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文化自信

2013-04-29 04:33王颜钧
文化产业 2013年4期
关键词:碑学书家外国人

王颜钧

孙克,1938年生于天津市。195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毕业。现为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编委、解放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著名美术理论家、书法家。

《文化产业》:孙老师您好!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艺术能像中国的书法一样既是艺术形式又是文字符号,数千年的发展,记载一个民族绵延不断的文化信息。对此,请您谈谈您个人的感受。

孙克:是的,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有自己深厚的文化传统,像原野长的参天大树,丰富茂盛、昌盛不衰,这和我们的文字很有关系。中国的方块字是特殊文字,在形成过程中非常注意审美的,从甲骨文、钟鼎文、隶书、魏碑、楷书、行书、草书的传统,三千年左右的审美观念延续。小孩、青年学习书法要从颜柳欧赵(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下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传统审美就延续下去了。

《文化产业》:从历代书家作品看来,高妙的书家对同一个字有不同写法,不同时代的书家有不同的面貌。书家写好书法最要紧的是什么?

孙克:艺术本身有着不断变迁的过程,任何艺术都不是死水一潭,书法也是在不断地发展。比如唐代的书法楷书非常好,非常讲究规范,到了宋代行书就发展起来了,书法更加注重“意”,宋人重“意”,唐人重“法”。重“意”就是主观的,个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扬,艺术上比较的放开。从元明到了清代以后人们感到书法还要发展,就从魏碑和碑刻中来学习。现代人的意识是较自由奔放的,不像古人死守一家,学颜真卿就写“颜体”而不敢向别的发展。现在的人较自由,更加个性化更加发展自己的艺术特点,这是很自然的,今后还会有这样的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出现。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书法本身是文化产品,是文化性非常强的一种艺术,不是所有人都能写的,满街的人都拉来写字那是不可能的,刚小学毕业就来写大字那是不可能的。它是高尚的艺术、高级的艺术,需要很好的文化水平才能写好,否则写不好,要注重它的文化性这是它的最大的特点,这样发展书法就容易了。

《文化产业》:孙老师,您学研书法是先碑后帖,请您对我们的读者谈谈您的经验。

孙克:我书法的学习原来多是从帖学学习,就是从古人的写字中学习,后来从汉碑、魏碑、南碑、北碑非常丰富的碑中吸取营养并有所发展,经过碑的精神对书法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到民国时期产生了“尊碑派”。清代包世臣、阮元提倡碑学,后来的康有为更加提倡碑学。但是只提倡碑学还不行,不能把帖学否定了,要碑帖结合还要有发展。我写字是要自己开心,写的时候心里安静,精神感到充实,时间在愉悦中过去。如果写的有些进步,会感到快慰,甚至有一些成就感的满足。

《文化产业》:当今国家提倡文化产业发展,书法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和思想,书法既应当保持其文化性还要符合市场的规则,矛盾又棘手。

孙克:现在我们进入市场社会了,古代也是有市场的。只是现在是商品市场,书法艺术变成了有商品价值的艺术品,同时又是审美品。这就要求既要发扬传统又要注意它的审美,同时又要有市场的杠杆来平衡它。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有好的书法,不要滥竽充数的书法,不要那些违反传统审美观的书法,要好的艺术。要保持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被异化,不被外国人侵犯,不被外国人改造了,不让外国人的东西来改造我们的东西,我们的书法外国人是没有的,没有的东西他怎么能改造了呢?有许多人想把我们的东西西化一下,所谓走向世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绘画走向世界我们可以东西结合一点,书法是中国的东西外国人没有,你怎么向他们学习啊,怎么和他结合啊,要我们自己为主,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立。

猜你喜欢
碑学书家外国人
从学碑到“碑学”
心与形:帖学与碑学
清代碑学兴起并不仅因为文字狱
碑学·形学
杂说书家之性灵
外国人如何阅读王维
街上遇见外国人
怎么跟外国人推荐《琅琊榜》?
大美不言 大朴不雕——记青年书家郭汉亮
晚明书家邢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