讲道理的语法》
语言与语义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参考答案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深+N季”组配的认知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
修辞的基础——语义和谐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