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词语看近代女性生活变迁

2013-04-29 20:14:55吴昌
现代语文 2013年7期
关键词:观念

吴昌

摘 要: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受社会环境影响也最为明显。近代社会转型使女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大量有关女性的新词语不断出现,这不仅反映出女性家庭、社会、职业、文化、社会等生活方式方面的变化,而且折射出女性身份、地位、价值等社会心理和文化观念的变化,同时也是对旧有话语体系,即男性话语体系的冲击。通过对这些新词语的分析,可以建构出近代女性的生活图景,也可从一个侧面对近代社会历史变迁有所了解。

关键词:新词语 女性生活 观念 近代上海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但这种现象并非只是停留在语言本身变化和发展的层面,而是与隐藏于其后的社会结构、社会心理、社会文化,以及语言使用者的身份、性别、观念等密切相关。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所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1]显然,这里的文化应是包括社会经济、政治、习俗等在内的广义文化。近代以来,尤其是民国以后,女性生活发生了诸多变化,这些都在语言中留下了痕迹,同时也意味着原有的以男性为主导的话语体系开始不断受到冲击。上海是近代社会变动最为明显的地方,其语言变化也最为丰富和明显。而“词汇作为语言的最活跃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变化最为突出,其中新词语的产生、运用及变化便是词汇变化的一大表现。”[2](P47)本文以近代上海(1843~1937年)为中心,对其在社会变迁中出现的新词语进行分析和考察,以期对近代女性生活变迁有所认识,进而可以为了解近代社会变迁提供一个窗口。

一、近代上海新词语的来源和产生途径

在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中,社会环境的变化更容易引起语言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例如从田野生活过渡到城市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上的大事件,都在语言上留下印记。”[3](P2)

近代上海新词语的出现是在社会变迁的历史背景下,吸纳了周边方言词汇和外来词以及自我发展的结果。上海“自通海以来,不仅中国各地方之语,均集合与上海一隅,即外国语之混入中国语者,亦复不少。”[4](P32)由此可知,近代上海新词语是多源的产物,既有来自其他方言区的词汇,也有来自西方国家的语言,当然也包括其自身在不同词源基础上的推陈出新。

就新词语产生的具体途径而言,主要有新造词语、旧词新用、外来词语、修辞用法等几类情况。

(一)新造词语

新造词语是适应新的语言对象所产生的,是旧词中没有的。近代上海出现了许多新事物、新概念、新认识,这就需要有新的词语被创造出来,以方便生活。例如,随着洋货的流入,出现了“毛巾”“香皂”“丝袜”“牛奶”“面包”等新词语;伴随西方思想的传入,关于女性教育和个性解放的新词语有“女学生”“女学堂”“天足会”“女权”等。

(二)旧词新用

旧词新用是通过在原有词语上赋予新的意义而产生的新词语。比如“小姐”一词,其内涵各时期不一,或指年轻女子,或指低贱者,为大家闺秀所忌讳,但开埠后的上海,一般年轻女性都可称为“小姐”,视为尊称并无贬义。“夫人”,在古代有7种意思,“妻子”也有两种意思,但在近代仅指男性配偶。

(三)外来词语

外来词语是近代上海新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上海是中西民族相互接触的地方,而“民族之间在交换实物和从事其他活动的同时,语言形式也随即从一个民族传到另一个民族。”[5](P19)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词语。

1.音译词

由外来语语音方式产生的,是人们接触外来词最为感性的一种语言形式。此类新词有“密司(miss)”“达令(darling)”“摩登(modern)”等;

2.意译词

根据外来词的语义形成的词语,如“牛仔裤(jeans)”“唇膏(lipstick)”“鸡尾酒(cocktail)”等。

3.字母词

比如以“字母+汉字”或直接以字母形式出现的新词。这类新词语有“T恤衫(T shirt)”。再如以“汉字+字母”出现的新词语有“阿Q”等。这些体现出了中西语言文化相结合的特点。

(四)修辞用法

1.通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式形成的词语

这类词具有生动、形象的特色。譬如“娜拉”“摩登女郎”“新式女性”等。以“娜拉”为例,她是易卜生在剧作《玩偶之家》里塑造的女性,是男权主义制度下女性对命运的抗争、对自我社会地位勇敢追求的女性,这与近代以来中国女性解放具有很多相似处。为此,“娜拉”被文学界视为中国女性解放的代表。

2.仿词

“洋布”“洋装”“洋伞”,一方面反映出近代新词语的特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人们求新趋洋的心理。

总之,这些新词语是顺应时代生活的产物,是与人们心态相联系的。通过这些新词语,可以对近代女性生活变化略知一二,进而从语言变化的角度对近代历史变迁有所了解。

二、新词语反映女性生活方式的变化

女性生活状况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尺。近代上海女性在中西文化接触中出现了新的生活方式,这些都能在新词语中有所反映,主要涉及居家、娱乐、职业、文化、社会生活等几方面,

(一)居家生活

西方文明进入上海,丰富和影响着女性的日常生活。从新词语可以看到女性发式上出现了“短发”“马尾”“披肩”等样式;服饰上出现了“汗衫”“短裙”“连衣裙”“洋袜”等;生活用品上有“香水”“唇膏”“护肤品”“卫生巾”等。最具时尚的“摩登女郎”是一副内着“奶罩”,身穿“洋裙子”,脚穿“丝袜”“高跟鞋”,手提“丝织钱袋”,头戴“斜顶蓬帽”的形象,这一切都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女性美和时尚的城市生活。

(二)娱乐生活

近代上海女性的娱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可以从众多的新词语中得到体现。比如,夏季消暑,女性去“游泳”,偏爱“游泳池”,因为“女性是最会享受的”[6](P532);“沪埠中西仕女,每于夏季之夜”,“乘车纳凉”[7];女性去“跳舞”、看“电影”、打“网球”、观“球赛”等等。对于“网球”“游泳”“骑马”这些运动,女性所看重的是一种行为美。还有学“绘画”、打“麻将”、看“魔术”等,虽然这些并不是女性所独有,但这些新词语反映的休闲娱乐生活逐渐成为女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职业生活

随着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大量女性职业出现,产生了许多新名词。如“缫丝阿姐”“女教师”“女学员”“女学生”“女招待”“女医生”“护士”等等。这些女性职业打破了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而女性在这一过程中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不过也有一些不为人所敬重的职业,如在舞厅从业的“舞女”“交际花”“夜玫瑰”等。

(四)文化生活

西方文化的渗透也改变着女性的文化生活,其实这些新词语本身就是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创办“女子师范学堂”、提倡“女学”、举办“女性书展会”、出版“女性杂志”。以女性杂志为例,在1898至1924年间,有《女学报》《女报》《女子世界》《神州女报》《国民女报》等11种(包括同名的)[8](P16-17),这些都为女性了解文化知识提供了基础,极大地丰富了她们的文化生活。

(五)社会生活

从新词语中也可以看到女性社会生活的变化。在交际方式上,出现了如前所述的“女士”“小姐”之类的称呼,还有以娱乐为媒介的交际方式,如“交际舞”;在社会活动上有了自己的纪念日“国际妇女节”;女性也参与社会管理,有各类“女子讲习所”“女性团体”;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女性主义”“女权运动”也风靡一时。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女性的日益社会化,女性越来越成为社会力量的重要来源。

以上这些新词语向我们展示了近代女性生活方式所发生的一些变化。这些新词语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在无形中改变着原有的男权话语体系。

三、新词语反映女性生活观念的变化

如前所述,语言是“与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体系紧密相连的。”[9](P279)在古代男权社会中,女性身份低微,被视为男性的附庸“这些看法都能在语言,特别是词汇上得到反映。”[10](P111)近代以来,与语言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对于女性的看法在新词语上同样有所反映。

(一)女性地位的上升和男女平等的观念

近代以来,大量有关女性生活的新词语的出现,说明了女性不再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透露出女性地位的上升和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比如由“他”“他们”到“她”“她们”的变化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女性解放、男女平等社会潮流在称谓上的体现。在提倡用“她”字时也曾遭到部分人的反对,但最终得到认可和接受。由此可见,新词语被选择和接受,也是人们心态的反映和观念的进步。又如“女式”“女厕”“女包”这些新词语的出现也是男女平等的体现。另外,招聘“女打字员”、聘请“女教员”“英算女教员”等广告语言更是近代女性地位上升的表现。

(二)女性身份的肯定和价值的认同

伴随女性地位上升和男女平等观念的兴起是对女性身份的肯定和价值的认同。这类新词语有“爱人”“伴侣”“知识女性”“女博士”“保姆”等。其实这类词语不仅说明了女性地位上升和男女平等的观念,也反映出女性自身价值的发现和被发现。这种身份和价值的认同是女性与社会双重互动的结果。再如“女教员”“妇女节”之类的新词,仅有社会层面的呼吁和价值肯定,若无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是难以成为时代新现象的。

(三)女性消费与自我表达的觉醒

从新词语中可以看到女性消费所展现出的对美、身体的重视以及新的生活观念。如女性逛“商店”、购买各种“化妆品”、打“网球”等。新式生活中的“美人霜”“丽发胶”“润肌油”等带来生活变化的深层意义在于女性得以通过这种物质性的东西展示自己的美,并通过这种身体行为传达她们的思想。需要指出的是,当女性在通过消费手段塑造自己时,不免也是处于被塑造的地位,其表现之一是成为“商品”的符号,大街小巷可见女性代言的广告。消费产物成为与女性等同的意义。特别明显的是“舞女”和“交际女”之类新词所隐含的通过金钱去消费娱乐,而这种消费的对象则是特殊商品——女性。

四、结语

近代上海出现的新词语向我们展示了女性从生活方式到生活观念的变化图景。这一变化涉及居家、娱乐、文化、社会等领域,并促成女性地位的上升、男女平等观念的实现、对女性身份的肯定和价值的认同、自我消费意识等的出现。这些新词语所引起的变化也超越了女性自身,是对旧有话语体系的冲击,是整个社会变化的侧影。总之,社会变化是“词汇发展变化的基础,而词汇史又像气象仪一样,标志着社会风云的变化,像血压计一样,反映着时代脉搏的跳动,像里程碑一样,记录着历史前进的脚步。”[11](P363)

参考文献:

[1][美]爱德华·萨丕尔著.语言论[M].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张立群.现代汉语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及分类[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1).

[3][法]拉法格.革命前后的法国语言[M].罗大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4]姚公鹤.上海闲话(卷上)[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7.

[5]姜萍.由外来词看汉民族心理的变化[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7).

[6]余之,程新国.旧上海风情录(上)[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8.

[7]申报[N].1928-09-01.

[8]蒋勇军.清末民初女子文化生活与女性意识研究——以知识女性为主体[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屈雯.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

[10]张蕾.都市新词语与社会生活变迁——以清末民初的上海(1843-1925)为中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11]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吴 昌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

猜你喜欢
观念
转观念 抓落实 谋安全
维生素的新观念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坚持系统观念
当代陕西(2020年22期)2021-01-18 06:19:58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论唐代音乐的传承观念
人民音乐(2016年1期)2016-11-07 10:02:49
观念新 利润丰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6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中国古代竞渡观念的演变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声屏世界(2015年5期)2015-02-28 15: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