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文(1941-2008),号乱柳山人, 祖籍山西沁州。山西著名书画家。张玉文先生生前曾担任中国国际科学和平促进文化艺术委员会创作室主任、山西省美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太原分校副校长、东方书画研究院院长。他的作品在山西、北京、上海、台湾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地多次展出,同时被多家博物馆收藏,中央台美术星空等多家电台给予专题报道。《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道》《山西日报》等多家媒体发表作品和评论文章,并被收入山西省现代书画、篆刻、名人辞典等数十部辞典中。
艺术集评(部分)
田树苌:更于平淡见天真
玉文是靠性灵作书的,写起字来状态极佳。当他濡墨挥毫时,一任情绪流走,毫无刻意做作,极其松弛,极其率真,无拘无束,了无挂碍,一派天然。那种不衫不履,释智遗形的态势,确乎有点“超鸿蒙,混希夷”,超然物外,天人合一的境界。
玉文作书又作画,学法而不拘于法,师古而不泥于古,他有一种非常宽阔的境界。他作书,古典、民间、前卫、流行风、学院派,他都尝试;他作画,东方、西方、写实、抽象,他都汲取,他在艺术创作的天地里自由驰骋。他没有受过专业的科班训练,但他对艺术的理解极其通脱,视野极其开阔,构思充满奇趣,作品总给人一种诡异玄妙的感受。
(作者为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山西省书协原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
王东满:怪人生怪才
张玉文是个怪人。怪人生怪才。他能书善画,但他的书或画,绝然大悖于“常规常理”、“师道宗法”,或者说全然是逆向思维的产物。他认为,美与丑是共生共存,无丑也就无所谓美。寓美与丑,造化斯然,此乃天机。你认为人长得越周正越好,我偏画个吊死鬼模样给你瞧。不怕你头一眼看不上,多看两眼你就会以丑为美,说那花瓶扁得歪的有味,那人物丑的耐看。这就是张玉文画笔的神力,也是张玉文画笔的境界。写字也一样,仿佛字写的能怎么扭扭捏捏,他就这么扭捏。说来也怪,就是他这些逆向思维的画法画出来的作品,还真耐人琢磨,还真越琢磨越觉得有滋有味。有时一张大纸,他啪哩啪啦、歪七横八给你往上面撂了几个大的大得没谱、小的小得没样的字,你嘴上不言语,心里恨不得把它撕了,可是当你真的把它装裱了挂起来之时,就会觉得那些大大小小的字突然神气一般活了起来,横竖左右,怎么看怎么好看,越看越觉得奇妙无穷,其乐无穷。
这就是张玉文的魅力!
(作者为著名作家、诗人、书法家,原山西省文联副主席,现为山西省老年艺术家协会主席。)
孙以煜:稚笔见深蕴
玉文的书画看似孩儿一般,稚拙、单纯、却带着明确“思维”痕迹的。用中国书画的行话讲,谓:“熟后生”。笔墨中的“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将传统的笔墨韵致都包含了。一位研习了几十年书画的艺术家,在他进入晚年的创作活动中,却突然地变得像孩子一样了,这里肯定有大道理在!画事中有言:“大家笔下,往往是,形已不是自然的形,成画面中的一个符号”。玉文的书画就是这种感觉——是又不似,不似又是,似是而非,他将传统和现实化解而重新组成最原始的稚拙。使传统的书画游离了书和画的概念。线条和笔墨,在空灵、松弛中暗合着中国书画笔与墨的气韵关系。“松”和“稚拙”成为玉文书画最显著的特点。字写得紧、漂亮,不难。难的就是“松”。松是一种状态。
面对玉文的书画,一如面对抛物线形成的一个半圆。虽然,起点和落点都在一个水平线上——童年的稚拙与成年的稚拙,但距离却产生了。
(作者为著名评论家)
艺兴:游艺洞见 笔笔藏真
中国文人书画的最大特点是寄情言志。但凡能够流传下来的,能够继续流传的,决不是纯粹笔墨技法的卖弄之作。杨无咎的村梅,郑思肖的兰花,徐渭的葡萄,郑板桥的竹子,八大的鹰隼,齐白石的螃蟹,徐悲鸿的奔马,皆以能带给人心灵的思考和精神的共鸣而不朽。张玉文先生善良、正直、精致,是一位真诚的艺术信徒,他以自己的敏感和悲悯,热情而宁静地观察社会,然后将他的思考、不安和希望涂抹在宣纸上,看似篇篇漫不经心,实则笔笔蕴藏真意。让人惊叹的是,对于一些思想的表达,先生是用相当轻松的笔墨来涂抹的,丝毫看不到他的沉重。由此可以看到先生在传统上深入浅出的艺术功力,和书写自己时举重若轻的高超手笔。也正是因为有40余年深深扎根于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又广泛涉猎和吸收诗歌、对联、中医、烹饪、影视、动漫、设计、现代艺术等营养,才使先生腾挪翻转游刃有余,融会贯通而得心应手。
(作者为青年书画评论家,《生活晨报-艺术收藏》周刊主编。)
山西电视台:
喧嚣中的寂静
既充满着原始情感,又富有时代意识,既不失传统根基,又凸现现代色彩——张玉文的每一张书画作品都在一种近乎天真烂漫的语言状态下蕴含着一种成熟的灵智与水墨五色的无穷妙趣。他将传统和现实重新化解而组合成最原始的稚拙和本真的同时,更是在喧嚣中孤独地固守着属于自己的一份纯真、一份寂静,执着而认真、率真而坦诚、创新而有个性。张玉文充满童真、童趣的字画,让我们在纷繁喧嚣的时代忽然感到了一种纯真的寂静,听到了昔日孩童式的内心的呼唤。
(山西电视台《一方水土》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