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奇妹,郭 健,夏 鹏,薛 飞
(武汉工业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地下工程因其施工条件复杂、影响因素随机性较大而给施工风险控制带来难题,大型深基坑工程的监测、预测工作至关重要。一般常用的时间序列模型、回归分析沉降预测方法各有利弊,预测精度难以达到监测要求。因此,如何建立一个可靠的深基坑沉降监测与预测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与预测,是深基坑安全控制中首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小波分析(Wavelet Analysis)作为一种新的数学理论和方法[1],以其良好的时域、频域局部化性质而成为一种强有力的信号分析工具。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c Function,简称RBF)神经网络是属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简称ANN)的一种模型,它是由大量简单的神经元(处理单元)进行广泛地相互连接而构成的一种高度自适应非线性动力系统,具有很强的容错能力和自学习能力。目前,RBF神经网络已在控制、优化、预测及模式识别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文在前人探索研究的基础上,以提高深基坑沉降预测精度为目的,结合小波分析(即小波变换)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功能特点,将小波分析作为神经网络输入的前置处理手段,建立了一个基于智能算法的深基坑沉降分析与预测模型,即WRPM模型,并借助MATLAB软件编程实现,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案例中进行机理分析与趋势预测。最终的预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WRPM模型的预测精度可以满足监测要求,能够应用到地下工程的安全控制中。
小波是建立在傅里叶分析和泛函分析基础之上的时频分析工具之一,它是一个由基小波函数Ψ(t)以一定的即伸缩因子a和平移因子b进行伸缩、平移得到的函数列{Ψa,b(x)}。Ψ(t)也称母小波或小波基,Ψa,b(x)为小波基底,定义为:
其中,a,b∈R,a≠0;x(t)∈L2(R),L2(R)为对任意实数平方可积的实数空间。
小波变换是将母小波在尺度(频率)和位置(时间)上按如下方式进行伸缩和平移,即
其中,a是尺度参数,决定分解信号的频率;b是定位参数,决定逼近信号的时间位置。a与b都是连续变化的量,因此Wx(a,b)也称连续小波基函数。连续小波变换(简称CWT)定义为:
其中,f(t)为能量有限信号;∀f(t)∈L2(R).
由于连续小波变换系数是高度冗余的,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将连续小波变换离散化。离散小波变换(简称DWT)本质是对a与b进行离散处理。离散处理后的小波基函数及小波变换如下:
其中,a0,b0为大于零的实常数,m,k为整数。
在利用小波进行信号去噪时,常使用的正交小波函数有 Morlets,Daubechies,Coiflets及 SymLets小波[2-3]。在信号检测中必须综合考虑小波在时域及频域的紧支撑性、正则性和带通滤波性等。研究分析表明,经Daubechies小波分解得到的高频序列和低频序列能够完整地反映噪声信号。因此,在解决信号去噪中,常选取Daubechies小波(简写为dbN,N为小波阶数)来处理监测信号[4]。小波变换的去噪步骤如下:1)对原始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小波系数。2)除去极小的系数得滤噪后的数据。3)对原始信号进行重构。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简称ANN),能够有效用于非线性系统的识别和控制。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c Function,简称RBF)神经网络是人工神经网络的一种模型,是一种三层前向的前馈反向传播网络[5-7],由三层网络结构组成,包括输入层、隐层及输出层,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径向基函数网络模型
以RBF作为隐单元的“基”构成隐含层空间,将输入矢量直接映射到隐空间。RBF中心点确定后,映射关系也就确定了。隐含层空间到输出空间的映射是线性的。
2.3.1 基于K-均值聚类方法求基函数中心
①网络初始化:随机选取h个训练样本作为聚类中心 ci(i=1,2,…,h)。
②将输入样本集合按最近邻规则分组:根据xp与中心的欧氏距离将xp分配到输入样本集合gp(p=1,2,…,p)中。
③重新调整聚类中心:计算各个聚类集合gp中训练样本的新聚类中心ci,若新聚类中心不再发生变化,则为神经网络的基函数中心;否则返回步骤②,进入下一轮的中心求解。
2.3.2 方差求解
当RBF神经网络的基函数为高斯函数时,其方差可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其中,cmax为中所选取中心之间的最大距离。
2.3.3 计算隐含层和输出层之间的权值
隐含层至输出层间神经元的连接权值可用最小二乘法计算:
其中,p=1,2,…,p;i=1,2,…,h.
在综合考虑小波分析良好的信号处理功能与RBF神经网络预测性能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其工作原理与特性,建立了一个深基坑沉降预测模型,该模型的算法结构如图2所示。
该模型(WRPM)的算法思路如下:(1)对原始信号进行一次小波变换(分解);(2)对分解后的各尺度序列作逆变换(重构);(3)考察各单支序列经重构后所得序列特性,选择合适的模型序列作为网络的输入;(4)对网络预测的数据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本文的原始数据来源于武汉光谷某商务大厦的基坑监测数据。在工程实例中,由于数据监测工作不可避免地受环境、施工机械、埋设状况、仪器精度等不定因素的影响,随机性较大,能够提供的实际观测数据往往非常有限。因此,在本文案例中,对有限的监测数据利用三次样条插值法,将数据转化为等时序列,这样增加了样本数量,为进一步的网络预测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分析结果。
图2 模型算法结构示意图
通过分析各小波函数在信号分解方面的一系列性质,本文选取Daubechies小波函数(即db小波)对监测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一般情况下,小波变换的阶数越高,其重构信号的逼近效果越好。而与此同时,随着小波分解层次的增加,其相应的计算工作量也就越大。在具体应用时,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分解阶数来提高小波的分析性能。因此,综合考虑其计算量及工程的实际情况,本案例选取了4阶Daubechies小波(即db4小波函数)对原始监测信号进行小波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在三个分解层次level=10,14,18上进行仿真,试验结果如下列图3—5所示。
图3 原始沉降数据信号
图4 数据信号高频序列(Level=10,14,18)
图4描述了Level=10,14,18上的信号细节。信号的许多问题一般都集中在某些时段或频率上,高频序列部分反映信号的噪声细节,低频序列部分反映数据的概貌。
图5 信号逼近序列(Level=10,14,18)
对高频信号进行多次小波分解重构,得到原始观测数据序列的发展趋势。图5得到的是在三个层次上的逼近序列。结合原始沉降信号曲线图,观察不同层次的逼近序列图和高频信号图发现:逼近序列1(Level=10)曲线的拟合效果最佳;在Level=10上的高频序列1,其曲线逐渐趋于平缓,高频信息随之减小。随着更进一步的分解,更高一些的频率信息被滤掉,便得到了信号的发展趋势。
残差是实际观察样本值和估计值的差,经计算得到了三组不同分解层次的残差值序列。依次考察其自相关性:首先,运用残差图的曲线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其次,分别计算出三组残差序列的方差值,进行比较。
4.3.1 描绘残差随时间变化的平滑线散点图
纵观图6—8,可以发现随着观测时间的不断推移,图7、图8的残差序列值呈现杂乱、无规则的振动,而图6的残差序列较图7与8图而言,其残差值的变化呈现一定规律。因此,在level=10上的残差序列具有自相关性。
图6 (db=4,level=10)残差/时间图
图7 (db=4,level=14)残差/时间图
图8 (db=4,level=18)残差/时间图
4.3.2 分别计算三组残差序列的方差
残差序列方差如表1所示。
表1 残差序列方差表
对上面三组残差序列的方差进行对比,第一组序列的方差最小,而其余两组的方差较大;并且随着小波分解层次的增加,对应组的方差变化幅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在db=4,level=10情况下的差异性最小。综合考虑前文分析,发现db小波在Level=10的分解层次上,其对数据信号的分解、重构效果是最好的,故可选定该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
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是否可靠,输入样本的选取和输入是很关键的因素。输入数据最好既尽可能少,又能充分地反映信号的真实情况。本文采用时间序列输入法,选取前21组进行网络训练,后10组作为测试样本以检测网络的泛化能力和可靠度。首先,对样本数据按照如下公式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提高网络性能和训练速度。
其中,x,y分别为归一转换前、后的值,MaxValue,MinValue分别为样本最大、最小值。
本例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实现了小波-神经网络模型算法,对归一处理后的数据样本进行预测[8]。预测的数据结果如图9所示。
图9 RBF网络预测结果曲线图
计算并比较预测数据与实测数据间的相对误差,如图10所示。
图10 样本预测结果误差图
可以看出,经RBF神经网络仿真得到的预测值与真实数据间的误差是很小的,基本保持在1%—5%之间,能够满足沉降监测的要求。由此证明了该模型的构造方法是合理的,可以应用到工程实际中。
基于对小波分析与RBF神经网络功能特性的有机结合,本文建立了一个深基坑沉降预测模型(简称WRPM)。该模型充分体现了小波在信号处理领域的优势和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性能。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平滑处理;其次,利用RBF神经网络对小波重构后的数据进行了预测。工程案例的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对深基坑进行沉降预测,其建模思路简明、预测误差小,因而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能够为深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1]徐长发,李国宽.实用小波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12:2783-2786.
[2]Hou Z,Noori M,Amand R St.Wavelet -based approach for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J].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2000 ,126(7):677- 683.
[3]Amaravadi V,Rao V,Kovai L R.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using wavelet transforms[A].Proceedings of SPIE.2001,4327:258 - 269.
[4]郑美田,陈乐求.建筑基坑信息化施工和安全监测技术[J].工程建设,2007(5):41-46.
[5]郭健,王元汉,苗雨.基于MPSO的RBF耦合算法的桩基动测参数辨识[J].岩土力学.2008,29(5):1025-1029.
[6]ZHANG Qing - hua,Benveniste A.Wavelet Net works[J].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1992,3(6):889-898.
[7]张小凌,冉志杰.深基坑变形的神经网络动态预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S1):236-237.
[8]董长虹.MATLAB神经网络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