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
推进两化融合,是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立部之本,更是全系统的共同历史使命。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全面部署今后五年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工作任务,动员全系统凝聚共识,明确任务,创新举措,狠抓落实,促进工业和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一、深刻认识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性紧迫性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是也要看到,工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处于价值链中低端,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大。有几组数据足以说明这些问题。目前,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仅为日本的4.37%、美国的4.38%、德国的5.56%;工业增加值率只有26.5%,远低于发达国家35-40%的水平;制造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日本的9倍、德国的6倍、美国的4倍多。目前,我们到地方调研时也发现,各地在工业发展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产业结构雷同、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工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转型升级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需要有新模式、新途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是走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道路。传统工业化道路虽然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也付出了过大的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代价。我国处在工业化进程中,赶上了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我们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再走西方的老路,必须走以两化融合为重要内涵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信息技术是当今时代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领域。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生产方式、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主要表现在:首先,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突破和扩散,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正在加速构建新型工业生产体系。比如,3D打印技术融合了智能装备、软件、新材料、网络等科技成果,有可能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引领性重大技术突破,带来工艺流程和制造模式的新变革。其次,两化融合正成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与能源、材料、生物和空间技术日益交叉融合,催生了新兴业态的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迅猛发展,加快了制造业服务化进程。比如,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很快,正逐步发展成为主流商业模式。2012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8万亿元。第三,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研发创新的能力,促进企业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内生动力。比如波音公司,通过构建全球化的研发和制造体系,实现了波音787在全球30多个国家、135个地方、180个供应商之间的协同研发和制造,成为研发制造效率最高的机型。第四,工业技术不断进步与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日益结合,提高了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据全球气候组织预测,到2020年,应用普及信息通信技术将帮助其他行业减少78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可减少全球约15%的碳排放。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以来,国内外兴起了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热烈讨论。尽管各方观点不一,但都认同一个观点,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将给产业变革带来巨大的机遇,成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孕育发展的重要动力。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切入点和抓手就是要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推进两化融合,有利于我们抓住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发展的制高点。如果我们持之以恒地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完全可能走出一条新的工业化道路。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破解工业转型升级难题、促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当前亟需抓好的重要任务。我们系统各个领域工作都与两化融合密切相关,不仅涉及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也涉及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夯实信息通信技术和产业基础、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不仅涉及大企业,也涉及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实践也充分证明,两化融合既是工业发达地区转型提质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后欠发达地区追赶超越的必然选择。同时在一个地方、一个区域内,两化融合也是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是统筹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重要内容。各地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突出重点,加快两化融合推进步伐。
二、明确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任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按照中央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我们对推进两化融合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在理论层面,我们明确了推进两化融合的内涵,主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在当前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在实践层面,我们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维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涌现出了一大批典型应用企业和重点行业及领域。各地区、行业、企业也结合自身条件和实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系统的实践与探索,为我们深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届政府成立后,李克强总理多次要求,要注重远近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中的作用。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今年以来,我们着手研究制定了一个中长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行动计划。部里专门成立了行动计划起草组,从5月份开始在系统内组织开展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题研究工作。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关于指导思想,主要是着眼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长期目标,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着力释放改革红利,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全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着力突破关键技术领域和应用瓶颈,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着力发挥地方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增强产业政策协调性和互补性,激发经济增长新动力,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加快建设工业强国,打造中国工业经济升级版。关于基本原则,行动计划提出了3条,主要是要坚持市场导向、改革引领,坚持产用互动、协调发展,坚持多方参与、协力推进。关于主要目标,提出到2018年,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竞争能力普遍增强,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2。具体还包括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到全面推广,信息技术向工业领域全面渗透,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体系建设取得进展,信息技术支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等四个方面的目标。关于主要任务,提出了8项具体行动,即: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推广行动、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示范推广行动、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能力提升行动、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集成创新行动、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提升行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培育行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行动、信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关于保障措施,提出了6项,即: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同推进体系、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我们强调,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实际出发,明确思路和切入点,寻求重点突破。行动计划没有面面俱到,主要是针对当前制约工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一些当前能抓又管用的措施。一是突出了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这一重要抓手。针对大量企业特别是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流程管理缺位等问题,提出了借鉴ISO9000、ISO14000的做法,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开展符合性认定,提升企业信息化全面管理水平。与ISO9000一样,这项认定是引导性的符合性认定,属于非强制性的,主要是通过政府引导,调动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行动计划提出,争取2013年底之前完成试行稿并出台试点办法,2014年开始构建认定服务体系,选择500家企业开展试点。同时,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提升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引导社会资源加大投入,降低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门槛。鼓励电子商务服务商探索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融资等服务。支持行业和区域开展企业达标对标,引导企业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二是突出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这一工作重点。强调要加快重点领域装备智能化,推进生产过程和制造工艺智能化,推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集成应用。深化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提高行业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协同水平。促进物联网、工业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驱动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发展网络制造新型生产方式。三是突出了加强重点领域智能监测监管这一迫切需要。民爆、危化、食品、稀土、农药以及重点用能行业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民生保障息息相关。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民爆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智能监测监管体系建设,提高重点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水平。加快民爆行业安全生产监测监管,开展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公示,实现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全程可追溯,促进稀土资源高效开采利用。同时,提高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智能化水平,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四是突出了增强信息产业竞争力这一有效支撑。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4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推进集成电路、关键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创新,提升信息产业自主可控发展水平,增强两化融合形势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随着实践的深入推进,我们将适时对行动计划做进一步补充完善。
三、提出落实行动计划的工作要求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任务艰巨繁重,需要全系统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企业持续推进信息化的内生动力,推动企业从“要我搞信息化”变成“我要搞信息化”。从政府部门来讲,要着力在加强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环境上下功夫。行业协会具有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是推进两化融合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全系统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协同行动,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多方参与、协力推进的工作格局。提出以下具体要求:
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推动建立统筹协调、权责一致的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机制,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加快标准研究制订,加快职能转变,加强市场监管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
二是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发挥好关键作用。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中小企业两化融合为重点,完善政策措施,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三是行业协会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行业协会在做好行业自律、服务企业、拓展市场等传统工作的同时,要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承担起行业信息化组织推广的责任。行业层面和大中型企业的两化融合工作,主要依托行业协会来推进。
四是企业要充分发挥好主体作用。实施行动计划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各类企业都要高度重视信息化,用好信息化,切实从信息化中受益。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强化推进信息化的意识和能力,企业要着力提升信息化运营管理水平,探索多样化的信息化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