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峰
说起我的收藏之路,与《收藏》杂志有着不解之缘。
1993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家古玩店看到了一本《收藏》杂志,随手翻阅,越看越喜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后,我就从该古玩店借阅了当年的《收藏》杂志。1994年,我开始订阅或购买《收藏》杂志直到今天。20年来,我的工作单位和住址变更了好几次,给订阅《收藏》带来不便。为了看全《收藏》,除订阅外,我或者从报刊亭购买,或者借阅其他藏友的,或者年底从杂志社邮购当年杂志。搬了几次家,许多东西都扔了,但却把《收藏》杂志都留了下来。
我为何对《收藏》情有独钟?是因为我的收藏历程是与《收藏》一同起步、一起成长的。我原来在人民银行工作,单位发的流通纪念币都被我无意识地保存了下来;在人民币破损券复点中发现的退出流通的纸币,我出于好奇,也换出来了几张。1992年我在家乡车站门前看到一个地摊上摆着钱币、邮票、毛主席像宣等收藏品,钱币中有一些流通纪念币和第一、二套人民币以及银元、铜钱等,它们作为样品招揽生意。我蹲到地摊前翻看了那些样品。并向摊主询问了收购价格。得知一张七成新的1953年拾元人民币收购价为300元,我记得我好像有一张八成新的1953年拾元人民币。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箱倒柜地寻找那张纸币,在一本书中找到原来我夹在书中的几张第二套人民币,唯独没有1953年拾元人民币。之后才回忆起,因为当时每月工资不到70元,那张钱被我花掉了。1993年看到《收藏》后,我知道了钱币也是一个重要的收藏门类,我之所以把那张1953年的拾元人民币花了,不只是因为工资低,更是因为没有收藏意识和经验,之前留存那些钱币不过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自从看到《收藏》后,我的收藏就由无意识跨越到有意识了。从收藏人民币开始,到收藏古钱币、毛主席像章、铜镜、瓷器、玉器、字画,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20年下来,不仅藏品增加了,而且收藏知识也逐渐丰富了,收藏鉴赏水平也有所提高。同时也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藏友。2008年,我的两件藏品还上了甘肃电视台经济频道的“收藏”节目。1994年起,我又先后在《金融时报》《陕西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十几篇收藏方面的文章。
《收藏》是我的良师益友,带给我知识,伴随我走过了20个春秋,还将陪我到老。收藏是我最大的兴趣和爱好,带给了我快乐,有说不完的故事,使我的业余生活更有意义。值此《收藏》杂志创刊20周年到来之际,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收藏爱好者,也是《收藏》杂志成长的见证人,衷心祝愿《收藏》杂志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