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在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促进作用研究

2013-04-29 11:41:57张雪峰
课程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双师师资队伍产学研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情况,深入分析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产学研合作给双师结构教师培养过程中的影响。接着,分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与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作用,探索广东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的策略与实践方法。

【关键词】双师结构 产学研合作

【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我国一流高职院校发展路径的研究”(编号:11JYA880150)和广州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等职业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254-0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46所,招生数350多万人,在校生1000多万人,在校生数和招生数也几乎占到高等教育的50%。导致了各高职院校师资需求不足的问题愈加突出。在2006年底,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拥有专任教师28.3万人,生师比为18.3:1。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7.2万人,仅占25.5%,在这其中民办高职院校比例更低,调查分布在全国的219所民办院校共有“双师型”教师10340人,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7.5%,与教育部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左右的要求相差甚远。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深深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促进了职业教育与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发展。首先,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产学研合作的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过程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接着分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与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相互促进作用,探索了广东地区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取的具体策略、实现途径与实践方法。

一、我国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中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

我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和“双师型”教师数量及兼职教师所占比例等方面,往往是基础学科教师充足,而专业学科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的教师则不够用。表现在:一是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缺乏,大部分教师忙于日常的教学活动,没有精力和时间参加工程实践,造成技能型人才的匮乏,需要促进高职教育的师资培养方式转变;二是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双师型”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比例少、质量不高、专业与技能吻合度低。天津大学覃丽调查统计的27所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和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共有732人,只占专职教师总数的15.3%[1-2];三是企业兼职教师引进困难,缺乏长效引进机制;四是制度缺乏,高校教师与企业技术工人双向流动困难。五是在“双师型”教师科研能力有待提高,许多“双师型”教师的科研成果仅限于发表论文、教材,未能将科研成果与企业实际应用相结合,这样既造成科研成果的浪费,也使得“双师型”教师的科研能力发展不能拓宽新的研发视野,有的高职院校甚至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创新是一片空白。

(二)产学研合作与高职师资培养两者越来越密切

产学研合作在政府、学校、企业与行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产学研合作能使学校教育教学更好地融入区域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事也为学校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相反,教师的研发能力、教学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在产学研合作中得以更好地实践,需要多方共同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双师结构型师资要么来自产学研合作的高职院校,要么来自一线生产实践的企业或行业,这都需要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共同促进。

(三)“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为企业破除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瓶颈

不管是德国的“双元制”,还是日本的产学合作方式,都离不开高技能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不仅带给企业高技能人才,也带给学校培养技能熟手的机遇,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学生要先获得企业的认可,同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后才能获得学校的入学注册。此外,企业不仅能够制订完善的培训规划,促进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培养,而且能提供充足的职业教育经费,除了负担培训设施、器材等费用外,还要支持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津贴和培训教师的工资等,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负担[3-5]。

因此,产学研合作为双师型队伍建设困难的解决提供了有利条件,也给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产学研结合与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相互促进分析

(一)产学研合作有利于促进师资培养机制和制度创新

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专业教师,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都必须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每个专业学科每学期都要抽调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科技、新工艺。

其次,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嫁接、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以及进行科研开发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的经常性沟通与联系,为“产学研”结合建立纽带,如笔者学校与企业或行业成立了多个二级合作学院等办学机构。

经调查统计广州某高职院校,该校多年来坚持实行专业教师定期下厂实践,目前该校62.24%的专任教师都具备了“双师素质”,为“产学研”结合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企业兼职教师制度、校企合作学术交流制度、教师挂职行业和政府锻炼制度等等。

(二)产学研合作中建立了基于校企优势互补的资源共享机制

学校和企业、行业形成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产学研合作就是要整合不同资源,促使双方资源、技术、管理与文化的互动、渗透,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为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即高职院校所需的“双师素质教师”。因此,学校要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职工培训、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通过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实现其经济效益同时,学校也在分享企业资源,实现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资源共享。

(三)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促进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开展

(1)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制度建设是促进产学研工作的重要手段

为了巩固“产学研”的成果,进一步激发教师参加“产学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双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从制度上、政策导向上向开展“产学研”活动的“双师型”教师倾斜,促进校企合作。如规定学校认定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必须具有一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验,有一至二项来自一线科学技术成果,才能获得入选“双师”资格;学校对获得“双师”资格的教师给予享受学术休假、出国培训、进修和项目开发补贴等优惠待遇,或给予专项津贴、书报资料费等等。这些政策措施看得见、摸得着,对调动广大教师参与“产学研”活动起到了激励作用。

(2)“双师”教师培养过程让产学研合作更加紧密

产学研结合有利于教学内容更新并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通过产学研结合,高校把与企业合作当成培养“双师”的高地,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过程带动教师对外产学研合作,有力地促进二元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反过来学校又获得一支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队伍。

三、产学研合作在解决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困境的措施

(一)有力发挥政府的制度引导作用促进人才成长

第一,统筹发展,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步伐。打破地域、工作岗位界限,强化政府统筹职能,大力推进区域内教育资源整合、人才流动,充分发挥政府对产学研合作、校企协同创新、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制度支持作用,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师资互派、研发互助、成果互享等方式,最终达到校内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互派共育”,穗府办〔2013〕2号文件精神提出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和目标,深圳曾在省人大会议提案《深圳经济特区技工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中大力倡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广东省政府在《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发展规划(2007~2011年)》中更是强调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通过科学引导,推动“双师型”师资职业化发展。职业化意味着教师已具有学校、企业双重身份,以合理流动的形式提高教师的整体质量,也利于形成和发展教师的职业文化。推动“双师型”师资职业化发展要围绕双师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方面内容展开,重视科学研究方法、专业前沿知识建设、教师专业意识培养,适时成立专业协会、教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创新联盟等机制、环节梯次推进人才交流。

第三,加强与高等院校、研发中心等机构的交流。产学研合作是设立研究大学-高职-企业研发中心、“双师型”教师流动工作站等重要沟通桥梁,创建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示范中心。

第四,通过政府桥梁加强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即依托“政校企行”合作共建“双实训基地”、合作学院、合作开发中心等。

(二)学校应加强教师分析和专业分析并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

在作好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准备后,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制定建设规划。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避免盲目性,必须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教师实际,确定培养教师的数量和类型。首先,要全面掌握和研究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包括数量,年龄、学历、职称、专业、性别、以及现场经历、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产学研结合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态度等方面。

其次,要进行专业分析和教师分析,所谓专业分析指对专业教师的数量、质量、专业在学校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简单地说就是分析专业现在以及将来对教师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情况,从而确定以专业需求为基础的培训目的、内容、形式、时间、数量等。

通过调研辽宁省2009年35所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状况,这35所高职院校共有专职教师6697人,其中“双师型”专任教师2640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39.4%。“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显然是不足的[6-8],需要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进行弥补。

(三)学校应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制度

要建设一支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一套稳定队伍、吸引人才的激励政策与奖励制度,把教师的“产”的形式、范围拓展,评价教师不局限于教育教学工作,专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把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还需要一个过程,学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比方,可以探讨一种产学研合作中的横向服务、合作项目、共层次人才的奖励量化机制。如:

(1)切实改善和提高“双师型”教师待遇。高职院校需保持对“双师型”教师保健性薪酬体系的相对稳定,薪酬的整体水平应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以增加“双师型”教师工作的安全感,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工作的开展,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

(2)加大绩效导向的激励性薪酬的力度。高职院校应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一线教师、贡献突出者、高层次人才、核心课程和岗位倾斜的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机制。

(四)高职院校应考虑多渠道聘请兼职教师促进双师教师多元化

聘请兼职教师是提高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学校应增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并形成被动派遣到教师主动到企业顶岗实践、社会服务机制,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9]。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外籍教师队伍建设列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促进更多领域和前言技术的交流合作。同样,可根据课程设置和教学需要,聘请一些知名专家、教授、高级管理人员来校任客座教授[10-11]。

四、结论

由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必须要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快速更新已学知识。这些实践能力获得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产学研合作,从一线生产研发企业、行业获取,从而促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覃丽.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探析[J]. 职业教育研究, 2008, (11)

[2]李增蔚.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J]. 职业技术教育, 2012年29期

[3]刘绍平. 产学研合作教育政策法规的国际比较及对策思考[J].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2,(05)

[4]郭文兵,魏建平,周英. 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与启示[J].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5]王小虎,王乐乐,李晓辉. 产学研合作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J]. 现代教育科学, 2010,(09)

[6]曾丽娟,马云阔,赵继锋. 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03)

[7]陈锡章.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J]. 教育科学研究, 1999,(06)

[8]李丽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以辽宁省为例[J]. 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10期

[9]袁云沛. 高等工程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1

[10]江建国. 紧密校企关系 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09,(01)

[11]张秀杰, 白淑文. “产学研”结合是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J]. 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学报, 2004, (01) 作者简介:

张雪峰(1976.11-),男,湖南衡阳人,硕士,系统分析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计算、职业教育技术。

猜你喜欢
双师师资队伍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6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5:54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4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中国公路(2017年18期)2018-01-23 03:00:32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