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守企业风险控制的“大门”——访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立民

2013-04-26 10:33:32周靖华
中国石油企业 2013年10期
关键词:大门内审审计工作

□ 文/特约记者 周靖华

张立民

毕业于天津财经大学,曾在加拿大审计长公署工作进修,后在美国伊利诺州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历任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至今任北京交通大学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广东省审计学会副会长,现为中国审计学会理事、副会长,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理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惩戒委员会委员, 审计署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审计专业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我国审计制度自1983年恢复以来,已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这30年既是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取得重大建设成就的30年,同时也是国家审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极有力地保障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进步的30年。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将发生重大变革,政府审计中的企业审计如何顺应这一趋势,进行相应的调整,如何结合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审计学会副会长、北京交通大学张立民教授。

国有企业改革对审计提出新的要求

记者:今年5月,审计署发布了10户国有企业2011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审计署坚持“强化管理、推动改革、维护安全、促进发展”的企业审计工作思路,以检查企业财务收支为基础,坚持“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反映体制机制问题”两手并举。这对于中央企业来说,审计署的企业审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张立民:最近几年,审计署整个工作思路有了一个较大的转变,从国家审计署刘佳义审计长提出审计在保障国家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中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和功能的讲话,到审计署最近提出的国家审计要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企业的审计工作,特别强调要发挥监督和建设性作用。在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下,国家对中央企业审计有了较大的转变,在检查企业财务过程中,一方面关注查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加快企业改革,以改革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维护国家安全也是中央审计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国际环境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和利益矛盾日益突出,怎样通过审计为国有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维护国家利益,同时在继续贯彻改革开放,引进外资的基础上,能够使企业审计向纵深发展,国家审计署想了很多办法,在企业单项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给中央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相应的数据,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对于中央企业来说,国家对企业审计主要发挥三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审计,树立社会对国企的信任;二是通过审计,防止企业重大决策失误的出现;三是通过审计,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做好基础建设,帮助企业更好更安全地走出国门。

记者:现在社会各界对于中央企业的认识不尽一致,但要求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呼声很高。从审计工作角度看,企业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如何结合,如何处理好审与被审的关系,提高审计质量,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张立民:国家企业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结合非常重要,在国家审计确定审计任务后,双方可以彼此沟通。国家审计在进行企业审计的时候,也希望得到内部企业的积极支持,双方如果能有更多的相通之处,审计工作会更扎实和稳进。

国家审计和内部企业信息的相互沟通也会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审计非常重视宏观的审计和调查,有很多信息,这些信息对企业内部开展审计工作有很多的价值,同时,各个企业有哪些经验,需要哪些帮助,沟通之后对于国家审计也有一定的作用。

在审计质量方面,要把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结合起来,内部审计可以请国家审计提出建议,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内审制度和准则。企业内部审计也要向国家审计学习,向注册会计事务所学习。提高审计质量是发挥内部审计的基础,企业内部审计有自己的优势,对企业比外部更加了解,但同时也有局限性,和外部社会结合较少,而国家审计和注册会计事务所审计面向全社会,信息来源更加全方位。内部审计的准则和外部也有所区别,内部审计准则很多是自愿执行,没有很强的强制力,执行的力度和内容的完备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审计和外部会计注册事务所具有较强的准则性,通过质量检查,给违纪企业矛以相应的罚处。

国家对于企业的审计,要得到企业管理层的认可,这样国家审计的建议才会得到落实。国家审计和企业的管理层也要多沟通和交流,对于审计任务的确定,企业管理层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审计和治理要结合,在制度上,国家审计可以进行指导,提出整改,企业要积极落实。建议企业在干部考核制度中要纳入审计问题落实整改这一项,做为硬性指标加入领导考核项目中,它将促进企业及时整改和纠正问题,避免更大的失误发生。

切实搞好信息完整

记者:国资委组织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审计署也对国有企业审计提出“强化管理”的要求,中央企业的审计与管理如何形成良性互动,避免每年审计总发现企业管理中一些改不掉的“老毛病”?

张立民:怎么样使央企的管理真正得到提升和强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完善公司治理,国家审计要与内部企业治理结合起来。发现的一些问题总是改不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内部审计局限于解决微观的问题,在机制和体制完善方面下功夫不够,国家审计应给予一定的指导。通常认为,内部企业审计没有权力进行机制体制改革,但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结果的透明度,把审计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公开解决一个企业的问题,其他企业再发生类似的问题时,可以引以为戒。内审难以解决的障碍是公开审计结果,很多企业目前也正在改善这一问题。审计和治理如何互动,说远一些,治理有三个重要的要素,一个是激励、一个是处罚、一个是信息,把信息公开,对于解决问题会有一定的帮助。

记者:中国石油等央企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一流企业要有一流的发展质量和管理水平,审计工作如何为这个目标服务,企业审计工作如何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张立民:促进和加强风险管理是世界一流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相应的举措有哪些,这些举措需要围绕风险来建立,什么地方阻碍了目标的实现,把这些列为风险管理的目标,进行强化和管理,以尽快地实现目标。

还应加强信息管理工作。以往企业比较注重行为管理,包括对企业小金库和重大决策失误的审查比较严格,但对于信息管理不够。要通过审计,让下属企业说实话,对上报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审计,作为重点严格管理。风险管理和加强信息工作是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国门,实现宏伟目标的基础,世界一流企业的整个信息系统应该是非常完善到位,但真正得以落实,建设完整的信息,防范风险控制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

风险管控,管理和内审是关键

记者:像中国石油这样的中央企业处于较快发展时期,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国际业务发展很快,风险也在增加。企业审计工作中,如何做好风险导向审计,促进企业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张立民:当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之后,面临的风险大幅增加,应该做好风险导向审计。首先应做好企业风险评估,具体一些,就是把企业和风险管理制度接轨,要考虑高风险项目的运作。风险导向审计内容要扩大,不仅考虑经营风险,也要考虑治理风险,关注企业在哪些项目需要监督以及人员管理有哪些簿弱环节,国有企业通常有个弊端,就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这就存在着治理风险。

走出国门之后,国有企业体制必须适应国际市场化机制,在内部控制上,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是国有企业必需完善的方面。在财务系统,要和银行进行联网,国家审计目前已和银行联网,随时进行监控,加强透明度,及时提示风险。同时要强化企业的舞弊风险控制,以舞弊审计来发现内控的重大失误,海外工程风险治理应做为专项课题来研究,提出整改方案,防范风险。

记者:中央企业在审计成果应用方面如何充分发挥监督服务功能?

张立民:第一是制度保障,加强考核;第二是扩大知情范围,把审计成果让更多人了解,这样无形中起到监督作用,对其他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起到提示作用。企业应定期组织研讨,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内审应该从宏观到微观来做。过去内部审计整个着眼点以微观为主,今后应从整个系统的某一个方面做起,多做一些专项数据分析,找出一些有规律的东西,甚至可以鼓励内审员做一点研究性的东西。每年根据审计成果,拿出两三个成果做一些专题研究,从企业内部发现一些对企业体制和机制改革有意义的建议和方案,完善企业内审制度。目前企业内审很少能拿出课题,企业应重视这一点,真正使审计成果发挥有效地作用。

央企业内险管控重在执行

记者:您对中国审计改革与发展做过深入研究,可否谈谈中国审计改革中有关央企审计的改革方向和趋势?

张立民:央企审计改革要强化民主监督,央企审计报表应向社会公开。央企改革的方向,是努力通过扩大信息披露范围,促进央企治理的完善,第二是中国审计应该帮助央企做一些专项的研究,尤其是走出国门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研究,以最大化地控制风险,维护国家利益,使央企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记者:许多国家对跨国公司的监管力度在加大,比如欧盟国家对一些石油公司调查是否操纵油价。从各国对于大公司的审计监督和大公司的内部审计情况来比较,中国央企“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经营,在国家审计和企业内审工作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张立民:其实央企不缺制度,但执行不到位。比如在中国央企“走出去”,实现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我认为风险管理控制更重要一些,制度要逐一落实,同时内部决策要科学化。在央企走出去的过程中,将会面临日益增多的风险,一些重大事项要建立严密的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另外一方面就是治理,人才和企业管理理念必须国际化,管理和内审要与国际化接轨,对信息和内审要更加重视,在内审立项上要有企业领导的授权,审计工作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进。

猜你喜欢
大门内审审计工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 09:48:22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中国外汇(2019年8期)2019-07-13 06:01:18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白水县
春天的大门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49
神秘的大门