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存现句中谓词部分的逻辑语义分析

2013-04-29 13:20卢秋蓉刘海燕
现代语文 2013年2期

卢秋蓉 刘海燕

摘 要:汉语里表示什么地方出现、存在或消失什么东西常常用存现句的结构形式来表示,存现句中的动词后面常常用“着、了、过”等标记来表示存在、出现或消失等意义。但这些标记不是存现意义的唯一手段,也非传统语言学的方法和手段能描写和解释的。如果我们从形式语义学角度对汉语存现句中谓词部分的逻辑语义结构进行精细的描写和表示,也许能更全面地了解它的结构和意义。本文试图通过这样的尝试,探索汉语存现句中谓词特征的形式化处理问题。

关键词:汉语存现句 谓词结构 逻辑语义关系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吕叔湘先生对“存在句”有了界定以后①,很多学者也开始关注此语法现象。代表人物有范方莲②和宋玉柱③。纵观存现句的研究文章,存现句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局限于结构和归类;第二阶段有了实质性突破,开始深入句子结构内部,对它进行分段研究;第三阶段对存现句的研究表现在深度和广度上,对存现句本身的思考更多。随着西方结构主义的引入,很多学者从结构形式④、生成语法⑤、语义分析以及对外汉语教学⑦等方面对存现句进行多角度的研究。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分析存现句,必须先弄清楚存现句的界定问题。符合存现句结构形式的句型就是存现句吗?存现句应该具有什么特点?要回答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要对存现句做一个准确的界定。存现句的界定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究竟什么样的句型才是存现句呢?宋玉柱(1963)在回答此问题时解释道:“存现句不仅要含有‘存现语义,还要受结构的制约,不能因为某种格式含有‘存现语义就归为存现句;同理,存现句也要受语义的限制,不能因为某些与存现句结构格式相同就归为存现句。”简而言之,在确定存现句的界限时,不能只注重一方面,必须遵循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至今学界对存现句的界定依然存在分歧,前人主要从认知功能语法、结构主义等角度对存现句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我们撇开以前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尝试着从形式语义学角度对汉语存现句中谓词部分的逻辑语义结构进行精细地描写和表示,也许能更全面地了解它的结构和意义。通过这样的尝试,或许有助于探索汉语存现句中谓词特征的形式化处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归纳出存现句的逻辑语义表达式,便于计算机的识读和检索,也便于外民族人学习和掌握汉语中这种特殊句式。我们所研究的存现句在句法结构上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一类是:NLoc⑧(处所词语)+VP(动词+着/了/过)+NP(数量名短语);二类是:NLoc(处所词语)+V(有)+NP(数量名短语);三类是:NLoc(处所词语)+V(是)+数量名短语(NP);四类是:NLoc(处所词语)+NP( 数量名短语)。

存现句一般包括三要素:存现事物(NP)、存现方式(VP)、存现地点(NLoc)。其内部的逻辑语义结构关系表示为:VP'(NP,NLoc),考虑到集中性,我们暂且把讨论的范围限于以“数量名短语”充当NP和“专名”充当NLoc的存现句,本文对VP结构不做深入分析,由于谓语动词表示的语义特征各不相同,其内部又呈现出不同的关系和表达方式,所以我们主要以谓语动词(VP)为中心,探讨谓语动词语义特征不同而呈现出的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

存现句的句法结构简单地描述为“NLoc+VP+NP”形式,其语义焦点表示“存在、出现、消失了什么”。存现句的焦点或重点一般是谓语,所以在分析存现句的语义时,基本上是从谓词出发的。本文要探讨的存现句就是按照句法结构中谓词的不同来划分的,所以根据存现句的句法结构形式,使用逻辑谓词法来分析存现句谓词部分的逻辑语义特征。把具有复杂性语义特征的谓词结构部分形式化,便于计算机识读和对外汉语教学。

一、存现句“NLoc+VP(动词+着/了/过)+NP”⑨的逻辑语义结构关系

(一)存现句“NLoc+V+着+NP”的逻辑语义结构关系

这种存现句的动词带动态助词“着”,“着”用在动词后面可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动作结束后状态的持续。这类句子叫进行体存在句。从语义上,一种表示动态,一种表示静态。

1.动态进行体存现句

(1)天上飞着一只鸟。

例(1)中的“天上”是方位短语作主语,表示处所;单独的动作动词“飞”加动态助词“着”构成句子的谓语部分,表示存现方式;动词所涉及的存在宾语是“一只鸟”,表示存现事物。从语义上,“飞”这个动作动词有很强的动作意义,并且常常发生位置上的变化。“着”用在动词后面,可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动作结束后状态的持续。当“飞着”组合在一起时,由于“飞”这个字动作性很强,再附着“着”这个助词,自然就让整个存现句呈现动态进行体⑩。存现句中谓语动词“飞”的语义特征表现为[+持续][+动态动作][-附着],其存在事物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从认知的角度,动作在时间上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事物在空间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k。“飞”的语义还表现出[+有界]和[+无界]的特征,“一只鸟”的语义还表现出[+有界]。从语用上,这类存现句是以背景意义为前提而出现的,描写性很强。从逻辑关系上,对这样的事件有不同的划分,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事件应该包括开始前的预备阶段、起始阶段、中间阶段、终止阶段和结束后的阶段或者结果状态(Lakoff & Johson,1999)。“飞、走、跑”等这类动作动词的参与者既是施事又是移事时,存现句可以抑制这些动作的施事,而突出它们的移事。谓语动词是“飞”的参与者既涉及自己决定自己走的施事角色,又包括飞的状态。当“飞”这一动词带助词“着”时,它会促使整个句子抑制了其他阶段,而突出了“中间阶段”,即“飞的过程”。

存现句一般包括三要素:存现事物、存现方式、存现地点。按照这样格式要求,这个句子的存现事物是“一只鸟”,存现方式是“飞着”,存现地点是“天上”,因此这个句子内部的逻辑语义结构关系描写为:“飞着'(天上,一只鸟)”。

为了论述的集中性,我们只对谓语动词“飞着”所表示的语义特征进行深入、详细地描写和分析。根据前面的分析和描写,句子中的谓语动词结构(VP)“飞着”的逻辑语义表现为:飞'(一只鸟)&有'(飞,着)&有'(飞着,动态动作持续)。

2.静态进行体存现句

(2)衣服上绣着一朵花。

从形式上,句子中“衣服上”是方位短语作主语,表存现地点;单独动作动词“绣”加动态助词“着”,“绣着”是句子的谓语部分,表存现方式;动词所涉及存现宾语是“一朵花”,表示存现事物。从语义上,“绣”这类动词的动作义比较弱,没有位置变化。当动词动作性比较弱的“绣”加上表持续的助词“着”时,自然就让整句呈现静态进行体存现句。存现句谓语动词“绣”的语义特征[+持续][-动态动作][+附着],其存现事物是动作行为的受事宾语。从认知的角度,“绣”的语义还表现出[+有界][+无界],“一朵花”的语义还表现出[+有界]。从语用上,这类存现句描述性比较强。从逻辑关系上,每一个事件都是一个完整的阶段,但动词“绣”非强调“绣”的动作什么时候终止以及采取什么方式,而是凸显其动作结束后的状态。

这种存现句中存现方式是“绣着”,存现地点是“衣服上”,存现事物是“一朵花”。这个句子内部的逻辑语义关系描写为:“绣着'(衣服上,一朵花)”。

为了论述的集中性,我们只对谓语动词“绣着”所表示的语义特征进行深入地描写和分析。根据前面的分析和描写,句子中的谓语动词结构(VP)“绣着”的逻辑语义表现为:绣(Ф,一朵花)&有'(绣,着)&有'(绣着,静态动作持续)&有'(绣着,附着)。

(二)存现句“NLoc+V+了+NP”的逻辑语义结构关系

这种存现句的动词带动态助词“了”,“了”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形状的实现。宋玉柱先生把这类称作完成体存现句。从语义上,一类表静态,一类表动态。

1.静态完成体存现句

(3)周围盖了许多房子。

从形式上,“周围”是处所名词作主语,表存现地点;动词“盖”附着助动词“了”作句子的谓语,表存现方式;结果宾语“许多房子”作存现句的存现宾语,表存现事物。

从语义上,“盖”这类动词的动作义比较强,但谓语中心后面附加助词“了”,削弱了“盖”的动作义,强化了动作结束后呈现的事实。本句的结果宾语也凸显了动作完成后表现的一定结果。存现句谓语动词“盖”的语义特征[+动态动作][+持续],其存现事物是受事宾语。从认知的角度,谓词“盖”的语义还表现出[+有界][+无界],存现宾语“许多房子”的语义还表现出[+有界]。从语用上,这类存现句呈现的是动作完成后的一种状态,往往叙述性会比较强。从逻辑语义上,受动态助词“了”的影响,动作动词“盖”的动作意义被弱化了,同时还抑制整个事件的其他阶段,凸显了动作结束后的结束阶段或结束状态。

这种存现句中存现方式是“盖了”,存现地点是“周围”,存现事物是“许多房子”。这个句子内部的逻辑语义关系描写为:“盖了'(周围,许多房子)”。

为了论述的集中性,我们只对谓语动词“盖了”所表示的语义特征进行深入地描写和分析。根据前面的分析和描写,句子中的谓语动词结构(VP)“盖了”的逻辑语义表现为:盖(Ф,许多房子)&有'(盖,了)&有'(盖了,动态动作完成后的持续)&有'(盖了,静态)。

2.动态完成体存现句

(4)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

从形式上,“天边”是处所名词作主语,表存现地点;动词“出现”附着助动词“了”作句子谓语部分,表存现方式;存现宾语“一道彩虹”表存现事物。从语义上,“出现”表示的动作义是瞬间产生的,动作达到某一个点时,就会瞬间爆发,其后附加的动态助词“了”,即表示瞬间完成后持续的结果。助词“了”抑制了谓语的施事,而凸显动作结束后持续的状态。存现句谓语动词“出现”语义特征为[+动态动作][-持续][-附着],其存现事物既不表示施事又不表示受事。从认知的角度,谓词“出现”的语义还表现出[+有界][+无界],其存现宾语“一道彩虹”的语义也表现出[+有界]。从语用上,这类存现句描述性比较强。从逻辑语义上,动作动词“出现”本来突出的是事件的中间段,加上助词“了”可以凸显动作结束后的结束阶段或者结束状态,而弱化事件的其他阶段。

这种存现句中存现方式是“出现了”,存现地点是“天边”,存现事物是“一道彩虹”。这个句子内部的逻辑语义关系描写为:“出现了'(天边,一道彩虹)”。

为了论述的集中性,我们只对谓语动词“出现了”所表示的语义特征进行深入地描写和分析。根据前面的分析和描写,句子中的谓语动词结构(VP)“出现”的逻辑语义表现为:出现(彩虹)&有'(出现,了)&有'(出现了,动态动作完成或结束)。

(三)存现句“NLoc+V+过+NP”的逻辑语义结构关系

这种存现句是动词带动态助词“过”,“过”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性状。从语义上,一类表静态,一类表动态。

1.静态经历体存现句

(5)窗子上贴过两张剪纸。

从形式上,“窗子”是处所名词作主语,表存现地点;谓语部分“贴+过”表存现方式;存现宾语“两张剪纸”表存现事物。

从语义上,动词“贴”是瞬间动词,表“贴”这一动作。本句在谓词后加“过”,则表示曾经有过这一动作。存现句谓语动词“贴”的语义特征[+动态动作][+持续][+附着],其存现句宾语“两张剪纸”是受事宾语。从认知角度,谓词“贴”的语义还表示出[+有界][+无界],其存现宾语“两张剪纸”的语义也表现出[+有界]。从语用上,这类存现句是陈述一个事实,记叙性很强。从逻辑上,动作动词“贴”本来突出的是事件的中间段,加上助词“过”,则表示曾经具有这样的状态。“贴+过”组合会突出结束后的状态,弱化其他部分。

这种存现句中存现方式是“贴过”,存现地点是“窗子上”,存现事物是“两张剪纸”。这个句子内部的逻辑语义关系描写为:“贴过'(窗子上,两张剪纸)”。

为了论述的集中性,我们只对谓语动词“贴过”所表示的语义特征进行深入地描写和分析。根据前面的分析和描写,句子中的谓语动词结构(VP)“贴过”的逻辑语义表现为:贴(Ф,两张剪纸)&有'(贴,过)&有'(贴过,动态动作完成后持续的经历)&有'(贴过,静态)。

2.动态经历体存现句

(6)唐山发生过地震。

从形式上,“唐山”是处所名词充当主语,表存现地点;动词“发生”后面附着动态助词“过”充当谓语,表存现方式;名词“地震”充当存现宾语,表存现事物。从语义上,瞬间动词“发生”后面附着动态助词“过”让整个句子呈现“经历”的状态,即表示地震这件事情在唐山已经发生过了,成为一件过去的事了。谓语动词“发生”的语义特征表现为[+动态动作][-附着]。从认知的角度,存现句的宾语“地震”的语义表现出[+无界],谓语部分“发生”表现出[+有界]。从语用上,这种存现句的叙述性比较强。从逻辑语义上,谓语动词附着动态助词“过”,让其语义部分突出事件结束后的状态,而弱化了事件的其他部分。

这种存现句中存现方式是“发生过”,存现地点是“唐山”,存现事物是“地震”。这个句子内部的逻辑语义关系描写为:“发生过'(唐山,地震)”。

同样,我们只对谓语动词“发生过”所表示的语义特征进行深入地描写和分析。根据前面的分析和描写,句子中的谓语动词结构(VP)“发生过”的逻辑语义表现为:发生(地震)&有'(发生,过)&有'(发生过,事件结束后的状态)&有'(发生过,动态)。

二、存现句“NLoc+有+NP”l的逻辑语义结构关系

这类存现句是只有动词“有”字充当谓语,“有”字在存现句中表达的语义是[+存在]。

(7)房间里有一个人。

从形式上,“房间里”是方位短语作主语,表存现地点;光杆动词“有”充当谓语,表存现方式;数量短语“一个人”充当存现宾语,表存现事物。从语义上,动词“有”字是最能体现存现的语义之一。单独的动词“有”就可以把句子意思传达清楚,因此不需要再加上其他补充部分。存现句谓语动词“有”的语义特征为[+持续][+存在]。从认知的角度,存现句的宾语“一个人”的语义表现出[+有界],谓语部分不作此考察m。从语用上,这种存现句叙述性比较强,其中“有+存现宾语”部分多是对主语部分的解释。从逻辑语义上,根据构式理论n,其语义部分会突出事件结束后的状态,而弱化了事件的其他部分。

这种存现句中存现方式是“有”,存现地点是“房间里”,存现事物是“一个人”。这个句子内部的逻辑语义关系描写为:“有(房间里,一个人)”。

为了论述的集中性,我们只对谓语动词“有”所表示的语义特征进行深入地描写和分析。根据前面的分析和描写,句子中的谓语动词结构(VP)“有”的逻辑语义表现为:有(房间里,一个人)&有'(有,存在状态)&有'(有,持续)&有'(有,静态)。

三、存现句“NLoc+是+NP”o的逻辑语义结构关系

这类存现句是只有动词“是”字充当谓语,在句中表达的语义是[+存在]p。

(8)桌子上是一本书。

从形式上,“桌子上”是方位短语作主语,表存现地点;单独的谓语“是”充当谓语,表存现的方式;存现宾语“一本书”表存现事物。从语义上,“是”在本句中表存在意义,并且“是”的此义只能出现在存现句中。存现句谓语动词“是”的语义特征[+持续][+存在],其存现宾语是受事。从认知的角度,存现句的宾语还表现出[+有界]。从语用上,这种句子多是静态的叙述。从逻辑语义上,“是”字的动作性比较弱,充当存现句谓语时,就会凸显事件结束后的状态,弱化事件的其他部分。其内部的逻辑语义结构跟“第二部分”一样,暂不赘述。

四、存现句“NLoc+数量词短语/NP”的逻辑语义结构关系

(一)定心谓语存在句q

(9)山谷里一片青青的森林。

从形式上,本类存现句只有两个部分,实质的谓语部分省略了,从而使数量词短语充当谓语。“山谷里”是方位短语作主语,表存现地点;“一片青青的森林”是存现宾语,表存现事物。从语义上,谓语部分省略了存在语义,其等价于“山谷里有/是一片青青的森林”。从认知的角度,存现宾语“一片青青的森林”的语义表现为[+有界]。从语用上,这类存现句的描述性比较强,经常叙述一种事实。从逻辑语义上,既然本句可以补充谓语“存在”或“有”部分,逻辑语义关系上和“有”或“是”字存现句的解释是一样的。

(二)名词谓语存在句r

(10)满脸青春美丽痘儿。

从形式上,表地点的抽象名词“满脸”作主语,表存现地点;名词短语“青春美丽痘儿”充当谓语,表示存现事物;其实质的谓语部分省略了。从语义上,谓语部分“都是”可以补充出来。存现宾语既不是施事也不是受事,其语义在认知上还表现出[+有界]。从语用上,这类存现句的描写性比较强。从逻辑语义上,本句突出一种状态,弱化事件其他部分。

由于第四种存现句省略了谓语部分,因此不同于其他三类存现句。这些存现句中谓词省略,不便对其中谓词所表示的语义特征进行逻辑语义分析。

五、结语

本文从形式语义学角度对汉语存现句中谓词部分的逻辑语义结构进行精细地描写和表示,试图通过这样的尝试,探索汉语存现句中谓词特征的形式化处理问题。本文与蒙太格语法的PTQ英语系统s及Dowty系统t相比,略去了许多方面的内容,没有内涵问题的处理,也没有个体概念以及命题态度词的讨论,对于存现句中前段的存现处所、后段的存现事物的逻辑语义特征简化处理。句法生成的量化规则,名词、动词以及句子的合取与析取规则也暂且略去。对存现句的前段存现处所和后段存现事物的逻辑语义特征分析的讨论留待进一步的研究,构建汉语存现句的形式语句系统的工作也是今后的期待。本文仅仅是从谓词逻辑角度出发,对存现句内部谓词的逻辑语义特征进行了形式化描写和分析,这是对自然语言形式语义学问题的一次探索。

(本文为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边疆和西部项目——汉语语句系统的形式语义学研究[编号12XJA740007]的阶段成果之一。)

注 释:

①吕叔湘(1942)《中国文法要略》中,他认为这一类有无句单纯

的表示事物的存在,称作存在句。

②范方莲《存在句》,《中国语文》,1963(5),将存在句分为

三段式研究,对各段进行描写以及归纳各段特点。

③宋玉柱《略谈假存在句》,《中国语文》,1963(5),对存现

句进行了界定。

④陈庭珍(1957)《汉语中处所词作主语的存在句》一文对存现

句的结构做了分析。

⑤韩景泉《英汉语存现句的生成语法研究》,《现代外语》(季

刊)第24卷,2001年第2期(总第92期)。

⑥张成进《现代汉语存现句的语义价分析》,《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2月第32卷第1期。

⑦崔希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存现句的研究》,《汉语学习》,

2007年2月。

⑧崔希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存现句的研究》,《汉语学习》,

2007年2月。文中,NLoc用来表示存现句的A段,即“NLoc +V着(了)+N”。

⑨此类划分标准来自于宋玉柱《存在句中动词后面“着”和“了”》

一文。

⑩华瀅《存现句语义对谓语动词的制约》,《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综合版)2006年3月第五卷第1期。

k作者对谓语动词“飞”的语义探讨来自沈家煊关于“有界”与“无

界”的观点,《中国语文》,1995年第5期(总第248期)。

l此类分类来自于雷涛的《存在句的范围、构成和分类》,《中国

语文》,1993年。

m沈家煊《“有界”与“无界”》(《中国语文》1995年第5期)中

指出:“静态的存在跟动作在时间上的有界无界没有什么关系。”本文在此也不作考虑。

n谓语部分表达的基本意义“有”或者“存在”,这一意义是该构

式固有的,并由构式强加给出现在这一位置的动词。

o此类分类来自于雷涛的《存在句的范围、构成和分类》,《中国

语文》,1993年。

p《现代汉语词典》对“是”的解释中,有“存在”这一义项,但

这是专门为存在句设立的。

q宋玉柱称这类名词性偏正词组充当谓语的存在句为定心谓语存

在句。

r宋玉柱提出的名词谓语存在句。

sPTQ系统是“The Proper Treatment of Quantification in Ordinary

English”的简称。

tDowty 系统是“Studies in the Logic of Verb Aspect and Time

Reference in English”的简称。

参考文献:

[1]陈宗明.汉语逻辑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董成如.汉语存现句中动词非宾格性的压制解释[J].现代外语

(季刊),2011,(2).

[3]雷涛.存在句研究纵横谈[J].汉语学习,1993,(2).

[4]华瀅.存现句语义对谓语动词的制约[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综合版),2006,(1).

[5]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2.

[6]隋娜,王广成.汉语存现句中动词的非宾格性[J].现代外语(季

刊),2009,(3).

[7]章豫峰.“有”字句的语用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1999,(3).

[8]邹崇理.自然语言逻辑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9]Montague,Richard.The Proper Treatment of Quantification

in Ordinary English[A].In R.Thomason(ed.),Formal philosophy[C].New Haven:Yale Univ. Press,1973:247~270.

[10]Dowty,Dacid.Studies in the Logic of Verb Aspect and Time

Reference in English[D].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1972.

(卢秋蓉 刘海燕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61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