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汉语教材中动词谓语句的考察

2013-04-29 20:14:55李愚中
现代语文 2013年7期

摘 要:本文对韩国出版的《汉语老师》系列教材中的动词谓语句进行了考察和统计分析,对教材中动词谓语句占课文中所有句子的比例、不同句法结构的动词谓语句在三册教材中的数量,以及整套教材中与动词谓语句相关的语法点的编排顺序等情况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韩国汉语教材 动词谓语句 语法点编排

一、引言

为适应汉语学习的需要,近年来,韩国出版了许多汉语教材,逐渐改变了把中国出版的汉语教材翻译成韩语直接使用的情况。韩国教育部门从国内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编写了专门针对韩国学生的汉语教材。

由于编写目的不同以及编写者的背景差异,韩国的汉语教材必定和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教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从中选取了由???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汉语老师》(??????)系列教材,作为研究韩国国内的汉语教材的一个入口。另一方面,鉴于动词谓语句在汉语表达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本文选取《汉语老师》系列教材中的动词谓语句作为考察对象,对课文中出现的动词谓语句进行标注归类和定量统计分析,以期对韩国国内的汉语教材中出现的动词谓语句的情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汉语动词谓语句研究概述

句型是语法中的重要问题,动词谓语句是句型系统中特别重要的部分。吕叔湘(1987)认为,讨论动词和句型是语法研究中的第一号重要问题。黄伯荣、廖序东(2007)把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作动词谓语句,并选取了其中有结构特点的“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和存现句进行了具体分析。朱德熙(1978)在我国语言学界首先提出了动词的“向”的问题。汉语动词,实际上可分“单向、双向和三向”三类。这种区分,是建立在逻辑意义区别的基础上的。张其昀(1993)对动词谓语句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他认为动词只有一个的逻辑结构是最基本的逻辑结构,谓(动)语只有一个动词,主语(有些句子还有宾语)是名词的句子是最基本的动词谓语句。廖文定(2003)讨论了动词谓语句的句型问题,就动词谓语句有什么特殊地位,建立现代汉语动词谓语句句型系统的难点和现代汉语动词谓语句句型系统的构成三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按照谓语的句型系统构成将动词谓语句分成了31个小类。

三、《汉语老师》教材中动词谓语句的分布与考察

《汉语老师》系列教材分为三个级别五册:一、二册为初级学生使用,通过教授基本的发音、声调,为口语表达打下基础,同时提供基本的听力和口语训练;三、四册为中级学生使用,提供适于中级水平的学生学习和讨论的话题,教授常用口语表达和语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第五册教授适于高级水平的口语表达和语法,通过训练,使学生具有阅读和理解高级句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讨论各种话题的能力。由于第一册主要为发音和声调教学,因此,我们从第二册开始对动词谓语句的标注和考察。

我们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按照主要的句法结构把动词谓语句进行了分类:

a.主语+动词

b.主语+动词+动词

c.主语(+状语)+动词+宾语(+补语)

d.主语+动词+主宾+动词+(宾语)

e.主语+动词+宾语+宾语

a类为动词单独作谓语的句子,b类一般为连谓句,c类为动词短语作谓语的句子,d类为兼语句,e类为双宾句。a、c类中包括了“把”字句、“被”字句、“比”字句、“是”字句、“有”字句等。

在我们考察的3册共45篇课文中,动词谓语句总共185句,在全部的830个句子中,所占比例为22.3%,由此可见,动词谓语句在此教材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第二册中的动词谓语句总数为83句,分布在13篇课文中;第三册为56句,分布在12篇课文中;第四册出现47句,分布在11篇课文中。就动词谓语句出现的数量来看,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虽然动词谓语句为汉语表达的基本句型,但它也是比较简单的单句。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加,动词谓语句的数量有所减少。动词谓语句出现的篇目覆盖了我们考察的80%的课文,由此可见,动词谓语句在教材中的复现率非常高,这有助于学生习得这一重要的汉语句型。

按照上面对动词谓语句的分类,我们分别对每一册中出现的动词谓语小类的数量进行了统计。

表1:《汉语老师》系列教材动词谓语句小类分册统计

类型 例句 一册 二册 三册

a.主语+动词 我感冒了。 6 2 无

b.主语+动词+动词 你来试试。 22 17 14

c.主语(+状语)+动 词+宾语(+补语) 我每天学习五个小时。 61 37 30

d.主语+动词+主宾+动词+(宾语) 我送你到宿舍吧。 4 无 1

e.主语+动词+宾语+宾语 那司机没给你收据吗? 无 无 1

由上表可知,动词单独作谓语的句子数量较少,且数量逐渐减少。动词短语作谓语的句子数量较多,连谓句数量其次,这也符合汉语实际使用的情况。兼语和双宾句的数量较少,一方面是由于教材难度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兼语句和双宾句表达的情况并不是很多。

在这三册的动词谓语句中,“是”字句出现的数量最多,为23句,三册中分别为8句、11句和4句;“有”字句次之,为9句,其中有6句都出现在第三册中。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第三册主要教学“是”字句和“有”字句等基本句式,培养学生进行简单表达的能力。

虽然《汉语教师》是以口语训练为主的教材,但其中也涉及到了一些基本的语法点。在第二、第三和第四册教材中,与动词谓语句相关的语法点总共有10个,按照出现的顺序,分别为:时态助词“了”,动词重叠,动词进行,否定词没(有),得/不用,动词+在/到+名词,把字句,“以为”和“值得”。其中时态助词“了”出现在第二册的第一课,例句为“这个学期你选了几门课?”“了”用在由动宾短语作谓语的动词谓语句中表示时态。动词重叠出现在第二册的第二课中,例句为“我也想学学。”和“你介意跟他学一学吗?”动词重叠形式在口语中使用较多,可以表示尝试。这本教材中把动词重叠形式放在相对靠前的位置,也体现了口语教材的实用性原则。在第二课中还教授了动词进行式,例句为“你看,那个人在做什么?”和“他们正在练太极拳。”从这两个例句中。不难看出主要利用了时间副词“在”和“正在”来表示动作的进行。在第五课中,教授了反问句,以“地上的那个钱包不是你的吗?”为例句,实则教授了反问句的一种形式,通过“不是……吗?”进行反问,表示一种推测,也具有强调的语气。反问句对外国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小,但是在这套教材中却把它放在了较为靠前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习得顺序的安排,应该是出于表达需要的考虑。在第六课中,出现了表示否定的词“没和没有”,在第七课中,出现了表示客观需要的词,并且提供了肯定形式“得”和否定形式“不用”,“得”属于汉语口语词,在这里也专门提出来教授。在第九课中出现了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和动作方向的句式“动词+在/到+名词”,在这一册的第十二课中第一次出现了“把”字句,例句为“我马上把行李送上去。”和“你赶快跑回去拿吧!”。在第三册的第一课中,教授了表达自己主观想法的词“以为”的用法。在第四册的第十一课,还教授了表示估价的能愿动词“值得”的用法。

通过对上述语法点的考察,我们发现《汉语老师》系列教材基本体现了实用性的编写原则,在语法点的编排上也许并不像国内大多数以语法大纲为编写依据的教材那样,严格按照语法点的难度来安排它们在教材中出现的次序,它更多地是考虑到了表达的需要,按照话题,提取表达所需要的句式和词语进行教授。这样做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很快通过教授的句式和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在系统性上有所欠缺。例如,教材中安排了先教授反问句后教授否定式,但反问句的形式是以否定为基础的,在没有教授否定形式的情况下就给学生讲反问句,可能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结语

韩国国内编写的汉语教材和中国国内编写出版的汉语教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对韩国出版的《汉语老师》系列教材的第二、第三和第四册的课文中出现的830个句子进行了句型分类,考察了其中的动词谓语句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与此相关的语法点的编排顺序问题。从整体来说,教材在初级阶段侧重动词谓语句的使用,三册课文中出现了各种句法结构的动词谓语句,覆盖率较高;在与动词谓语句相关的语法点的编排上,教材主要以实用性为原则,在语法项目的取舍上,提取了进行表达所需要的句式和词语来教授,即遵循了常用性;在语法点的顺序上则没有进行严格的编排,主要以表达需要为主。我们无意评说韩国汉语教材编写的好坏,但是通过考察,真实地呈现了教材的部分面貌,希望今后通过更深入的考察和探索,与国内的教材形成对比,取长补短,为国内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张其均.动词谓语句探析(上)[J].盐城师专学报,1993,(3).

[4]张其均.动词谓语句探析(下)[J].盐城师专学报,1994,(1).

[5]廖定文.关于动词谓语句的句型问题[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

[6]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7]???,???,???.??????[M].??????,2011.

(李愚中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