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问世而产生的,它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类语言,网络语言从本质上来说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伴随着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变体,而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主义解释文化规律的理论。将模因论应用于网络语言,用其解释网络语言有助于我们了解网络语言的成因、传播以及变异,以此来促进网民们更好地利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
关键词:模因 复制 传播 网络语言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网络的起源大致追溯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大概已有五十年的历史。随着网络的日渐普及,网络已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并且得到广泛的传播。顾名思义,网络语言是网络的产物,这种语言有别于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形式多样,除了汉字、英文,还包括一些符号、表情、图片等。虽然最初的网络语言是网民们通过网络聊天所产生的语言,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网络语言也被广泛的应用于现实世界中,并且随着传播范围的逐渐扩大,初始的网络语言形式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变异,产生了新的语言变体。例如“给力”一词表示给劲、带劲、加油的意思。这一初始网络词汇在2010年风靡了整个中国,上至官方媒体,下至普通百姓;而“给力”一词原来自日本一部动漫,后由网民上传之后,立即在网络以及日常生活中传播开来,例如:“给力团”、“给力吧”、“给力小说”等,甚至音乐人还因此创作出歌曲“给力”。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已成为影响我国民众语言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了解网络语言的传播以及变异,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
二 模因和模因论
Meme一词首次出现于1977年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kwins)的专著《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meme一词的译法也有很多,本文采用何自然、何雪林(2003)的译法—模因。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模因而发展起来的理论。模因论的核心就是模因。模因论是一种全新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模因论借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对事物之间的模仿、复制、传播以及发展做出合理的解释。对于模因的概念,道金斯曾给出过不同的见解:道金斯前期认为“模因是文化模仿单位”(Dawkins, 1976:206;1989:192);后期认为“模因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Dawkins,1982:109)。而他的学生苏珊·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則是紧扣模仿的概念,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Blackmore 1999:66)。二人的观点虽然略有不同,但是都认为模因的核心概念就是模仿,凡是通过模仿而获得的并且用于传播的任何事物似乎都可以被称之为模因。模因论这一理论已经被应用于多种领域中解释一些现象。将模因论应用于语言的这一研究还刚刚起步。依据道金斯及布莱克摩尔的观点,模因现象几乎无处不在,语言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模因,如果语言使用者不对语言进行模仿、复制和传播,人类语言就不会流传至今,人类文明也不能够长久的进步和发展。
三 模因的复制
模因的复制通常经过四个阶段:
1 同化(assimilation)。一个模因想要被成功复制,必须得到宿主也就是传播体的注意和理解。在网络语言中,宿主和传播体就是网民,模因就是网络用语。注意是指网络用语的特征较为显著,引起了网民的关注,网民关注网络用语后将它纳入自己的意识体系,加以分析,这一过程就是理解,最终才能够接受它。但是通常网民会选择与自己认知体系相近的网络用语。因为人类的记忆不是可以容纳任何事物的空间,记忆会有选择的接受事物,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新兴的、显著的事物都会被记忆选中,不同的人群会根据自己的认知体系选择自己青睐的网络用语。因此有些网络用语在刚刚出现的时候就灭亡了,原因主要在于这些网络用语没有引起网民的关注。
2 记忆(retention)。宿主接受模因后,该模因会在宿主体内存活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之为记忆。只有被宿主接受的模因才能够被记忆,也只有被记忆的模因才有可能被复制和传播,在这一过程中宿主会对模因进行二次筛选,只有少数模因才会被宿主选中,长时间的留在记忆中。模因被宿主记忆的时间越长,被复制的可能性就越大。
3 表达(expression)。宿主理解、接受了模因后,会将该模因表达出来。当然,此种表达方式可能与原始模因的表达方式相同,也可能不同。宿主通常会选择有形的表达形式将模因表达出来,如:图片、文字、声音、影像等。
4 传播(transmission)。这是模因复制的最后一个阶段,完成这个阶段后,一个模因就成功地完成了复制。宿主利用具体的媒介或是载体把原始模因传播出来。这种媒介或载体必须是可以持久保存的,如:书籍、报纸、光盘、物品、网络等。
四 网络语言中的模因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也是一种模因。初使者创造出一个词汇或是一句话、一段文字,通过网络得到了传播,而别人对此进行模仿,继而再进行传播,而在传播的过程中,初始的信息可能还会发生变异。依据传播过程中网络语言初始信息是否发生变异,我们可将网络语言模因的传播形式分为以下几类:
1 相同信息直接传播
直接传播类似于引用,就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原始模因,包括词语、语句、篇章、英文词汇、符号等。不改变原始模因的内容、结构和意义。例如:“山寨”一词是2007年使用频次最高的网络词汇,“山寨”的词典意思为“山中的城堡”,但是现在被用来指代一切模仿、复制、抄袭的假冒产品。例如,“山寨《春晚》”、“山寨奥运圣火传递”、“山寨《百家讲坛》”、“山寨彩票官网”等。
2 相同信息异形传播
异形传播是指传播的模因内容与原始模因内容不同,但是最终表达的意思却是相同的。此种传播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使用与原始模因发音近似的模因进行传播。例如:“崇拜”一词在网络用语当中的表达形式不是“崇拜”,而是与之发音相似的“葱白”。再如:“喜欢”=“稀饭”,“这样子”=“酱紫”,“人”=“银”,“没有”=“木有”等。
(2)用词语全拼缩写形式的模因来表达原始的信息。如:用“ZT”表示“转帖”;再如:“HC”=“花痴”,“BS”=“鄙视”等。
(3)用发音相似的数字模因来表示原始模因。例如:“51396”=“我要睡觉了”,“3399”=“长长久久”等。
(4)用英文单词、句子的缩写形式来表达原始模因。例如:See you(再见)=CU; Oh,I see(我知道了)=OIC等。这些网络语言虽然与原始信息完全不同,但是他们最终所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3 相同信息不同含义的传递
此类传递形式是指相同的模因被用于网络语言当中,然而最终表达的意思却彻底改变了。例如:“天才”在网络语言中不指天生具有特殊才能的人,而是表示天生的蠢材。再如:“夫妻”—夫人和妻子,““健美”—健忘又臭美,“讨厌”—讨人喜欢又百看不厌等。
4 同音近音异义传播
此种传播方式是指语言模因在原有结构下,用同音词、近音词在尽量保持原来读音的情况下对原有的词汇进行替换,但表达的意思却不相同。例如:“老大”一词原指辈分、身份、地位、年龄、学识等最靠前或最优秀的人,然而在网络用语中,“老大”一词常被用作贬义词,形容那些类似于小丑似的人物。再如:“美女”与“霉女”,“帅哥”与“衰哥”,“富翁”与“负翁”,“四大名捕”与“四大名补”等。这些词组的共同特点是读音相似,但是意思却大相径庭。
5 同构异义传播
此种传播方式是指语言模因的形式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其所表达的意义却发生了变化。例如:“将革命进行到底”和“将爱情进行到底”;再如:“艳照门”、“假账门”、“牛肉门”、“收碗哥”、“霹雳哥”等。这些网络语言都具有一个共同点:结构相同,但是所表达的意思却完全不同。此种传播方式在网络语言当中流行甚广,而且其表达的内容不仅仅限于上述的词语或语句,还包括语篇。
例如,2011年湖南电视台投资拍摄的穿越剧《宫》风靡一时,剧中人物的台词也因《宫》的风靡而受到青睐。其中雍正的诗《见与不见》格外受到大家的关注,《见与不见》的各种版本铺天盖地地在网络上传播开来。试看《见与不见》高考版:
你参加高考,或者不参加高考,高考就在那里,不会取消;你喜欢,或者不喜欢,高考就在那里,不迟不早;你抱怨,或者不抱怨,高考科目就在那里,不增不减;进考场,或者,不进考场,随心所欲,让快乐在你心里放飞。
五 結语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2012 年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0.5 小时。”从这些数字我们不难看出,网络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工具,互联网的问世,大大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类越来越依附于网络,因此网民们如何利用网络语言进行更好地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语言凭借其自身的这一特殊性质,使人们看到在网络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模因现象,并且网络平台为强势模因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存在模因现象的网络语言的数量日渐增大。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网络语言就会对社会的交际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为了阻止消极模因的自我复制与传播,营造良好的网络语言环境,我们迫切需求正确的语言使用方法来引导网络语言的使用。
模因论为网络语言的形成、传播、发展和变异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带有较强复制能力的网络语言极易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和喜爱,因此也易于传播。而此种传播不仅会使新兴词语迅速流传,而且再次创造新兴词汇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因此,从模因论的角度解读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发展更有利于观察语言本身,洞察复制和传播语言模因的方式,并探索网络语言发展和进化的规律,进而促使网民正确使用网络语言,避免产生消极的影响。
注:本文系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网络语言模因现象的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QSX2012-28(YB)。
参考文献:
[1] 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206.
[2] Dawkins,R.The Extended Phenotyp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109.
[3] Dawkins,R.The Selfish Gene(new ed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192.
[4] 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66.
[5] Heylighen F.(1998).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In:Proc.16th Int.Congress on Cybernetics(Association Internat.de Cybern(c)tique,Namur).(http://pcp.vub.ac.be/Papers/MemeticsNamur.html)
[6] 汤玫英:《网络语言新探》,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7] 谭占海:《语言模因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
[9] 中国语言文字网: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index.htm.
[10] http://baike.baidu.com/view/268947.htm#sub56
66635.
作者简介:刘欢,女,1982—,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文学,文化,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大学英语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