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动态影响的研究

2013-04-29 20:38:08阳玉香杨芙蓉
职业时空 2013年9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阳玉香 杨芙蓉

摘要:选取资本、劳动力、教育经费投入变量,建立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非线性生产函数模型,运用1978-2011年的数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结论:时间因素对经济发展影响是显著的,同时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资本和劳动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教育投入每增长1%,将会促进GDP增长0.206%,但其作用不是很明显,需要采取措施促进湖南教育经费投入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教育投入;经济发展;动态影响

2012年两会提出要实现财政教育投入占生产总值比例4%的目标,根据目标测算,湖南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要达到671亿元。同时,湖南还要全面实施《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那么,如何评估教育投入效率、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动态影响程度如何,均需要进行科学的测度与定量分析,这样才能为湖南省教育投入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

一、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现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作为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和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升。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20世纪50年代,Solow提出了“技术进步要素”论,间接地指出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Becker重视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建立了以劳动要素分析为中心的人力资本理论[1];Schultz(1961)认为一国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2];后来Arrow的“干中学”理论对其进行了补充规定。Uzawa(1965)提出内生增长模型,教育部门以线性技术生产人力资本,保证经济能够实现持续发展。Romer(1986)、Lucas(1988)等通过大量的研究,提出新增长理论,认为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Mankiw(1992)提出“扩展索罗模型”,Barro(1998)提出“扩展新古典模型”,他们均把人力资本作为独立的投入要素引入总量生产函数,清楚地表明通过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可导致产出提高,从而导致经济发展。教育投入的经济增长作用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3]。国内学者关于教育投入对经济发展贡献度的成果较少。陆根尧、朱省娥(2004)应用菲德模型分为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教育对非教育部门存在外溢作用,测算得出教育对经济的全部拉动作用系数为1.7493。叶茂林等(2011)利用教育生产函数对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对经济产出的贡献进行了实证计量。颜敏(2010)从教育投入影响经济发展的机制和路径出发,通过关联性和因果性分析得到教育投入对人均GDP的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陈霞(2010)建立了GDP与高等学校经费投入、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与高等学校在校生数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得出经费投入增加1%可导致经济增加1.257%[4]。赵树宽等(2011)通过协整分析和方差分析构建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VAR模型,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每增加1%,将引起经济增长增加0.251%,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持续的正向影响,是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5]。

从以上国内研究可以看出,大多采用全国的数据整体分析中国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有关湖南省教育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文献廖廖无几。另外,有关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大多是静态分析,没有分析动态影响,本文借鉴C-D生产函数,设定时间虚拟变量,选取资本、劳动力和教育投入等生产要素,建立非线性函数模型对湖南教育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动态分析。

二、研究设计

1.模型构建。根据C-D生产函数,产量取决于劳动、资本和技术三大生产要素,而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就是相当于使初始劳动力投入量成倍增加,因此可以将劳动投入量细化为初始劳动力L与教育投入E的乘积,但两者的作用是不相等的,设定不同的弹性系数,同时考虑到时间的影响,设定时间虚拟变量,建立湖南经济发展的非线性回归模型为:

其中,GDP代表经济发展水平,D为时间虚拟变量,K为资本投入量,L为劳动投入量,E为教育经费投入量,A代表科技进步,α、β、γ分别代表资本、劳动力和高等教育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系数,λ为时间影响系数,i为虚拟变量个数。

对上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可得:

由于技术进步难以界定和量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越先进,设LnA(t)=A(0)+bt,为了消除其影响,得到一阶差分方程:

2.变量设定及样本数据来源。采用湖南生产总值反映湖南经济发展水平(GDP),以湖南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支出衡量湖南教育经费投入(E);用资本总量表示资本要素投入(K),用从业人员数表示劳动力要素投入(L)。考虑到通货膨胀,需扣除物价上涨因素,GDP、K和E折算为以1978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经济指标。根据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改革阶段来设定时间虚拟变量,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完全靠政府拨款阶段(1949-1979年);以财政拨款为主,社会筹集和高等办学机构为辅阶段(1980-1998年);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自筹和社会筹集等多元化筹资为主,政府拨款为辅阶段(1999-至今),需引入两个虚拟变量。

选取1978-2011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自《湖南统计年鉴》和《湖南教育经费统计年鉴》[6],数据处理及计算过程均使用Eviews7.2完成。

三、湖南教育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通过对各样本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LnGDP、LnE、LnK和LnL四个变量的原序列和一阶差分均具有单位根,是非平稳的。但经过二阶差分后,四个变量平稳,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并通过协整检验发现因变量能被自变量的线性组合解释,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7]。运用Eviews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8],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湖南经济发展的回归系数表

由表1可得到湖南经济发展与各投入要素间的动态回归方程为:

从回归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给定显著性水平为0.05,查得其自由度为57(样本量减去解释变量个数再减1)的临界值为2.000,各解释变量的t值均大于临界值,且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各解释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湖南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资本、劳动力和时间对其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另外,可决系数为0.987,调整的可决系数为0.985,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变动的98%可由其影响因素解释,解释度很高。同时,给定的F值(431.19)远远大于其临界值(F0.05(5,57)=2.37),且p值趋于0,模型通过了F检验,这些都说明湖南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资本、劳动力和时间与其经济发展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DW值接近2,方程不存在自相关。从动态回归方程的系数可以得出各变量对经济发展有正向拉动作用,产出弹性系数分别为0.206、0.217和0.648,说明湖南教育经费投入增加1%,经济发展水平将增长0.206%,其贡献低于资本和劳动力。

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数对不含有时间虚拟变量的湖南经济发展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误差平方和为656.507,自由度是N-3,即60。而含有时间因素的动态模型的误差平方和为434.653,其自由度为N-3-虚拟变量个数,即58,构造F统计量:

计算出的F值为14.47,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查F统计量表得F0.05(2,58)=3.14,14.47大于3.14,时间影响通过了F检验,说明添加了时间限制条件后,误差平方和的变化大,考虑湖南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加入时间虚拟变量进行动态分析是必要的。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根据生产函数,以湖南经济发展为被解释变量,以教育经费投入、资本和劳动力为解释变量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利用1978-2011年的数据资料,运用Eviews软件对湖南教育经费投入与经济发展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结论:时间因素对经济发展影响是显著的,设定时间虚拟变量进行动态分析是必要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教育投入每增长1%,将会促进GDP增长0.206,但其作用不是很明显,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以促进湖南教育经费投入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力度。从实证结论可以看到,财政教育投入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加大财政教育的投入力度,将会扩大全社会教育投入,积累人力资本,促进自主创新。虽然湖南省高等教育总经费投入每年呈现增长的趋势,但与全国相比,其投入还显得较少。2011年湖南高等教育总经费投入为649.76亿元,只占全国总经费的3.86%。2010年,湖南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3%,还未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4%的目标。因此,加大湖南省政府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尤为重要。

2.完善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法制保障。加大教育财政法规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促使各级政府严格按照《教育法》规定,确保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达到“三个增长”,保证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地增长,努力争取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生产总值4%的目标,完善依法多渠道筹措资金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确保“渠开水满”。

3.鼓励推动民办教育发展。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资到教育领域,无疑是缓解湖南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一个良好举措;民办高校办学比较灵活,可以将竞争机制引入教育领域,专业设置也较有针对性,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目前,民办高校中的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在全国排名前十名,实力较为雄厚,主要培养技术人才,如模具制作、车工、电脑程序员等,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高校服务社会的人才缺口,培养了大批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工人。因此可以借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成功经验,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大力发展民办高校。

4.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把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努力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产学研合作的桥梁,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省份的基本要求。因此,大力开展高校、院所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发展高等学校科技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大高等学校科技园区或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将科技发明的优势快速地转为效益和经济上的优势;另外,高等学校可以凭借自身在人力、科技、信息、实验设备等多方面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合作项目以及信息咨询等活动,不断拓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增强资金总量的供给。

参考文献:

[1] Schultz T W.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51(1).

[2] Becker G.Human Capital(2nd ed)[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5.

[3] 肖小虹.贵州经济增长与教育投入的实证分析[J].财经

问题研究,2010,(8):119.

[4] 陈霞.中国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关系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7.

[5] 赵树宽,余海晴,刘战礼.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

系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

(9):11-1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1979-2012年湖南统计年

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7] 阳玉香.教育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J].求索,2012,(7):254.

[8] 刘巍,陈昭.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操作简明教程[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53-84.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剧院舞台工艺设计概述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36:51
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浅析安全风险预控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当代创新型社会的实践与发展
我国商业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43:27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24:45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