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你当/以为你是谁?”是现代汉语常用的句子。句法上,相当于英语里的一个主从复合句;语义上,表达了说话者认为对方行为与自己的身份不符;语用上,隐含了说话者对对方行为的否定、不满、不屑等,旨在提醒或警告对方,使对方改变原有或预定的行为方式等。
关键词:句子 “你当/以为你是谁” 消极
“你当你是谁?”和“你以为你是谁?”是现代汉语常用的句子。例如:
(1)什么什么什么?你就这么不假思索随随便便轻而易举把那对顶尖级的钻石耳钉又还给了他?!……简佳,你当你是谁啊,电视剧里的女一号啊,你扔的是道具是玻璃珠子啊?!(电视剧《新结婚时代》)
(2)你以为你是谁?你凶什么嘛?声音大,就压人啊。我爱跟谁就跟谁,你管不着。(于晴《红苹果之恋》)
(3)你也太看得起自己了吧!你以为你是谁?月下老人?还是法官?你以为你的口才有比当律师的我好吗?(于晴《红苹果之恋》)
“你当/以为你是谁?”在句法结构上相当于英语里的一个主从复合句,由“你当/以为”(主句)+“你是谁”(从句)组成。其句末还常加一个语气词“啊”“哪”或“呀”等。例如:
(4)“滚出去!”她叫道,“你不也跟她一样,是个卖唱的。你当你是谁哪?”(老舍《鼓书艺人》)
(5)这古城监狱里是不是除了你我就没人了?你以为你是谁呀……(张平《十面埋伏》)
(6)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你以为你是谁啊?(皮皮《比如女人》)
(7)这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你以为你是谁呀,图兰朵公主?所有男人都情愿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来向你求爱?(电视剧《新结婚时代》)
其次,“你当/以为你是谁?”的句末除问号外,也可以用感叹号。此外,“你当/以为你是谁?”通常还是一连几个问句和感叹中的一句。可见,“你当/以为你是谁?”是说话者用于表达强烈情感态度的语言。例如:
(8)这些字象是说:“秀莲,你不过是个唱大鼓的,是琴珠第二。你当你是谁哪?是谁?你有什么打算?甭想那些了。你一辈子过不了舒坦日子。……”(老舍《鼓书艺人》)
(9)我忍了你好长时间了,一直在让着你,你以为你是谁!(张平《十面埋伏》)
(10)“那还能忘?”矮汉子笑着猛拍我背,“你就是卓越么,你以为你是谁?”(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
但是,“你当/以为你是谁?”具体表达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看看其中的“当/以为”的意义。《现代汉语八百词》第151页认为,“当(dàng)”的意思是“以为”或“认为”,如“你在这儿,我还当你走了呢!|我当是老徐,走近一看,不是。”
而该词典第464、619页和《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1096页又认为,“以为”和“认为”的意思都是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前者还认为这两个词的区别在于“‘以为多用于与事实不符的论断;‘认为一般只用于正面的论断”。我们认为,(1)(4)(8)中的“当”字不像“认为”,而更像“以为”,因为不能用“认为”而能用“以为”来替换例中的“当”字。例如:
(4)a.“滚出去!”她叫道,“你不也跟她一样,是个卖唱的。你以为你是谁哪?”
b.?“滚出去!”她叫道,“你不也跟她一样,是个卖唱的。你认为你是谁哪?”
正因为如此,上面各例中的“以为”也可以用“当”字替换而不改变句子的意思,但不能用“认为”来替换。例如:
(2)a.你当你是谁?你凶什么嘛?声音大,就压人啊。我爱跟谁就跟谁,你管不着。
b.?你认为你是谁?你凶什么嘛?声音大,就压人啊。我爱跟谁就跟谁,你管不着。
为什么上面各例均不能说成“你认为你是谁(啊/哪/呀)?”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认为”是一个无评价意义的词语,而“当”或“以为”却是一个通常带有评价意义的词语。《汉语口语常用格式例释》(2008:29)认为,格式“A以为A是谁”表示“别自以为了不起”的意思,“含有气愤或瞧不起的语气”;“A一般为第二、第三人称代词”。我们认为,决定格式“A以为A是谁”中的A一般为第二、第三人称代词的是“是谁”二字,因为人们通常不会自己问自己是谁。该格式中的“以为”换成“当”字,意义是相同的,因为它们都是用于表达说话者的一种评价,而评价的形式既可以是直陈,也可以是疑问,因而与后面的问句“A是谁”互为关联、相互促进。而一般而言,评价又往往是针对别人的,通常是交际对方,但有时是第三方,因而常用第二人称代词,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代词,如例(11)。但是,评价一般很少针对自己,即使要评价自己,也通常出现在自言自语中,用第二人称的“你”字,把自己当成对方来说,如例(12)。
(11)a.你以为你是谁?
b.你们以为你们是谁?
c.他以为他是谁?
d.她以为她是谁?
(12)a.你以为你是谁?(自言自语)
b.你当你是谁?(自言自语)
c.?我以为我是谁?(自言自语)
d.?我当我是谁?(自言自语)
e.?*我以为我是谁?(对别人说)
f.?*我当我是谁?(对别人说)
“认为”则不一样,不含评价意义,只表达一种主观看法,当然表达看法也是针对别的人和事,一般不会针对自己,因此,可以说“我是谁?”而一般不说“我认为我是谁?”,即例(13):
(13)a.我是谁?(自言自语)
b.?*我认为我是谁?(自言自语)
c.?*我认为我是谁?(对别人说)
必须注意的是,“你以为你是谁?”的“以为”有时是古代汉语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的保留用法,相当于“认为”,只表达观点、看法,而不带评价意义。例如刊登于《科技智囊》(2005年6月5日)的一篇名为《职业经理人你以为你是谁?》的文章,该文是为陈志强的同名著作而作的推广性作品,以三位总裁的言论为例,包括“一个职业经理人,虽然是企业的领导,但仍然是一个丫鬟”,“我不是一个魔术师,不能在一夜之间把用友的业绩带上去”和“我不是什么职业经理人,只是个拼命干活的”,提出了值得令人深思的有关“职业经理人”性质的一些问题。这篇短文以“职业经理人必须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我是谁?”结束,表明了篇名中“你以为你是谁?”中的“以为”并没有什么评价意义,相当于“认为”。
那么,“你当/以为你是谁?”的“谁”又是谁呢?张心阳在杂文《你以为你是谁》(《继续教育与人事》2002年2月28日)中认为,“你以为你是谁?”“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告诉你,你不是谁,你只不过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自己”。另外,这个“谁”又是谁呢?这要看说话的背景。如果你想给某个亲友弄个一官半职,有人说“你以为你是谁啊”,那么这个谁恐怕得是县长市长,或主管部门的某要员;如果你没钱,但又想拥有一辆别克轿车或一套宽敞的住房,有人说“你以为你是谁啊”,那么这个谁就可能是能够享受到这一待遇的某级官员;如果你说要治理腐败,就要把某些不合理的体制改一改,有人说“你以为你是谁啊”,那么这个谁恐怕就得是不一般的铁腕人物,一无名小卒怎可谈论如此重大问题,如此等等。这里张先生讨论的虽然只是“你以为你是谁”这句话与在当今中国环境下的权力之间的一些关系性解读,但无疑为我们深刻理解这句话的意义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
我们发现,不管句中的“谁”是谁,他都是比句子的主语的地位或能力等方面更高或更强的人,或者说,“谁”与主语之间的关系是上下、尊卑、强弱、大小等关系,暗含主语不配跟“谁”比。具体的使用语境中有时会在其下文有所提示,可以找到说话者所说的“谁”具体是谁。例如:(1)中的“谁”是指“电视剧里的女一号”,(3)中的“谁”是“月下老人”和“法官”,(4)中的“谁”是引号内的那个“她”,(7)中的“谁”是“图兰朵公主”。很多时候,“谁”并不出现在语境中,“谁”是一个模糊的泛指概念,但听话者仍然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例如(2)(5)和(9)。在这些例子中,“谁”分别泛指一个可以对别人大声吆喝的人、“这古城监狱里”最了不起的人、能让别人甘愿“忍”辱负重而不反抗的人。有时候,“你当/以为你是谁”的“谁”不一定是人,可以是一个单位、组织、国家等。例如:
(14)想用这一套来要挟我,你以为你是谁?你不是美国,我也不是伊拉克,要挟我?没门儿!……(电视剧《中国式离婚》)
(15)美国新保守主义理想家们习惯于对别国说,你们“必须”这样做,你们“应该”那样做,否则就要对你们“不客气”,等等。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民众喜欢这样的语言,现在,随着时代变迁量变进程的加速发展,更有人反过来问这些美国先生:“你以为你是谁呀?”(王嵎生《致美国:你以为你是谁呀?》,《国防时报》2011年11月7日)
例(14)中的“谁”是指下文的“美国”;而例(15)中的“谁”,从文章标题及内容看,是指“美国”和“这些美国先生”或“美国新保守主义理想家们”。
殷树林(2007)把“你以为你是谁?”看成“诘醒句”。我们认为,该句确实具有诘醒功能,但是,它同时还有加强、比较和否定的含义,即:一是“你以为你是谁?”与前面的“你就是卓越么”构成递进关系,从而增强前者的语气和意义;二是其中的“你是谁?”可以让听话者进行反思,从而产生跟没有明说但听话者心中明白的人物之间的比对;三是其中的“以为”隐含了听话者对自己身份认知的不当或错误,从而推导出听话者相关言行的不当或错误。
更进一步说,如果结合沈家煊(2003)的“知、行、言”理论和徐盛桓(1999)的“疑问句语用嬗变”理论,那么,“你当/以为你是谁?”的理解可以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A.知:有关(I)“你”、(II)“谁”、(III)“你”“谁”关系的知识结构
(I)有关“你”的知识结构:
(i)完全知道:你知道你是谁:我是X;
(ii)一知半解:你知道你是谁,但仍有未知方面,并问自己:
a)保留疑问式:我是谁? b)采用陈述式:我是谁。
(iii)假装不知1:你假装不知道你是谁,并问自己:
a)保留疑问式:我是谁? b)采用陈述式:我是谁。
(iv)假装不知2:你假装不知道你是谁,还把自己当成对方来问,
a)保留疑问式:你是谁? b)采用陈述式:你是谁。
(v)假装不知3:你假装不知道你是谁,还把自己当成第三方来问:
a)保留疑问式:他是谁? b)采用陈述式:他是谁。
(II)有关“谁”的知识结构:
(i)完全知道:你知道那个人是谁:他是Y;
(ii)一知半解:你知道那个人是谁,但仍有待证实:
a)保留疑问式:他是谁? b)采用陈述式:他是谁。
(iii)假装不知:你假装不知道那个人是谁:
a)保留疑问式:他是谁? b)采用陈述式:他是谁。
(III)有关“你”“谁”关系的知识结构:
(i)对等:“你”在Z方面与“谁”对等:你是谁?(质疑对等性)
(ii)不对等1:“你”在Z方面与“谁”不对等,比“谁”强:你是谁?(质疑比“谁”强)
(iii)不对等2:“你”在Z方面与“谁”不对等,比“谁”弱:你是谁?(质疑比“谁”弱)
B.行:行为对比结构:
(i)正常行为:你在Z方面像“谁”那样行事(AIIIi);
(ii)反常行为1:你在Z方面比“谁”强,却像“谁”那样行事(AIIIii);
(iii)反常行为2:你在Z方面比“谁”弱,却像“谁”那样行事(AIIIiii)
C.言(思维中语言):
(I)疑问结构:
(i)有疑而问:我不知道你是谁:你是谁?
(ii)半疑而问:我知道你是谁,但不太肯定,仍要进一步证实:你是谁?
(iii)无疑而问:我知道你是谁,已无需证实:
a)保留疑问式:你是谁? b)采用陈述式:你是谁。/你是谁!
(II)“当/以为”的意义:与事实不符
D(=A+B+C).言(实践中语言):
(i)常规排除法:由于“当/以为”的潜在否定意义,“你”在“知”和“行”方面都是非常规的,即不属于(AIi)、(AIii)、(AIIi)、(AIIii)、(AIIIi)、(AIIIii)、(BIi)、(BIii)和(CIi)、(CIii);
(ii)形式输出法:输出“你”在非常规的“知”和“行”方面,即输出除(Di)外的其它项,并排除不是“你是谁”的选项。
这里不准备深入讨论上述内容,而简单说一下“知、行、言”三者的关系:“言”以听话者之“行”、“知”为基础,但基于不同需要,三者既可一致相容,又可对立相悖。在“你当/以为你是谁?”句中,说话者基于要对方反思错误的需要,“知、行、言”三者属于对立相悖。一般而言,说话最基本的东西就是“言之有理”。而基于特殊需要的“你当/以为你是谁?”句,也算是“言之有理”的。其理在于:既然“你”一般不可能不知道“你”是谁,因此,所说“你是谁?”并不是真的问“你”。正如邵敬敏(1994)所说的“你知道谁来了。”中的“谁”字可以指代某个人那样,“你当/以为你是谁?”中的“谁”也可以是指某个比“你”强的人。而“你当/以为”又表明,“你”的行为是与事实不符的,所以,表达了说话者不满等情感和态度。因此,“你当/以为你是谁?”往往传递了这么一种信息:质疑对方,否定对方的行为与身份相符,从而表达不满、不屑等情绪,一来说话者可因此找到某种心理平衡,二来可以提醒或警告对方,使对方改变原有或预定的行为方式等。例如:
(6)a.“够了,”刘云突然有了力量,她再也听不下去另一个女人的胡说八道,“刚才我以我的礼貌忍受了你这么久,现在你该闭上你的臭嘴了。耿林真是瞎了眼,找你这么讨厌的女人当情人。”刘云说完站起来,准备放电话了,可惜她没有放。
娄红被刘云突如其来的怒骂刺激了,她顿时被自己失控的情绪笼罩了,仿佛她刚和魔鬼同过浴,浑身上下都浸满了伤人的毒汁。
“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你以为你是谁啊?”娄红气也不喘一下,连珠炮似的一通说下去,“我好心提醒你,你还这么不识抬举。亏了你还是医生,整个一个大脑缺氧。知道耿林为什么不跟你提离婚吗?等着你自己提出来呐。人家已经明确告诉你爱上了别的女人,不喜欢你了,你还好意思赖着不离婚,我真佩服你的勇气。”(皮皮《比如女人》)
例(6)a是例(6)的语境版。娄红是在被刘云突如其来的怒骂刺激下说出“你以为你是谁啊?”的,与“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等其他语句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她跟刘云之间针尖对麦芒的直接对抗,两人语气强硬,表达了她们对骂时对对方不屑、讨厌等强烈的情感宣泄。又如:
(16)“这是什么,给他的判决?”冈特气愤地提高了嗓音。
“传唤他到魔法部接受审讯——”
“传唤!传唤?你以为你是谁呀,竟敢传唤我的儿子?”
“我是魔法法律执行队的队长。”奥格登说。
“你以为我们是下三滥啊?”冈特尖叫着说,一边逼近奥格登,一边用发黄的肮脏的手指戳着他的胸口,“魔法部一声召唤,我们就得颠儿颠儿地跑去?你知道你在跟谁说话吗,你这个龌龊的小泥巴种,嗯?”(罗琳著,马爱农、马爱新译《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例(16)中,冈特在使用“你以为你是谁呀?”之前,先重复了奥格登说的“传唤”二字两遍,第一遍是带感叹号的“传唤!”,第二遍则是带问号的“传唤?”,即把语气改变为对奥格登的质疑,并在使用“你以为你是谁呀?”之后又使用了“竟敢”二字,表达了他的气愤、强烈不满以及“你无权这样做!你绝不可以传唤我的儿子到魔法部接受审讯!”的意思。
通常情况下,“你当/以为你是谁”的说话者是由于对方不当的言行才说这句话的。例如:
(17)坐着北京到广州的火车,李如江内心充满了激情,他所能够想象到的就是他将像他许多同学那样,被接收单位夹道欢迎,并且单位的领导握住他的手对他说:“你是清华大学的硕士生,我们将全力支持你的工作”可惜这只是李如江的一厢情愿,他到公司的第一天不但没有得到单位的夹道欢迎,还被公司领导一顿臭骂,因为李如江希望领导能够安排车把自己放在广州的行李给接过来。谁知道领导的话竟然是:“你以为你是谁?为什么该自己负责的事情自己不解决?这种事情是我一个公司领导该管的吗?”(刘述涛《你以为你是谁》,《跨世纪(时文博览)》2008年7月15日)
例(17)中,李如江由于过于天真的想法和如同上级领导对下级般不妥的说话方式——“希望领导能够安排车把自己放在广州的行李给接过来”,而遭到领导的一顿臭骂。“你以为你是谁?”在这个例子中的意思很可能是:你怎么这样对领导说话,你以为你是我的领导呀?你搞错了!
有时,不同人对“你当/以为你是谁?”会有不同的理解。例如,王志军的文章《你以为你是谁》(《思维与智慧》2006年5月1日)认为,“你以为你是谁?”的意思就是“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李源在《你以为你是谁?》(《中国新时代》2005年3月1日)一文中则把“你以为你是谁?”翻译为Dont Boast Yourself,即“你别吹嘘自己”。但无论如何,有一点共性是肯定的,那就是:“你当/以为你是谁?”是一种消极话语,对听话者而言总是倾向于逆耳的。
有趣的是,当张三对李四说“你以为你是谁?”而李四不服时,李四也可以用“你以为你是谁?”来说张三。下面就是在心里以牙还牙、用“你以为你是谁?”来回应对方的“你以为你是谁?”的一个例子:
(18)……那个人的穿着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一看就可以判断出他打工者的身份。
“请你把你的钱带上。”他没有起身,用手上的烟指了指桌上那几张钞票。
我犹豫着不愿意拿。他抓起那几张钱硬塞进我的口袋里,语气很冷漠地说:“拿着吧,拿着吧,我还没混到要你施舍的地步。你以为你是谁?”
从他家出来时,心情十分的不好,不过很快我就坦然了,我觉得并没有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我在心里反问他:“那么,你以为你是谁呢?”(阿维《你以为你是谁》,《创业者》2001年9月15日)
另外,“你当/以为你是谁?”可以有加强式。一是说话语气上的加重,体现为句末的问号改为感叹号或问号加感叹号。二是在“你”字后面使用复指语。比如在第二个“你”字后面加上“你”的姓名或称呼或反身代词“自己”字来加强语气。例如:
(19)“你住嘴!”黎伟厉声斥道:“你陈炫华是党内最大的野心家、伪君子,平时飞扬跋扈,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不可一世嘴脸,中央的同志一味地迁就你,希望你能够迷途知返改邪归正,可是你呢?变本加厉得寸进尺!你已经背叛了我们的事业,你和徐松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真的像你说的那么简单那么清白?恐怕未必吧!少先同志递上来的报告上写得很清楚,你是要兵谏勤政殿,你以为你陈炫华是谁?是张学良还是杨虎城?难道启风同志是蒋介石吗?再说了,你那么有胆子,为什么这些问题这些想法不趁着启风同志在北京的时候当面和他讲?我看你是心中有鬼怕日头,地地道道的野心家、林彪!”(克劳塞维茨著《汉风》)
例(19)中,黎伟说的“你以为你陈炫华是谁?”,是用第二人称代词“你”+对方的姓名“陈炫华”来加强说话的语气。此外,在第二个“你”字后面还可以加上“们”字来说明“你”与“你”的同一帮人都是一路货色。例如:
(20)你们这帮傻不嘟当,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到头来肯定要吃家伙!你以为你们是谁呀?(张平《十面埋伏》)
有时,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手段来强化对对方的生气和不屑。例如:
(21)“我是牛大皮!怎么,连我的声音也听不出来?”牛局长吼道。
“牛大皮是谁?嗯?”对方的嗓门比他还粗。
“我是牛——局——长!”牛局长的声音又提高了几个分贝。
“什么牛局长?我不认识你!你以为你牛大皮是谁?告诉你,别再在我面前逞淫威了!”说罢“啪”的一声关了手机。(周捷《你以为你是谁》,《工友》2004年12月15日)
例(21)说的是刚退休的局长在某酒楼喝醉酒后打电话叫曾经的手下小李开车前来接他回家,结果碰了一鼻子灰的小故事。该例中,对方采用了一连串的问句加感叹句,包括“牛大皮是谁?嗯?”“什么牛局长?”“我不认识你!”,并采用了“你”+对方的称呼“牛大皮”的结构句“你以为你牛大皮是谁”加强语气,之后又向牛局长发出了非常明确的警告:“告诉你,别再在我面前逞淫威了!”可以说,“你以为你牛大皮是谁?”缘起于牛局长打电话时对着对方的大声吼叫,而“对方的嗓门比他还粗”又表明了对方非常气愤,不管说的是什么,怎么说,每一句话都听得出是否定牛局长的,而他说的“你以为你牛大皮是谁?”这一句也表达了小李的不屑,大意是:你以为你牛大皮是局长?呸!不是!你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牛大皮局长了!我也不是你以前爱叫干啥就干啥的人了!你现在什么都不是!你我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你别对着我大吼!我现在不吃你这一套!
此外,由于是表达不满、批评、指责、不屑等消极情感,因此,“你当/以为你是谁?”中的“你”字一般不可以用表示敬称的“您”字替换。例如:
(2)c.?*您以为您是谁?您凶什么嘛?声音大,就压人啊。我爱跟谁就跟谁,您管不着。
(4)c.?* “滚出去!”她叫道,“您不也跟她一样,是个卖唱的。您当您是谁哪?”
综上所述,“你当/以为你是谁?”在语法上既是一个问句,又是一个超问句,它不在于真问,而在于表达说话者强烈的情感。它的使用是以特定的语境、双方情感冲突和认知为基础的,具有特定的语用意义。总的来说,它的意义是:说话者因受到对方某种行为的刺激而产生强烈的说话欲望,(装作)感到生气、气愤,并通过质疑对方身份的方式,否定对方是“谁”所指代的那个人,以表达对对方行为的否定、不满、批评、指责、不屑等,达到宣泄情感,找到心理平衡,以及提醒或警告对方,使对方改变原有或预定的行为方式,或搞笑等目的。这一意义又是由句中如下五部分意义组合而成的:
(i)“你是谁1”:话出有因;
(ii)“你是谁2”:明知故问,表达情感之需;
(iii)“你当/以为”:言行不妥或错误;
(iv)“你当/以为你是谁1”:反思自己的身份,审查行为的妥当性;
(v)“你当/以为你是谁2”:审查结果是,“你”的言行根本不配那个/种人(“谁”),或“你”根本不配跟他比,因此,“你”的行为不当,“你”应该改变“你”原有或预定的行为方式。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张建新.汉语口语常用格式例释[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4]殷树林.“你以为(当)X?”问句及相关句类[J].汉语学习,2007,(3).
[5]沈家煊.复句三域“行、知、言”[J].中国语文,2003,(3).
[6]徐盛桓.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J].中国语文, 1999,(1).
[7]邵敬敏.间接问句及其相关句类比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5).
(何恒幸 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51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