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杰贤
受外需不振、内需趋缓、国内外棉花价差不断拉大、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纺织行业经济增长呈现出减速态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副主任吴迪认为,面对这样的形势,纺织行业只有致力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才能应对诸多不利因素,保持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他表示:“这是纺织行业在倒逼机制下的必然选择,也是着眼于战略机遇期的主动出击。”
“救命稻草”
行业形势的变化必然反映到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上,经济效益下滑,资金紧张,贷款融资困难,表现为信息化投入有所减少。但是必须看到,行业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依然存在,甚至更为强劲。其特征是决策上项目更加坚决,对合作开发商和产品选择更加成熟和理性,要求越来越深入,态度越来越务实。他们逐步认识到信息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苦练内功,加强管理,提升研发,加快信息化项目的推进。
如果将纺织企业的信息化分为三个阶段:基础建设阶段、单项应用阶段和综合集成阶段,那根据相关调查,信息化程度达到综合集成阶段企业的利润是基础建设阶段企业的3.3倍,劳动生产率是基础建设阶段企业的2.8倍。而且调查还表明,信息化水平越高的企业其贷款赔偿率明显降低,而市场响应速度明显提高。因此,有人将信息化比作是纺织行业的“救命稻草”并非没有道理。
纺织工业是高新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信息技术近年来在纺织行业得到较快推广,已经开始融入到纺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对于纺织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营销水平,都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近两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对产业升级是有力推动,发挥了正能量。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由推广普及逐步转向行业化的深层次应用,用户群主要面向迫切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和管理水平提升的优势企业,波司登、无锡一棉、山东鲁泰、青岛红领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以红领集团为例,通过信息化,该公司走出了一条全球数字化高级定制的全程解决方案品牌供应商的商业模式,使一个传统产业通过两化融合焕然一新,创造了独特的核心价值。红领集团的高级定制是一个高级定制的数字化工程、可复制的全程解决方案,以年产销“35万套西服+65万件衬衣”,即100万套件,100%高级定制作为一个红领单元。为了支撑公司这一战略布局,红领实施了MTM工程。该工程强调的是通过对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所蕴含的创新驱动力的深刻挖掘,扑捉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的化学反应式的变革力量,规划设计能够高效率、低成本支撑MTM战略实现的创新型信息基础架构和自动化快速生产体系。根据公司初步规划:到2014年系统平台基本成熟,可以开始复制,预计到2016年实现7个红领单元,以后模式逐渐成熟、完善形成孵化效应,最终可望在全球实现40个红领单元的商业布局。
打破瓶颈
按照棉纺织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阶段划分标准,有31.9%的企业处于起步建设阶段;有34.7%的企业处于单项覆盖阶段;只有22.2%的企业评估结果达到了综合集成阶段标准;有11.1%的企业在不同领域不同程度地实施了深度应用,开始步入融合创新阶段。可见我国纺织行业的整体信息化水平相对其它行业还是比较低,包括那些规模以上的企业(销售收入在一个亿以上的企业)。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统计部主任翟燕驹的介绍,下一步应该重点针对行业信息化中的薄弱环节展开工作,力求打破制约纺织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最大程度发挥信息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
服装企业的生产数字化程度普遍偏低,企业数字化机台覆盖率不到37%,计算机控制吊挂等自动化传输设备应用覆盖率也仅有19%。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将重点推进吊挂系统、电脑横机等自动化装置的国产化与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服装企业生产过程的现代化。另外重点围绕研发设计和生产过程间的信息化综合集成进行提升,加强从研发到生产控制、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整体应用。
而对于棉纺企业,从原料到成品在各个纺织工序都是易燃物质,一旦发生机械轧煞、卷绕、摩擦发热或电火花就会燃烧引发火警,与生产车间空气的温、湿度与纤维性能关系密切。而各道纺织工序对纤维性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车间的温、湿度对纺织产品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这让在线监控应用变得非常重要。目前相关技术已经能够实现棉纺企业全流程的监控管理,并能与ERP系统集成。但受到设备信息化、可靠数据采集以及现场网络技术等影响,在线监控在棉纺企业中的应用不是很普及,需要进一步推广和提升。此外,棉纺行业是能源消耗比较大的行业,实现能源信息化管理对企业非常重要。
无论哪个行业,中小企业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中小企业有着自身的弱点:企业小、资金少、人力缺,但是对信息化的需求却是一样的急迫。对于对于纺织行业的中小企业来说,面临最大的信息化难题是没有适用于小企业的信息化软件,国内外的服装软件供应商一直盯着国内的大型企业,很少关注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致使市场上现行的软件很难适应小企业的要求,现行软件都是参照大中型服装企业的结构设计的,其特点是功能过多、操作复杂、专业性太强、维护过难、体系不配、流程不符等,对于小企业来说难以适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薄弱点,翟燕驹认为标本兼治的方法是完善产业集群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和平台,同时以专业市场为重点开展电子商务,来帮助中小企业打破信息化的瓶颈。当然,也要鼓励他们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企业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探索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创新应用。
无论是解决区域经济平衡和城乡发展平衡,还是解决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协调,纺织产业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而且中国纺织产业直接关系到数千万产业工人的就业,也间接影响到数亿老百姓的生计,地位举足轻重。前面提到,纺织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带来了明显的企业竞争力和效益水平的差异。信息化水平高的企业,其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实现了突破性的提高,企业呈现跨越式的发展态势。进入信息社会,面对“内忧外困”,我国的纺织企业要想在新一轮的洗牌中生存下来,必须下大力气提高企业的IT特质,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