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是国家战略,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而作为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更是几乎每个月都会召开相关会议,研究和部署两化融合的推进与落实。
7月24日,召开部长办公会,讨论审议通过了两化融合专项行动计划。8月8日,召开了全系统的年中电视电话会议,对两化深度融合的意义、任务、目标以及各个方面的要求都给出了详细的说明。9月11日,再一次召开部长办公会研究两化融合专项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信息化推进司和相关司局都做了汇报。10月15日,召开全系统落实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若干重点任务现场工作会,就相关话题以及两化深度融合区域试点示范推进工作进行深入全面的讨论交流,以指导下一步的工作。
我国目前已进入资源要素紧约时期,面临成本上升和需求放缓的“双重挤压”。站在产业升级的历史关口,这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技术进步、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这是实现新一轮增长的必由之路,信息化是重要的支撑和跳板。但历史和国情决定我们既不能走发达国家工业化完成之后再搞信息化的老路,也不能跨越工业化阶段孤立地搞信息化,唯一可行的选择就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正如苗圩部长所强调的,“推进两化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繁重,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经过最近几年的宣传和教育,对于两化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可以说基本有了充分的认识。现在困惑大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去做?”
两化融合是一场新的革命,会牵扯到社会和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面对如此复杂而又庞大的工程,需要政府和企业的魄力、能力和勇气。
在两化融合公司的推进思路和方式上,我国政府采取了“手把手教学”的方式,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打好架子,指明方向。比如,由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牵头,14个相关司局共同参与的“两化融合工作组”确立的点、线、面、体的整体推进思路。而在不久前出台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中,更是明确地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出了8项具体任务。
不可否认,在两化融合的初级阶段,这样的做法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发生,实际上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两化融合工作迈入纵深,地方政府和企业两化融合意识的不断增强,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这种一刀切的推进模式难免显露其弊端。
我们认为,“从实际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应该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两化融合推进工作的方法论。两化融合是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深层次的现实问题——调结构,促转型,如果脱离实际,照搬硬套,千篇一律,那么两化融合便会流于形式,成为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有悖于党和政府发展两化融合的初衷。而且在两化融合的工作中,我们没有任何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果面面俱到,反而会顾此失彼,风险反而会加大,因此“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必要而且必须的。
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再来谈目标、谈切入点才不会纸上谈兵,才能真正将两化融合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