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媛媛
武王伐纣开辟了周朝的统治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后世将其与商汤伐桀相提并论,称之为“汤武革命”,这种革命的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军事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周人的这次胜利由于历史久远,很难辨清其详细根底。
商朝末年,居住在岐山脚下的周人逐渐崛起,此时周人的领袖周文王姬昌被封为西伯侯,他励精图治,广罗人才,使周邦大振,颇受各方诸侯的拥护,开创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局面,开辟了推翻商朝的道路。文王去世后,武王姬发继承先父遗志,在孟津与诸侯会盟,兴兵讨伐商纣王。商周之间的决战发生在牧野,根据《尚书·牧誓》、《逸周书》等文献的记载,武王率领各路诸侯联合军队,在距朝歌70里的牧野举行誓师大会,列数了商纣王的诸多罪状,动员军队与商纣王决一死战。此时商纣王仍在饮宴作乐,得知兵临城下后慌忙召集军队,而商朝的主力部队在外作战,只得临时组织城中的奴隶和战俘开赴前线御敌。由于商纣王残暴统治,失去了民心,军队一遇周军便倒戈投降,并引导周人进攻纣王。纣王惨败而归,自焚身亡。周人势如破竹,一战取得了商都,商朝从此灭亡。
由于古籍记载的阙失和亡佚,历史的真相逐渐被变幻的时空所笼罩,越来越扑朔迷离。武王伐纣具体发生在哪一年,一直困惑着古之学者,甚至遭到一些疑古学派的否定,成为千古学术讼案。然而1976年3月,在陕西临潼县零口公社西段大队发现了一处周代窖藏,其中出土了一件名叫利簋的青铜器,为我们弄清武王克商这段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利簋,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是一件方座附耳簋,这种方座簋流行于西周早期,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簋的内底铸有铭文4行32字,讲述甲子日那天清晨,岁星正当中天,周人一举歼敌,晚上就推翻了商朝。7天之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地赏赐给利一些优质的铜料,利铸此宝簋以作纪念。这短短的32个字证实了武王伐纣这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鸿业的真实性,并且为学者探讨武王克商的年份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
1996年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集中全国的学术力量,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对武王伐纣的年代进行了科学研究。学者根据利簋铭文中所记甲子日岁(木)星在中天的天象,结合《国语》等相关文献的记载,利用天文学的知识,推断出武王克商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利簋作为商周历史断代的重要标准器,被贊为“镇国之宝”,当之无愧。
(责编:孙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