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今移古”移时修辞格

2013-04-29 08:19:54从彩虹娄金汉
现代语文 2013年5期
关键词:修辞格种类功能

从彩虹 娄金汉

摘 要:娱乐性显然是现代社会的流行导向,追求轻松与快乐是现代大众文化的特点。高深的学术研究和枯燥的历史阅读离大众生活越来越远,人们希望花最少的时间去了解历史知识和学术成果,并且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这个过程,这是时代对学术、历史研究者的挑战。本文将从古代作品学术研究(以《百家讲坛》为例)和评说历史的小说杂文中解析移时修辞格的种类和功能。

关键词:移时 功能 种类 修辞格

宗守云(2005)在《修辞学的多视角研究中》提到,“移时就是用现代的词语表现古代事物,或者用古代的词语表现现代的修辞方式”。这里仅界定了词语的移时现象。宗守云先生在谈到移时修辞格的运用时说:“移时这种修辞方式故意颠倒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或让古代人说现代话,或让现代人说古代话,或让古今人物同台表演,这样的表达能够给接受者一种新鲜有趣的感觉。”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人说现代话或现代人说古代话显然已经不仅仅是词语的问题,短语和句子也是移时修辞格研究的重要语言成分。人们逐渐意识到移时修辞格的修辞作用和效果,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文章中广泛运用移时修辞格。

移时修辞格之所以能被广泛接受,一方面是因为移时文本在表达上显现的逻辑错误是低级、笨拙且明显的,使接受者在措手不及的同时又能立刻意识到其表达意图,从而能心领神会、哑然失笑。另一方面,在表现形式上,古代人说现代话或现代人说古代话,显得格外新奇,在不伦不类的表达中凸显出生动性、新颖性。这是移植词句的时代色彩而获得的幽默,让读者或观众在乖戾中读出或听出情理,从而心领神会。

移时修辞格的运用,主要有“古移今、今移古”两种。“古移今”移时修辞格的表现形式一般是历史成语的运用,也有借助于其他描写古代人的词语来表现的。这种运用多出现在杂文中,说古论今、嬉笑怒骂、针砭时弊都需要借移时修辞格来达到修辞目的。本文从古代作品学术研究(以《百家讲坛》为例)和评说历史的小说杂文(以《明朝那些事儿》为主)这两种需要大量使用移时修辞格的文本出发,探讨“今移古”移时修辞格可能出现的形式和种类,并总结此修辞格的修饰功能。正是因为古代作品学术研究和历史小说在宏观上已经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错位,作者要叙述的显然是古时发生的事,要描述的也是古时的人物。在这一大前提的界定下,只需将现代的语言移植到过去就有了移时修辞格效果。

一、“今移古”移时修辞格的分类

(一)词语的移时

词语移时中多以社会常用语的形式出现。社会常用语是泛指在社会上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法律等各个方面。

(1)道衍专注了这次招考公务员的机会,也去考了一把。考得如何,不知道,但反正是没有给他官做,这让道衍非常失望,他又要继续等待了。(《明朝那些事儿》)

古代人与现代人一样也有大家都蜂拥做的事,像科举考试,等于今天的公务员考试,作者使用“公务员”,拉近了读者与古人的距离。

(2)卫子夫可惜了,早生了两千年,卫子夫的歌要唱到现在,一定是一个“超级女生”。(王立群读《史记》)

“超级女声”产生于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女性大众歌手选秀节目。既可以说明卫子夫的歌动听,又可以与现场听众拉近距离,活跃现场气氛。

(3)关羽总有一天会变成爱神,会供奉在婚姻介绍所。(易中天《品三国》)

爱神本指西方断臂少女维纳斯,后来她成为爱和美的象征。“婚姻介绍所”是现代社会专门为未婚或已婚离异、丧偶的独身男女介绍对象的社会性服务机构。显然这两者在三国时期是不会有的,这样说显得可爱形象、委婉生动。

(4)蒙古军从政府军、正规军被打成了杂牌军、游击队。(《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借用了现代军事词汇,把蒙古军一路溃败的战斗状况幽默地描写出来。

(二)短语和句子的移时

短语和句子的移时是指现代惯用语、歇后语、俚语、谚语、歌词等的移时修辞格的运用,表达的形式丰富多彩,内容通俗易懂,效果幽默风趣、生动传神。

(5)在这一年,“庚戌之变”爆发了,张居正看着蒙古兵来了又走,走了又来,防火又抢劫。严大人吃了又睡,睡了又吃,就是不办事。(《明朝那些事儿》)

“来了又走,走了又来,防火又抢劫”寥寥几个短语把蒙古兵对京郊扫荡的大事件一笔概括,同时“吃了又睡,睡了又吃”把严嵩昏庸无能的形象在对比中凸现出来。

(6)朱祁镇最终也决定答应了他的要求,准备选个黄道吉日给徐有贞放血。

“放血”是俚语的移时,意思是把人杀掉。

(7)他们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神态,看那意思,你朱厚熜想进大明门,得从我尸体上迈过去。(《明朝那些事儿》)

“死猪不怕开水烫”是惯用语的移时。猪死了不会有任何感觉。这句话比喻无所顾忌,怎么办都行。

(8)连老百姓都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何况是董卓这样的凶神。(易中天《品三国》)

民间俗语的运用,使得语言俏皮可爱,通俗易懂。

(9)他认真地听取了皇帝大人的意见,表示会认真考虑,之后确实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明朝那些事儿》)

“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是歇后语的移时,比喻徒劳无获,一场空。用歇后语讲故事,趣味十足。

(10)刘备对诸葛亮的好,好到让关羽和张飞觉得,就像老鼠爱大米。(易中天《品三国》)

“就像老鼠爱大米”是流行歌词的移时。把刘备对诸葛亮的好形象地描写出来的同时,增加了搞笑成分,让人忍俊不禁。

移用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的例子很多,这些语言的出现使读者会心一笑,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了解了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脱去了学术研究和历史的神秘面纱,一切变得活泼生动、亲切自然。

(三)语体移时

1.大众传播语体移时

(11)为了打消朱祁镇心中的疑虑,以免有朝一日被不明不白地干掉,他(朱瞻墡)特意来到了京城说明情况。宾主双方举行了会谈,会议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举行,双方回顾了多年来的传统友谊,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交换了意见,朱瞻墡重申了皇位是朱祁镇不可分割的财产,表示将来会坚定不移的主张这一原则。(《明朝那些事儿》)

移用的是国际领导人会晤洽谈时的新闻语体即大众传播语体。这段文字描述朱瞻墡为保命,跟朱祁镇表达不争皇位的意愿的历史事件。新闻语体要求带有明显的公众性和准确性,这里在商讨皇权归属这种性命攸关的问题上,荒诞中又有其合理之处。

(12)永乐四年(1406)四月,朱棣在百忙之中专门抽出时间探望了日夜战斗在工作岗位上的各位修撰人员,并亲切地询问解缙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何困难。解缙感谢领导的关心,并表示一定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好,以报答皇帝陛下的恩情,不辜负全国知识分子的期望。最后他提出,大典经史部分已经差不多完成了,但子集部分还有很多缺憾。朱棣当即表示,哪里有困难,就来找我……之后他立刻责成有关部分(礼部)派人出去买书。(《明朝那些事儿》)

例(12)移用的是国内领导视察的新闻语体,领导视察古来有之,但报道方式不尽相同,将这种语体移植到历史事件描述中,幽默感油然而生。

2.科学技术语体移时

(13)什么会唱歌的农民,不懂事的童子,满腹经纶的朋友,道貌岸然的丈人,都是诸葛亮的“托儿”。其目的,就是要把买方市场变成卖方市场,让刘备出大价钱把自己买断。(易中天《品三国》)

(14)这三种决策,即便不能说是错误,至少也是不高明,因为成本高,风险大,效益低。(易中天《品三国》)

“托儿”“买方市场”“卖方市场”“买断”“成本高”“风险大”“效益低”都是现代经济专业术语,这几段话属科学技术语体,给人以新颖幽默之感。

3.文学艺术语体移时

(15)想想看,孙权在轻船上看曹操,曹操在军营里看孙权,那是一种何等让人心仪的场面。(易中天《品三国》)

例(15)让人想起卞之琳的《断章》中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诗句。不直接移用诗句,而是将现代诗文的音韵美移用到学术研究中,属文学艺术语体的移时。

(四)非语言现代元素的移时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档案,档案记载着个人重要的信息。档案条例清晰,一切重要信息都可以一目了然。

姓名:朱元璋 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

父亲:朱五四,农民

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年~1368年造反(这个猛)

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明朝那些事儿》)

在这份现代化简历中,血型、学历、最喜欢的颜色、社会关系、座右铭等等都只会在现代个人简历中出现,也是应现代社会环境而诞生的人们关心的重要信息。在古代,完全不可能关心血型,因为科学技术还达不到现代这个水平。期间还夹杂着作者看似中肯且无奈的评价,幽默诙谐之感跃然纸上。使用简历这个现代元素,既抓住了读者猎奇求新的心理,又激发了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二、移时修辞格的功能

(一)翻译解释功能

(16)孔夫子一向不鼓励那些巧言令色的人。特别能说,夸夸其谈,孔子说“鲜矣仁”。他鼓励说话要慎于言,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叫“祸从口出”。(于丹《论语》心得)

“祸从口出”一词解释了孔子这样做的原因,简洁明了。另外,“巧言令色,鲜矣仁”于丹翻译为“爱说漂亮话,做出取悦人的样子,在这种人里找不到真正的仁者。”于丹利用现代俗语“漂亮话”进行翻译,更切近大众心理,读者听众更容易接受。

(17)用大家能明白的话说,就是白银有限,朝廷用掉了一两白银,未必能挣回一两,加上我国人民,素来以勤俭节约闻名,许多人拿到真金白银,不喜欢花,要么存在家里,要么熔掉,做几个香炉、人像之类的,还能美化环境,所以市场的白银越来越少。更重要的是,明朝的商品经济实在太过发达,经济越发达,需要的白银就越多,可是白银就那么多,所以到最后,白银就不够用了。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有一个通称——通货紧缩。(《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描述了一下当时大致的经济环境,大家似乎并不能清楚地明白,但“通货紧缩”的移用,使大家立刻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18)所谓“署左将军府事”,其实就是刘备的“总理大臣”或者“大管家”……(败走麦城)所谓“刺史”,就是中央派到地方上监察不法的特派员。此时的级别是六百石,职责就是巡视监察,没有固定治所,也不常驻地方,而且不能干预地方行政。(易中天《品三国》)

以上举例中,“大管家”和“特派员”都是现代社会中的职业名称或者官职,用在这里,是解释我们不熟悉的古代官职,不但倍感亲切,还能促进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二)针砭时弊功能

(19)要说这成化年间的朝政,用一个词就可以完美地概括和形容——一塌糊涂。这一点也不奇怪,朱见深同志的领导水平实在是对不起人,他连自己的老婆都管不住,怎么管得住身边的秘书们。(《明朝那些事儿》)

这段话写的是明朝的事,但与现代社会贪污腐败问题有着密切联系。现在部分领导干部为显清廉,自己避免直接与金钱打交道,而让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甚至下级干部代为处理,但实质还是在利用自己的职权捞取好处。

(20)徐有贞是一个有理想、没道德、有文化、没纪律的复合型人才。

这位高学历的仁兄想要洗手下船,与自己决裂。(《明朝那些事儿》)

“复合型人才”本义是“在各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要能出类拔萃的人”,“高学历”即学历高的人,但这样的人却是“有才无德”。这同时也暗示了现代社会学历和素质问题,高学历的人并不代表有高素质,大家所界定的“人才”却总出现道德文化缺失现象。

(三)调侃讽刺功能

(21)虽然后来朱元璋的环境日渐改善,身份地位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朱棣并没有得到更多的优待,这是因为随着朱元璋档次的提升,他的老婆也越来越多。而其生殖能力也值得一夸,在没有他人帮忙的前提下,他一共生了二十六个儿子,十多个女儿。此外,他还收了二十多个样子,粗略加一下,这些人足够一个加强排的兵力了。(《明朝那些事儿》)

“加强排的兵力”的移用可见儿女人数之多,有调侃讽刺意味。

(22)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袁绍),主帅是这个水平,这场战争是肯定打不赢的。(易中天《品三国》)

谚语的移时修辞格让人不禁将袁绍和“蠢笨的熊”画上等号,讽刺了袁绍的帅军能力。

(23)抓就抓出来的,谁也没话说,且防止走后台,告黑状、搞关系等等,好歹就是一抓,都能服气,实为中华传统厚黑学、稀泥学之瑰宝。

“厚黑学”就是宣扬脸皮要厚如城墙、心要黑如煤炭的学说。“和稀泥”一般指敷衍了事、浑水摸鱼。而“瑰宝”却是指贵重而美丽的宝物,多指宝贵的精神财富。前后不一致,读者立刻能够读出其中的讽刺意味。

(四)幽默逗趣功能

(24)诸葛亮是一个少年英才,而且是个帅哥。(易中天《品三国》)

“帅哥”一词,指的是英俊、潇洒的小伙子,是现代社会流行语,用来形容诸葛亮,既不违背事实,又颇具幽默感。

(25)诸葛亮一看,管他呢,把城门一开,抱着自己的琴上城楼卡拉OK去了。(易中天《品三国》)

卡拉OK的奔放和琴瑟的优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哑然失笑。

(26)这封奏疏的出现,彻底填补了这一空白,并使嘉靖同志的愤怒指数成功地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高度。(《明朝那些事儿》)

“愤怒指数的上升”让人脑中立刻呈现出坐标图上一条红线直线上升的想象,而这场面用在一个古人身上,激发了潜在的幽默感。

(27)于是历史上就出现了劳模朱元璋的光辉事迹。(《明朝那些事儿》)

朱元璋每天批阅大量奏折,勤勤恳恳,放到现代社会,可以说是“劳动模范”。只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转瞬间变成了平凡的劳模,语言诙谐幽默。

(五)言简意赅功能

古代的文言表达有言简意赅的效果,但由于文言与现代社会的人的认知方式渐渐脱节,人们不可避免与之产生距离感,认为它们抽象难懂。因此,在讲古代作品或历史时,运用现代与时俱进的语言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8)颜之推在《颜氏家训》的《文章篇》中也提出了这个问题。颜之推说:“司马长卿窃赀无操。”……刘勰的《文心雕龙》在《程器》篇谈到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的时候,刘勰写过一句话,他说“相如窃妻而受金”,……古人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提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词,一个是窃赀,一个是窃妻。这都不是一般的人,都是古代著名的重量级的人物提出来的窃妻、窃赀,翻成现代汉语,劫色劫财。(王立群读《史记》)

“重量级”形容人物,体现了言论的重要性,“劫色”“劫财”准确犀利地道出了司马相如没有节操的本性,而不再是传说中的情圣形象。又因为这些词都是现代常用词语,比“窃赀窃妻”更容易被大众理解,作者厌恶之情溢于言表。

(29)我曹某人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结果害得关羽很是郁闷。实际上,孙权又岂止是这一次在忽悠?前半生几乎都在忽悠。(易中天《品三国》)

“郁闷”“忽悠”是现代网络流行词汇。“郁闷”表示纠结,不得志,内心的感受无法发泄,口语色彩浓厚,用在这里比较贴近关羽的心情而且易被读者理解。“忽悠”有胡乱诱导的意思,把东吴君臣之间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调皮生动地表现出来。

(30)因为刘备的托孤,托出去的不仅是他儿子,也是整个蜀汉政权。这对于诸葛亮来说,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易中天《品三国》)

“机遇”“挑战”最先用来说明中国进入WTO,机遇和挑战并存,后来被广泛借用。这里诸葛亮被托孤所面临的正是“机遇和挑战并存”这七字所概括的,读者一看就能明白,可谓言简意赅。

参考文献:

[1]侯维东.试析“移时“修辞[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5,

(4).

[2]胡云晚.《百家讲坛》的新词语及其文化考察[J].社会科学,

2009,(5).

[3]林慧彬.浅谈《百家讲坛》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语言启示[J].教育

教学论坛,2012,(26).

[4]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孙小超,都海虹.《明朝那些事儿》幽默风格成因探析[J].新闻

爱好者(下半月),2009,(11).

[6]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7]于荣宝.试析《明朝那些事儿》的语言特色[J].襄樊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11,(3).

[8]张富春.王立群读《史记》: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J].新闻爱好

者(下半月),2008,(6).

[9]宗守云.修辞学的多视角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10]刘帅.《明朝那些事儿》的语言特色[D].西安:陕西师范大

学,2012.

[11]王珊珊.论易中天《品三国》通俗化与幽默化的语言特征[D].

济南:山东大学,2009.

[12]叶芬芳.从语体角度看《百家讲坛》主讲人的个性化语言魅

力——以易中天、于丹为例[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

(从彩虹 江苏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210000;娄金汉 南京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10096)

猜你喜欢
修辞格种类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中华诗词(2022年6期)2022-12-31 06:41:24
种类丰富的酒具
收藏界(2018年1期)2018-10-10 05:23:08
消防车种类知多少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华中学术(2017年1期)2018-01-03 07:25:36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镜头像差的种类
消防车有哪些种类
《阅读教程》三、四册修辞格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