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嵌段SI 对SIS及其热熔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2013-04-29 00:44:03黄勇袁煜艳
粘接 2013年11期

黄勇 袁煜艳

收稿日期:2013-07-12

作者简介:黄勇(1970-),男,工程师,从事技术管理工作。E-mail:huangyong001.blsh@sinopec.com。

摘要:研究了两嵌段SI对SIS及其热熔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含量增加,SIS的拉伸强度降低,熔体流动速率(MFR)增大,其热熔压敏胶初粘性增大、持粘性减小,180°剥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熔融黏度和软化点降低。两嵌段SI分子质量增加,SIS的 MFR降低,其热熔压敏胶的熔融黏度和软化点增大。两嵌段SI嵌段比增加,SIS的硬度增大、MFR降低,其热熔压敏胶的初粘性减小,熔融黏度和软化点增大。

关键词:两嵌段SI;嵌段比;SIS性能;热熔压敏胶性能

中图分类号:TQ4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22(2013)11-0057-04

1 前言

苯乙烯与异戊二烯的嵌段共聚物——SIS,具有很好的内聚力和优良的粘接性能,与其他添加剂相容性好,主要用于制备热熔压敏胶。构型上SIS分为星型和线型2种结构。星型SIS采用2步加料——偶联法合成,产物中含一定量的两嵌段SI;线型SIS采用3步加料法合成,产物中不含两嵌段SI [1,2]。两嵌段SI因其分子结构存在“网络缺陷”,不具备3嵌段SIS的物理交联作用,因而其内聚力小,耐热性差,但却有高流动性、高粘附性及良好的分切性能[3]。由于两嵌段SI的独特性能,国内外很多线型SIS产品都掺混有不同量的两嵌段SI,以满足市场对SIS热熔压敏胶性能多样化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发含两嵌段SI的SIS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本文研究了两嵌段SI对SIS及其热熔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2 实验部分

2.1 试验仪器设备及原材料

5 L聚合小试装置、全套物检设备及熔融指数仪、热熔压敏胶制备及涂布装置,合成橡胶事业部橡塑中心自备;初粘测试仪(CZY-G)、持粘测试仪(CZY-S)、200N电子剥离实验机(BLD-200N),济南兰光机电技术发展中心。

苯乙烯(300/t中试装置现场取),水值≤20×10-6;异戊二烯(SBS车间现场取),水值≤20×10-6;正丁基锂(300/t中试装置现场取),浓度 0.5 mol/L;聚合溶剂(主要环己烷,中试装置取),水值≤20×10-6;萜烯树脂;增塑剂(环烷油 KN-4010),新疆;SIS-1105,(S/I=15/85、相对分子质量12~13万),巴陵石化。

2.2 试验方法

2.2.1 小试聚合

1)两嵌段SI的合成

在5 L聚合釜中,采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SI。按设计量加入聚合溶剂、苯乙烯、活化剂,以引发剂破杂后加入计算量的引发剂丁基锂。在一定温度下反应20 min左右,待反应完成后再加入计算量的异戊二烯进行2段反应 15~25 min左右终止,放料。

2)含两嵌段SI的SIS 制备

在合成的两嵌段SI胶液中按计算量加入SIS-1105及溶剂,溶解并充分混匀,用蒸气凝析、剪碎、烘干,得到含两嵌段SI的SIS,分别对其进行性能检测和热熔压敏胶试验。

2.2.2 SIS热熔胶制备

在500 mL三颈瓶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含两嵌段SI的SIS、增粘树脂、增塑剂、防老剂,升温至180~200 ℃,搅拌直至成为均匀黏稠的熔体即为热熔压敏胶。热溶压敏胶基础配方为(质量份):SIS(含SI)30份;环烷油 18份;萜烯树脂 50份。

将制备好的热熔压敏胶在小型涂布机上涂布,得到热熔压敏胶试片,用于性能测试。

2.3 性能测试

SIS的扯断拉伸强度:按GB/T 528—1998进行;

硬度:按GB/T 531—1999进行;

熔体流动速率(MFR):按GB/T 3682—2000进行;

SI的分子质量及其分布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溶剂为THF;

初粘性:参照GB 4852—1984,将压敏胶试样水平放置于助滚斜面的正下方,将6#小球从30°倾角斜面10 cm处自由滚下,计量小球在压敏胶试样上的滚动距离;

持粘性:按GB 4851—1984进行;

180°剥离强度:按GB/T 17200进行;

熔融黏度:按GB/T 2794—1995方法进行;

软化点:环球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两嵌段SI对SIS性能的影响

1)两嵌段SI含量对SIS性能的影响

两嵌段SI含量对SIS性能的影响如表1所示。SI的嵌段比为15/85、相对分子质量为6万。

由表1可知,随着两嵌段SI含量的增加,SIS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MFR逐渐增大。这是由于相对于3嵌段SIS,两嵌段SI在微观结构上有“网络缺陷”,缺乏物理交联作用,不具备硫化橡胶的特性,导致其力学性能差,流动性变好。

2)两嵌段SI相对分子质量对SIS性能的影响

两嵌段SI相对分子质量对SIS性能的影响见表2,其中SI的嵌段比为15/85、含量为25%。

由表2可知,随着SI的分子质量的增大,SIS的拉伸强度略有增大,MFR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说明SI的分子质量对SIS的内聚强度影响较小,对熔体流动性影响较大。

3)两嵌段SI的嵌段比对SIS性能的影响

SI的嵌段比对SIS性能的影响如表3所示。SI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万、含量为25%。

由表3可知,随着SI嵌段比的增大,SIS硬度增大,MFR减小。

3.2 两嵌段SI对SIS热熔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1)两嵌段SI含量对SIS压敏胶性能的影响[3]

两嵌段SI含量对SIS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随着SI含量的增加,热熔压敏胶初粘性增大、持粘性降低,180°剥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这是由于初粘性主要取决于压敏胶的粘附强度,持粘性主要取决于压敏胶的内聚强度。而180°剥离强度则取决于压敏胶的粘附性能和内聚强度的综合平衡。两嵌段SI由于分子结构的网络缺失及分子质量较小的原因,具有极好的粘附性能和极差的内聚强度,导致其含量增加时压敏胶的初粘性增大,持粘性降低。当SI含量少时,体系的粘附强度相对较低,内聚强度相对较高,此时的剥离强度以粘附强度为主;当SI含量高时,体系的粘附强度较高,内聚强度较低,此时的剥离强度以内聚强度为主;当2者较平衡时,180°剥离强度就会出现最大值。同时,压敏胶的熔融黏度和软化点都降低,有利于机械涂布施工。

2)SI相对分子质量对SIS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两嵌段SI相对分子质量对SIS压敏胶性能的影响见表5。

由表5可知,随着两嵌段SI的分子质量增大,热熔压敏胶的初粘性略有减小,持粘性略有增大,熔融黏度和软化点增加。

由表6可知,随着两嵌段SI嵌段比的增大,热熔压敏胶的初粘性减小,持粘性略有增大,熔融黏度和软化点有所增大。

4 结论

1)随着两嵌段SI含量的增加,SIS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MFR逐渐增大;热熔压敏胶初粘性逐渐增大、持粘性逐渐降低,180°剥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熔融黏度和软化点降低。

2)随着两嵌段SI分子质量的增加,SIS的拉伸强度略有增大,MFR降低;热熔压敏胶的初粘性略有减小,持粘性略有增大,熔融黏度和软化点增大。

3)随着两嵌段SI嵌段比的增加,SIS的拉伸强度略有增大,MFR降低,硬度增大;热熔压敏胶的初粘性减小,持粘性略有增大,熔融黏度和软化点增大。

参考文献

[1]张雷,董汝秀,金关泰.SIS和(SI)nR 的结构与性能[J].合成橡胶工业,1991,14(3):172-174.

[2]张雷,董汝秀,金关泰.苯乙烯、异戊二烯星型嵌段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J].石油化工,1990,19(9):601-606.

[3]袁煜艳.SIS技术参数对其热熔压敏胶性能的影响[J].粘接,2012(0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