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本级经济建设的战略思考

2013-04-29 00:44王雅楠
中国集体经济·下 2013年9期
关键词:经济建设发展

王雅楠

摘要:当前市本级经济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做大区域经济的重点和难题。本文以吉林省通化市为例,提出了市本级经济建设的路径选择建议。

关键词:市本级;战略思考

1992年起,我国以浙江、河北、江苏等省份为试点陆续推行“强县扩权”的改革,从此正式拉开了全国“省管县”的序幕。2005年7月1日,吉林省成为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践行者,将省管市、市管县财政体制改为省管市,同时管县的财政体制。后者与前者相比,减少了中间管理环节,有效地避免了管理效率的递减,但同时市级政府的财政职能被淡化。“省管县行政体制改革”呼声的提高将进一步弱化市级政府整体实力。市本级与外围下属市、县地理经济相似、产业结构相近、主导产业雷同、历史文化亦为同宗,从而加大了市、县之间的区域竞争压力。面对同构竞争的复杂局面,通化市本级作为通化市经济的中心,为发挥其带头作用,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转变发展理念,谋划经济科学发展

(一)转移重心,打造通化经济高地

由于财政体制发生变化,市县两级财政关系疏远,由“爷们儿”变成“哥儿们”,市级财政压力增大。转变发展理念就是把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转移到发展市本级经济上来,着重抓实抓好。以国家级医药高新区建设为契机,科学谋划市本级经济发展路径,加大政策帮扶力度,积极拓展项目,增强市本级地区集聚、示范、带动作用。在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人才兴市的战略基础上,加快市本级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步伐,高站位谋事、高起点布局,打造通化经济高地。

(二)以人为本,制订科学城市规划

通化市本级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第二、三产业繁荣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十分突出的地区经济。市本级应积极构建科学的城市经济建设规划。规划既要考虑前瞻性、科学性,还要讲求实用性和综合性。例如,就城市经济用地来说,浑江岸边的滨江西路及东路两侧的土地应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地产等项目,节约资源,控制环境污染。科学的发展理念、统一的区域谋划必将带领通化市本级经济走出一条特色、金色、绿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三)注重整体,打造特色城市品牌

市本级经济的推进过程中要树立大局统一思想,要把通化市整体经济发展利益放在首位,杜绝“市区争利、市县争利”。市本级经济的发展不能停留在“招商引资”,而是要向“招商引质”进行转变。通过地区文化树形象,打造“国砚”、“国药”、“国参”、“国酒”等通化城市品牌。

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项目建设新环境

(一)搭建服务平台,吸引产业集聚

现阶段市本级服务环境建设还存在公共服务流程不够顺畅,与企业沟通协调不足,服务协调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市本级经济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以软环境的特色建设作为根本转变,当好企业的“保姆”,寻求新亮点的突破。

(二)搭建技术平台,提升产业层次

通化市本级经济产业层次较低的重要原因在于高新技术的匮乏。技术平台的建设将成为园区发展、产业层次提升的硬指标。技术平台的搭建可采用政府直补的方式,选取专用性基础服务设施降低企业的创办成本和运行成本。通过拓宽专用性基础服务设施使用空间,提升城市核心辐射力,提高同类企业的集聚程度,加快平台的市场化,催生新产业。关于技术引进的问题,可利用吉林省众多高校及研究院、所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把高校研究应用中心转移到通化园区,缩短政产学研的链条,直接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

(三)搭建金融平台,提高园区品味

技术平台的建立、服务平台的提升、研发资本的投入,需要强大的资金作为支撑。资金作为企业的血液,将来源于金融平台的搭建。政府需要搭建金融投资平台,寻求资金支持。例如,在园区的建设中注重引进风投公司,可直接为域内企业与风险投资的对接做桥梁,从而吸引更多企业的注入。

(四)搭建制度平台,完善考核机制

制度平台的搭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在市本级经济建设中,只有把有生命力的创新做法、实践经验的累积上升到制度的高度,才能加速总体的经济发展进程。市本级经济的建设应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建立区域评价考核机制,深化考核标准,完善指标建设。例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应根据其对地方财政的持续贡献率加以认定,而不是单纯考核一时的收益,要注重项目落地后的持续发展。对市本级下属区域内循环经济建设及城市科学规划程度加以指标认定,而不是单纯以GDP来评定优劣,从多方面完善制度的指挥棒作用。

三、探究市场脉络,开辟发展崭新航道

(一)顺应市场规律,加快转型进程

全球第一战略权威——迈克尔波特以竞争优势来考察经济表现,从竞争现象中分析经济的发展过程,从而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资源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财富驱动阶段。通化市本级经济应处于第二个发展阶段,需要向创新驱动阶段转变。

(二)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产业布局

区域经济犹如跷跷板,单一产业难以支撑经济持续增长,只有强大的、完善的产业体系才足以撬动区域经济发展。市本级区域经济要注重调整产业布局,实现总量和层次上的新突破。挖掘现有资源,进一步整合、提升旅游和文化产业,尽快将其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发挥基础优势,提升现有商贸流通产业,引进物联网等产业使市本级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立足市场需求,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配套支持。大力推动特色生态资源产业建设,充分利用林地、人参、林蛙、松花石砚等独特生态资源,加大开发转化力度,提高资源产出率、实现效益最大化,加快形成新的产业支撑。

市本级工业经济建设需要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传统工业产业升级将以“调结构”为中心,增加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建立通化特色的新型工业基地。三大支柱产业分别进行产业升级,打造三大产业基地。一是加快建设千亿规模生物产业基地。整合国家级技术中心的技术力量,挖掘长白山区丰富的医药资源,利用百利克朗思等公司的包装优势,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提升通化医药产品质量,共建通化医药品牌,打造全国医药产业强市。二是加快建设千万吨新型钢铁基地。帮助通钢及上游围钢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装备升级改造,开发高端产品,延伸冶金产业链条,把围钢项目建设集中在产业链条下游的钢材加工、应用领域。三是加快建设通化农特食品产业基地,以通化葡萄酒为龙头,以人参药食同源为契机,提高农特食品生产、加工的规模化、集聚化水平,打造现代农特食品产业体系。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发挥政府职能,科学引进人才

在市本级区域内建立人才培养与激励制度的双重机制,扩大人力资本存量。对于企业家人才、高端技术人才与服务型人才通过研讨、交流让其熟识通化,用物质优惠政策与感情牌吸引他们到通化市安家落户。注重培养本地区人才,提出“复制冷春生”计划。从乡镇基层的大学生着手,借助他们的知识储备,用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试验平台,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猜你喜欢
经济建设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